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醉龙醒狮大会

生生不息的渔村“乡愁”

在粼粼的海波中,澳门散发着时尚的气息。而临海听风,仿佛也依稀听到传来昔日渔村的号子,那是澳门特有的一种节日气息。农历四月初八对澳门人来说是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不但是浴佛节、谭公日,也是鱼行醉龙节,俗称“醉龙醒狮大会”。这一天,澳门的街头巷尾热闹之极,人们在节日中依循着传统,追寻着固有的人文脉络,仿佛满溢出“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渔村乡愁。

在粼粼的海波中,澳门散发着时尚的气息。而临海听风,仿佛也依稀听到传来昔日渔村的号子,那是澳门特有的一种节日气息。农历四月初八对澳门人来说是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不但是浴佛节、谭公日,也是鱼行醉龙节,俗称“醉龙醒狮大会”。这一天,澳门的街头巷尾热闹之极,人们在节日中依循着传统,追寻着固有的人文脉络,仿佛满溢出“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渔村乡愁。

【醉龙传说,一种精神的依托】

醉龙的民俗起源于广东。据广东《香山县志》记载:“四月八日浮屠浴佛,诸神庙雕饰木龙,细民金鼓旗帜,醉舞中衢,以逐疫,曰转龙。”

相传几百年前,广东香山县境内闹瘟疫,缺医少药,人们抬着佛像在瘟疫流行的地方祈求佛祖的护持。路上,他们经过一条河时,从河中忽然跃出一条巨蛇,乡民们惊恐之下斩杀了蛇。蛇血漫流而出,尽染滔滔河水。令人惊奇的是,之后乡民们喝了河中的水,瘟疫便停息了。人们对这条出世救人的蛇充满感恩,把它看作是龙的化身,从此就有了舞醉龙的习俗。人们祈盼获得龙的保佑,消灾免难,平安幸福。

后来,香山的鱼行先辈们移居到澳门,把这习俗也带到了澳门,多灾多难的澳门渔家人也多了一份精神的依托。渐渐地,它成为澳门人约定俗成又绝对不可摒弃的民俗活动。

每到四月初八这天,蜿蜒的“醉龙”一早便会“卧”在澳门的街头,一节节木质的龙体铺展着,等候开光。比起北方的龙,这龙看上去更细柔,含着南国秀雅之风。它圆目微睁,红鳞绿爪,虽然张口龇牙却并不可怕,反而露出一股正气凛然的威严。它头上一双长犄角,下颌一缕白胡子,反倒显出几分慈祥。头顶系挂着一个红纱绣球,丝丝缕缕的纱带从龙头两边垂下,风过时飘起,给醉龙添上几分可爱和神秘。

醉龙醒狮大会

宽松的衣衫上印着的“澳门鱼行”和“醉龙”的字样,随着小伙子们的舞动,醒目而奔放。

宽松的衣衫上印着的“澳门鱼行”和“醉龙”的字样,随着小伙子们的舞动,醒目而奔放。

醉龙醒狮大会

口中含酒,喷薄而出,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口中含酒,喷薄而出,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醉龙醒狮大会

醒狮队赴葡萄牙参加“流行街道巡游”。

醒狮队赴葡萄牙参加“流行街道巡游”。

醉龙醒狮大会

在空中,一条条威严的龙仿佛有了醉意,展露着各种姿态,活灵活现,如飞龙在天,气势非凡。

在空中,一条条威严的龙仿佛有了醉意,展露着各种姿态,活灵活现,如飞龙在天,气势非凡。

醉龙醒狮大会

澳门的广东人后裔非常多,一到农历新年或者浴佛节的时候,他们就会舞起“醉龙”和“醒狮”,表达自己时刻不忘是炎黄子孙的心情。

澳门的广东人后裔非常多,一到农历新年或者浴佛节的时候,他们就会舞起“醉龙”和“醒狮”,表达自己时刻不忘是炎黄子孙的心情。

【生生不息,借着酒意舞醉龙】

舞醉龙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仪式的。通常,先由一位道士诵经作法,在龙体上贴上符箓,然后鲜鱼行的人们再为这条龙开光点睛,这样龙才能“活”起来,去沿街巡游。

舞醉龙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要穿一身渔人装束,白衫黑裤,头缠红丝带,赤膊上阵,个个精神抖擞。“舞醉龙”自然离不开酒,小伙子们一边举着龙迈步舞动,一边举起酒坛,仰起脖子“咕咚咕咚”,渐行渐醉,兴之所至,忽而东倒西歪,忽而伏地翻滚,忽而凌空腾起;摆出金鸡独立、麒麟走马种种姿态。这些小伙子必须个个身怀绝技,精通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才能在微醺时把这些技艺融合在一起,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技艺,舞醉龙还需要有高度协同的团队精神。通常,一条醉龙由几个人组成,在龙头的带动下,大家依次迈出章法井然的步态,共同演绎一条龙欢跃威武的醉态。舞醉龙要配合紧密,要规整有序,要把技艺融汇于一体,要只见龙舞不见人面,显现出整体的美,任何一个人的错乱都会破坏整条龙的神态。所以,舞出一条灌注了神髓的醉龙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所谓的“三分酒意、七分功夫”就在这里显出高低。

其实最妙的,还是他们豪饮后纷纷仰面喷出如柱的“酒泉”。每每这时,人群中便爆发出欢呼雀跃的声音,把舞醉龙的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随着酒花的溅落,人们的眼前也是一片迷蒙,仿佛置身于醉龙巡游之中,交融在浩浩荡荡的舞醉 龙队伍中。

醉意中,醉龙的情态被演绎得如此恰当,龙的精神也不知不觉间潜入人们的内心深处。醉龙漫游在澳门街头,仿佛表明华夏子孙亦如生生不息的“龙”,而这也正是中华文明所崇尚的一贯情态吧!

醉龙醒狮大会

小伙子们在做着舞醉龙前的准备工作。

小伙子们在做着舞醉龙前的准备工作。

【特别的馈赠,醒狮表演和龙船头饭】

醉龙巡游的同时,醒狮表演也在上演。表演前,“狮子”也要举行隆重的开光点睛仪式。每只“雄狮”由两个人表演,一个在头一个在尾,顶着漂亮威风的狮子的身躯,和着锣鼓的节拍跳跃起来。“狮子”或憨态可掬,或怒吼咆哮,时而腾空飞跃,时而后肢点地,时而一路翻滚,在两个人默契的配合下,威猛灵活,不愧是百兽之王。

表演中最精彩的是飞桩。通常木桩高达2米,矮的也有80多厘米。威武的“狮子”就站在这高低有序的桩上,翻腾跳跃,如履平地。“狮子”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坎,一路上东张西望寻觅着猎物,或是停在清澈的池水前,或是小心地走过独木桥,或是欢快地奔跑着。最精彩的一幕是它纵身一跃扑向食物,这时,站在木桩上的耍狮人要纵身跃起,把一股威猛而不可遏制的气势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狮子觅食的画面就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人群中又会爆发出一片欢呼喝彩声。

与舞醉龙和醒狮表演相随的还有一份特别的馈赠。这天,澳门三衔会馆前和红街市都会派发“龙船头饭”,也叫“长寿饭”。据说,食过龙船头饭可以驱赶疾病,孩子快快长高,大人能长命百岁、丁财两旺。最初,龙船头饭只是分发给参加醉龙醒狮大会的人们吃,现在已演化为一种广泛的祈福行为。

派饭之前要敲起大鼓,放热闹的鞭炮,而且必须是中午十二点准时点燃。派饭之前,人们早已排起长龙,派饭开始后,人们逐一接过龙船头饭,心中祈愿家人平安健康。饭中的食材也应有尽有,烧肉、甘笋、木耳、冬菇、枝竹等,看着鲜艳,闻着诱人,祥和的气氛随着派出的几万份龙船头饭,在澳门整座城市里晕散开来。

澳门的民俗节日虽多,但唯有舞醉龙、醒狮表演的此景此情更有“根”的怀念之感。在醉龙醒狮表演节奏铿锵的鼓点声中,巡游的队伍仿佛在这座中西合璧充满现代风情的城市里寻觅着初始的情怀;在震天的锣鼓声中释放着内心深处寻根问祖的浓烈怀乡情绪。

或许,这漂泊多年的游子,始终没有释怀一缕乡愁;而那龙船头饭里散发的氤氲香气,更是澳门人永远抹不去、丢不掉、放不下的渔村情结。

上一篇:澳门春节
下一篇:爆竹业的嬗变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