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诗人、学者康有为所作《登万里长城》一诗云:“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诗中所描写的长城就是北京的明长城。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箭扣长城

【北京明长城概览】

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被称为世界奇迹。自秦以来,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活动,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长城,是历史上修建工程最大、时间最长、做工最精的长城。其中作为拱卫京师和皇陵的北京段长城,总长600多千米,用料精细,构筑雄伟,有许多闻名于世的雄关隘口,可谓万里长城之精华。

北京地区现存明代长城遗址总长度为629千米,有城台(含墙台、敌台等)827座,关口、城堡71座。明长城从山海关蜿蜒西来,在平谷将军关附近进入北京市界,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及门头沟6个区县,沿燕山和太行山内侧山脊而行,整体走势呈现出比较连续完整的不规则半环形,形成环抱北京小平原、拱卫京师的态势。

北京境内的明代内外两线长城与东线长城在怀柔区旧水坑西南分水岭大角楼山 处结合成一个结点,这就是著名的“北京结”。根据1985年中国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对北京地区长城进行的航空遥感调查,北京地区长城主要分为东西、北西两个体系,在怀柔八道河乡西栅子村旧水坑西南的分水岭上会合,形成临近的南北两个会合点。长城在此分为伸向西南和伸向东方的两条支线。北会合点位于北京结向北约2000米火焰山上的“九眼楼”,有伸向北西和西两条支线。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九眼楼

从防御层次的位置分布来说,北京结是内外长城的分界。外长城、内长城,明人称为外边、内边,或极边、次边。外边是从辽东经大宁都司经山势连接宣府四海冶过永宁,西北经 独石口,再向西至大同逸西一线,这是直接临近蒙古人的地区。内边是从山海关至古北口蜿蜒向西,过白马关转而折西南,历石塘路、慕田峪,继续西行至黄花镇,历居庸关向西南,接白羊口、沿河口、紫荆关、倒马关,取道山西的平型关逸西一线。内、外长城于四海冶、慕田峪附近的北京结相交在一起。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八达岭敌楼

从长城的层状来看,北京结是单线长城与复线长城的分界。航空遥感调查报告中有细致描述:“东西向长城体系,在北京结以东,以单层状为主,只在隘口附近才出现环状、多层状;在北京结以西,则比较复杂,除主要隘口附近构筑多层状、环状城墙外,在延庆盆地与北京平原之间的兵家必争之地,构筑相互平行的两道城墙,彼此相依,形成完善的纵深防御体系。北西向长城体系,在北京市境内主要为单层状,与前者相比,结构简单得多,两大体系区别比较明显。”

可以说,长城上的北京结,是北京长城的心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北京结上,不同特色的长城尽收眼底,长城的神韵全面展现。在北京,大家最熟知的长城、更是长城的精华所在则是八达岭长城、居庸关、慕田峪长城和金山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八达岭长城秋色

驰名中外、誉满全球的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八达岭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地势险峻,居高临下,自古以来又是通往山西、内蒙古、张家口的交通要道。八达岭原来只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后来修建为关城,成为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

八达岭的关城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后在嘉靖、万历年间又重新修葺了几次,如今见到的八达岭关城即是明时的样貌。关城的东西二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的南北方向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修建好关城后,明朝又在八达岭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并修筑敌楼、墩台,逐渐将八达岭修建成了长城。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八达岭长城共有敌台16座,可供游览的地段达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八达岭长城分为南北两个方向,南有七楼,北有八楼,游人多集中在相对平坦的北楼,而南楼人流则相对较少。从关城到南四楼的城墙长685.8米,但高度上升了127米,也就是说,南楼平均每走6米高度即上升1米,其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八达岭长城原来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后 来遭到损坏,如今已修复了其中的16座,其中的南、北四楼在关城南、北两峰上遥遥相望。南楼的四座敌楼原来每座楼都有记载修筑经过的题名石碑,如今只剩下碑座。

在八达岭长城东南,昌平和延庆交界处,居庸关到八达岭的途中有一处水关长城,也是八达岭长城的一部分。历史上的水关长城是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坐落在关沟的崇山峻岭中,因两山夹峙,一水中流得名水关。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八达岭水关长城

【居庸关长城】

居庸关距北京一百余里,建于长达三十多里的关沟之中。这条关沟是从大同、宣化通往北京的孔道。太行山从山西经河北至此数百里,连绵不断,从山麓至山脊皆陡不可攀,其间有八条通道,谓之太行八陉,居庸即是其中的第八陉(军都陉)。居庸关修筑长城是自北魏才开始的,《魏书·世祖本纪》上说:太平真君七年(446)筑的“畿上塞围”东起上谷,西直于河,这个塞围即是北魏的南长城。北齐天保六年(555),征发了180万人修长城,自幽州北夏口(即居庸关南口)至恒州(山西大同),长九百多里。又从这里往东把长城修到了山海关。自此,居庸关才与长城相结合,成了长城的一处重要关口。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居庸关关城城楼

现在的居庸关关城和长城,是明朝重修的。明朝的居庸关,有水、陆两道关门,现存有陆门关,跨谷的水门关已毁,只存遗址。明朝把云台(过街塔)包在关城之中,关城内有泰安寺、参将、指挥、巡关御使衙门及其他营房等居住的建筑,还有一座规模甚大的“叠翠书馆”。寺院、书馆的遗址,现在还可看到。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俯瞰居庸关

现存的居庸关位于长达三十余里的关沟之中,有南北两个外围关口,作为南北门户。南口距北京四十余公里,为居庸关关沟的入口。北口即现在的八达岭口,即八达岭关城。居庸关则位于南北二口之间。在居庸关与八达岭之间尚有上关遗址一处,应是明初徐达所始修的居庸关旧址。

居庸关居于两山夹峙、山形陡峭的狭谷之中,又有南北两重关口以为防卫,加之设有重兵守卫、巡逻,因此自古有“绝险”、“天险”之称。居庸关自南口以上,两山夹峙,一水中流。二十多里的关沟之中清溪萦绕,层峦叠嶂,草木葱翠, 禽鸟飞鸣,是北京西北的一处壮丽的景色。因此在八百多年前的金代就以“居庸叠翠”而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了。

居庸关地势地貌复杂,城体建筑形式、结构形式多样,是长城建筑的精华。这里拥有万里长城最高的关楼。居庸关长城有关城门楼2座,南北城门各1座,均建筑在10米高的城台上,自身高21米,通高31米,比嘉峪关关楼通高高5米,比山海关通高高7米,面阔5间,为三重檐歇山式绿琉璃剪边布瓦心楼。这里将河套长城与岭上长城连为一体。关沟峡谷的地形,东为翠屏山,西为金柜山,两山夹峙,中间的峡谷中有台地,亦有涧水。一部分长城修筑在河套上,一部分长城修筑在台地上,更长的长城是驭岭骑山而筑,高低落差大,回环成封闭的整体。河套长城有水门,有闸楼,这在长城建筑中是罕见的。古居庸关河套里的水曾十分丰盈,水中曾有舟楫摆渡。

更为神奇的是居庸关拥有独一无二的人字形长城。人字形长城在北门关楼西侧山坡上,修复时是按原貌修复的,但为什么这段长城要筑成人字形,有什么功能还不清楚。此种结构在整个万里长城上还未曾发现。并且居庸关拥有冷兵器时代最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城防建筑有垛口、宇墙、敌楼、炮台、角楼、铺房、烽燧。城台上的十字脊敌楼雄阔高伟,如蹲狮啸虎,炮台四面均有密布的炮口、箭孔;罗城券门洞上的券门楼与炮台合一,十分奇特。罗城正面封闭,东西两面的门洞与城门洞成直角,易进难出,形成关门打狗的格局。

在狭窄的峡谷中建造起周长达4142米 的关城巨防是令人称绝的。此关城南北长850米,东西直线距离1150米,规模比坐落在平阔戈壁上的嘉峪关城大了足有4倍以上。关城内外,除了军事指挥机关的衙署以外,还有书馆、寺庙等建筑群落。在基址上修复的寺庙,一般房屋都在4栋以上,城隍庙为8栋,门前有戏台,规模几乎与都城城隍庙不相上下。在城内台地上,还曾有繁华的商业街(此街拟在二期工程中恢复),云台下券门洞里两车并驶在石板路上轧出的4条宽达6寸、深达5寸的车辙可以印证当时车水马龙的盛况。云台是元至正二年至六年(1342~1346)建造的过街塔的塔基,过往行人都要从塔门洞中通过。这说明,居庸关不仅是设有重兵的巨防,还是北京与北方各民族贸易、交往的商镇。驻防官军可以带家属,驻军家属的生活设施、子女的教育设施都是配套的。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居庸关水中长城

【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筑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北侧。据文 献考证,在距今1400年前的北齐时代,慕田峪长城这里就曾修筑过长城。现在的长城则是明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修筑而成的,为石塘路长城和黄花路长城的联结关口。

《日下旧闻考》引用《四镇三关志》文云“黄花路东自慕田峪,西至枣园寨,延袤一百八十里,隘口一十七”,是北京地区“重边”长城与“单边”长城的分界关口。光绪年间出版的《昌平州卷·之土地记第三上》中记载:“慕田峪外临大川,极冲。自此以西皆‘重边’,以东皆‘单边’。”慕田峪原名“摩天峪”,明代以后改名慕田峪。明永乐二年(1404)建慕田峪关,关城在今慕田峪村内东侧,已毁,关城石匾“慕田谷关”犹存。隘口“正关台”是慕田谷关的前哨,由三座敌楼并立,两侧楼体较小,中间楼室宽大,三座敌楼之上有三座望亭,关口不在城台正中开设,而在东侧设门,沿陡坡筑成台阶进出,独特的关门建筑为他处长城所罕见。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慕田峪长城正北楼

明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朱载垕时,朝廷将抗倭名将戚继光和谭伦调到蓟州,统辖蓟镇军事防务。此时,大规模整修了辖区内的长城,慕田峪长城是这次整修工程中施工精细、修筑独特的一段。墙体高为8米、底宽6米、上宽4米,内外两面均筑有长约5尺、宽1尺、高2尺多的垛口,垛口之下设箭孔,险要处有炮台。在主墙体之外建有“支城”,即在内外两侧的险要地段再修出长几米或几十米的支城,当地人称为“刀把楼”。慕田峪长城的敌楼不论规模大小,都建成上下两层,中间留有品字形或回字形通道,通道四面建有箭窗,楼顶上环以垛口。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慕田峪长城秋色

慕田峪长城风格独特,敌楼密集,关隘险要,城西侧均有垛口,整段长城依山而就,跌宕起伏,如神龙飞腾不见首尾。这里 群山环抱,风景异常优美,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所有长城都在荒山野岭之上,殊知慕田峪长城却处在万绿丛中,清人孙学诗诗云‘借问谷中何所有,千树桃花万树柳’。这里植被生长茂盛,林木覆盖率高,植物季象景观绚丽多姿,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构成了慕田峪长城‘长城形胜,京畿翠屏’的独特景观。”慕田峪长城“雄中见险,雄险相间,刚柔相济”的景观特色和丰富的结构层次是我国长城风景资源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雾锁慕田峪

【金山岭长城】

按理来说,金山岭长城在河北范围内,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东南八千米处,因长城建在大小金山之上而得名。之所以将金山岭长城放在这里讲,是因为金山岭长城属于北京长城古北口段的一部分,而且特色非常明显。金山岭长城地势险要,视野开阔,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登城远眺,山峦似波涛起伏,长城如巨龙盘旋,腾飞于云山雾霭之中,古塞雄关,遥遥万里,不愧为明长城之精华。

金山岭长城位于险关重镇古北口的右侧,是古北口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明代古北口镇在军事布局上,则由关城、瓮城、营城、兵寨、主墙、支墙、翼墙、壕堑、烽健等组成一整套严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又有卧虎岭、盘龙山、潮河水等天然屏障,犹如铜墙铁壁,从正面攻破是相当困难的。北方民族往往避开古北口的正面,绕道四道梁、苇峪沟、古城川突破金山岭一带,从后路包抄,击其腹背;或沿汤河、潮河而下,直逼京城。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是在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主持下,按照戚继光的军事思想设计建造 的,设计周密,设施完备,构筑坚实,布局谨严,攻守皆宜。长城沿线的沟壑要冲都设有关口,既能出关巡逻,又可对敌进行迂回包抄。主要关口加设防线,修筑重墙,山巅设烽火台。长城主墙与敌台挽臂相连,互为一体。城墙构筑因山而异,缓平之地,主墙既厚又高,险峻之处,沿山脊筑40余公分宽的单墙。在峭陡的山上偶遇平缓地段,则削坡砌石,构成第一道防线,名曰“挡马墙”。望京楼以东,山势绝险,以山为障,不筑墙垣,仅筑敌台。长城的外墙多筑垛口及瞭望孔,再下置射孔,冲要地带外墙射孔多达三层,分别供三列七兵以立、跪、卧姿势对敌射击。金山岭长城敌台修筑异常密集,一般相距百米左右便筑一台,有的地方敌台间距50米,仅一箭之地。敌台周阔40~50米,高10余米,分两层。下层驻守兵士,贮器械、粮草,上层设垛口,便于守望,并作士兵防雨雪小憩之用。上下两层之间,或以楼梯相连,或作竖井式通道。后者,若台下失守,搬走竖井软梯,台上士兵即可坚守待援。敌台出入口多与主墙相通,也有的开在关内一侧,距底甚高,地面山路狭窄,敌军极难攻占。

金山岭长城在防御进攻的设施上,有许多特点:一是在外侧排口掩墙与马道的平行线上设有悬眼,又称礌石孔,外墙体砌成斜坡状,上面用花岗石凿成圆拱形,下以两块拱形砖相对为支脚,敌军兵临城下时,可以顺此孔投放石炮。二是在一些重要地段位置较高的敌台附近主墙道上,加筑几道乃至十几道障墙,障墙既是保护自己的掩体,又是居高临下狙击敌人的绝好屏障。

金山岭长城不仅是长城防御工程的典型,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军事工程上巧妙的运用和完美的结合。它的建筑结构、建造艺术颇为精湛,仅以敌台为例,形式有方楼、圆楼、扁楼、拐角楼等。以箭窗分类则有三孔楼、四孔楼、五孔楼、六孔楼、猫眼楼等。内部结构又分单层或双层木结构楼、砖结构楼、单拱楼、双拱楼等。其内顶形状有平顶、船篷顶、育窿顶、四角钻天顶、八角藻井顶等。其形式不一,竞放异彩。楼体建筑形式多样,有双层砖木结构关楼,砖制仿木结构的铺房,其椽、檩多用青砖打磨而成,门窗及内墙瞭望孔,大都雕以图案。这里的敌楼拱门多为石制,做工精细,上雕牡丹花等。著名的“花楼子”就因在汉白玉的拱门上浮雕牡丹而得名,至今山脚下的村庄仍称为“花楼子”村。

金山岭长城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因而数百年来在这里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北京明长城 万里长城的精品所在

金山岭夏景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