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绝人之路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如此描述当时的蜀道之艰险。而如今,在长江三峡还保留着一部分古栈道让后人体会那“难于上青天”之势。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如此描述当时的蜀道之艰险。而如今,在长江三峡还保留着一部分古栈道让后人体会那“难于上青天”之势。
【绝壁上的史诗,三峡里的奇葩】
三峡古栈道总长约60千米,主要分为两段,一段为瞿塘峡段,从奉节县草堂河口东岸起,至巫山县大溪对岸的状元堆山,长约10千米;一段为巫峡段,从巫山县对 岸起,至川鄂两省交界处的青莲溪止,长30千米;其余的三峡古栈道,则零星分布在西陵峡中。
早在战国时期,巴蜀先民就开始修建栈道。而在只有木器、铁具等简单工具的古代,要想在深谷绝壁间修筑道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修路人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感天地泣鬼神的胆识魄力,这样在“地崩山摧壮士死”之后才会有“天梯石栈相钩连”。
船行在三峡,两岸绝壁上的古栈道依稀可见,隐隐约约如羊肠小道。这些古栈道大部分路段只有一米来宽,高悬在离江面数十米的悬崖峭壁上,宛如石壁上一根细细的腰带。
三峡古栈道主要包括道路、石桥、铁链、石栏等形式,其中绝壁上的栈道分为木栈道和凹槽式石栈道两种。木栈道是在石壁上凿孔,打进粗木桩,再架木,铺板即成;凹槽式石栈道是在崖壁上横凿出一条供人行走的槽。正是这些一锤一凿而成的简陋栈道,将几乎不可逾越的天堑变成了通途。
孟良梯
孟良梯是长江南岸瞿塘峡绝壁上的一段古栈道,它是人工在绝壁上凿孔架板的木栈道。相传,北宋年间抗辽名将杨令公(杨继业)被奸臣害死后,其部下孟良决心将杨令公的尸骨偷偷带回宋境,便在瞿塘峡的绝壁上凿石穿孔,架木为梯,“孟良梯”因而得名。
孟良梯是长江南岸瞿塘峡绝壁上的一段古栈道,它是人工在绝壁上凿孔架板的木栈道。相传,北宋年间抗辽名将杨令公(杨继业)被奸臣害死后,其部下孟良决心将杨令公的尸骨偷偷带回宋境,便在瞿塘峡的绝壁上凿石穿孔,架木为梯,“孟良梯”因而得名。
巫峡石壁上的凹槽式石栈道
大宁河古栈道上的石桥
长江在古代是我国通行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通道,但三峡水路之险也闻名天下。为了减少伤亡,古时每到洪水季节都要封航,而封航之时江边的这些栈道就成了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据记载,当时的栈道在凿成之后比较宽阔,车马可在其上通行,江中的纤夫可与轿工并肩而行。后来由于岩石风化,栈道才变得越来越窄。随着三峡航运的发展,古栈道大多被废弃;而在三峡工程蓄水后,大部分古栈道也因水位抬高长眠江中。
【大宁河古栈道,古代盐运要道】
大宁河古栈道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栈道遗迹,起点在千年盐业古镇宁厂古镇,至后溪河口转进大宁河后,沿大宁河分成南下、北上两段。南下段由宁厂古镇至巫山县龙门峡口;北上段沿大宁河北上后,转西溪河及主要支流东溪河而西进,一直延伸到陕西的镇平县、湖北的竹溪县以及重庆城口县一带。大宁河古栈道总长400多千米,超过著名A的剑阁栈道,在我国古栈道遗迹中首屈一指。据考证,大宁河古栈道南下段和北上段均为典型的无柱式栈道。其上下孔眼交错呈倒“品”字,上排两孔插木桩、铺木板,下孔插木柱斜撑木板,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支撑架,从而修筑成能让人畜行走的“栈道”。但两段不同的是,南下段栈道石孔位置的水平和间距排列十分整齐,石孔的形状、大小也非常统一,而北上段栈道石孔在排列位置高低、间距远近、石孔大小等方面都没有形成统一,与南下段的整齐形成鲜明对比。
大宁河古栈道上新建的观光走廊
栈道遗迹
巫山龙门峡西岸崖壁上,距河面百余米处,依次排列着孔径20厘米见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的无数个四方形栈道石孔,这就是大宁河古栈道南下段遗迹。
巫山龙门峡西岸崖壁上,距河面百余米处,依次排列着孔径20厘米见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的无数个四方形栈道石孔,这就是大宁河古栈道南下段遗迹。
位于滴翠峡罗家寨和马渡河之间全长3千米左右的复建栈道
最初大宁河古栈道是因“以竹引泉”而兴起,就是在绝壁上架木梁,再铺上竹筒来引卤水,后来经过不断改造、加固和完善,这条栈道逐步与周围各条山路相互连接,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山地交通网,成了具有引卤、通行、运输等多种功能的栈道。最盛时期,人们还在栈道上方加上顶盖以遮风雨,称为“栈阁”。
大宁河古栈道还曾在军事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相传诸葛亮伐魏时,军队曾从此栈道通过;明朝时,明代官军在大宁河沿岸设立隘口以防备起义军。后此栈道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烧毁,曾经坚实可供跑马的栈道如今也只存遗迹了。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栈道风貌,大宁河古栈道遗迹曾经历过多次修复。2011年重修后开放的大宁河古栈道,对位于滴翠峡罗家寨和马渡河之间全长3千米左右的栈道段进行了复建。这次复建还根据山势的起伏和风光变化,设了亭、廊和玻璃栈道等设施,以及古寨迎宾、滴翠沐云、绝壁听涛、凌波漫步、廊桥追梦等景观建筑,使古栈道与周围山水更为融合。
三峡古栈道作为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观,曾经辉煌一时。如今绝大部分虽已沉睡于平静的江水中,但作为长江三峡上最为深刻的人文景观之一,已经与长江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人们的心中将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