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条街”的建筑传奇
双江古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我国早期革命先驱杨闇公烈士和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乡。这里的民居建筑也颇具清代风格,被评为“难得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也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现存有杨氏民居、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禹王宫等20多座大型传统建筑,有“清代一条街”之称。
双江古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我国早期革命先驱杨闇公烈士和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乡。这里的民居建筑也颇具清代风格,被评为“难得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也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现存有杨氏民居、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禹王宫等20多座大型传统建筑,有“清代一条街”之称。
杨氏民居
杨氏民居是双江古镇上最具规模的建筑。这处建筑层层深入,从中轴线上正厅向内部看去,由近及远,具有极强的透视效果。
杨氏民居是双江古镇上最具规模的建筑。这处建筑层层深入,从中轴线上正厅向内部看去,由近及远,具有极强的透视效果。
小姐楼
小姐楼的楼梯又窄又短,这是合着古时女子三寸金莲的小脚而做的。楼梯间下方不足2平方米的小房子,是小姐用来沐浴的地方。
小姐楼的楼梯又窄又短,这是合着古时女子三寸金莲的小脚而做的。楼梯间下方不足2平方米的小房子,是小姐用来沐浴的地方。
【巴蜀古镇风韵】
双江镇是典型的巴蜀古镇,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重庆市西北部,距离潼南县主城区大约10千米,与四川省的遂宁相接壤,是四川、重庆之间一个重要的连接点。双江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有400余年的历史。古镇因猴溪、浮溪两江蜿蜒环绕而得名,镇内古街均为石板路。
古镇上的房屋历史都比较久远,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好。星罗棋布的清代庭院里都有着雕饰精美的落门坊柱,庭院幽深,让人不禁想起欧阳修的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还有那花木繁盛的天井、飞檐高翘的屋角,无一不体现着古镇风韵。
双江古镇的老街不同于其他古镇的老街,不是仅有一条主街,而是纵横交错着大街小街,并且不分主次,形成了双江古镇特有的古镇特色。即使在今天仍有保存很好的九条街道,分别是中街、东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兴隆街、水巷子和老猪巷。
杨氏民居堂屋
杨公旧居
杨公旧居内最后一重,中间有一天井,两侧为卧室。如今杨闇公旧居已改为陈列馆,展览着其生平业绩。
杨公旧居内最后一重,中间有一天井,两侧为卧室。如今杨闇公旧居已改为陈列馆,展览着其生平业绩。
【清代民居建筑群】
古镇上最有特点的,要算那些历史比较久远的房屋了。那些清代的建筑,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完好,并在古镇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清代一条街”。
在长约700米的“清代一条街”上,尤以杨氏民居最为独特。杨氏民居的主人叫杨守鲁(杨宣哲)(1848~1917),是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堂伯。这幢民居于清光绪四年至十六年(1878~1890)完成,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整个大院呈长方形,由七间三进组成,院中共有51间大小房屋厅堂,共108扇门。每进均有天井、栏杆、回廊,大宅背后还有花园。整体建筑虽以传统的中轴线铺开,却并不受其拘束,而是布局灵活、不拘一格,建筑风格变化多样,极具空间层次感。山墙多为马头形,围墙起伏呈驼峰形,脊上建有仙人、走兽、檐下衬枋、悬瓜;院内的雕花门窗形式多样,有最为精美的镂空雕刻“双狮戏绣球”及“双狮解带”,雕工之精细、做工之考究着实令人惊叹。1993年,杨氏民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闇公旧居是我国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哥哥杨闇公的出生地和居所。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不幸被捕,4月6日牺牲。如今他的旧居已被改为陈列馆,成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市级首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与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
杨闇公旧居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一幢一进三重的中式建筑。前店门面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镇上的邮政代办所,由杨家经营,因此闇公故居又叫作“邮政大院”。店后是一个天井,天井左侧是一间书屋,是杨家兄妹学习的地方。在杨闇公的影响之下,他的多位亲属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最后一重也有一个天井,其两侧是卧室,陈列着闇公夫人赵宗楷保管的三本《杨闇公日记》,另外还有一些珍贵的史料照片。
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旧居即长滩子大院,位于双江古镇的金龙村。因旧居门前百米处有一溪流,水急滩长,故名“长滩子”,旧居也被称为“长滩子大院”。这座大院在清朝同治年间修建,距今有150年的历史。大院的正堂名为“四知堂”,是为了纪念杨氏先祖杨震而命名的。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名清官,曾被誉为“关西孔子”。一天夜里,有人携带黄金向他行贿并说无人知晓,杨震严词道:“天知、神知、子知、鬼知,何谓无知?”“四知”由此而来,而先祖杨震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的杨家后人。
俯瞰旧居,其建筑布局恰是一个“四”字。这座依山而建的四合院坐西朝东,占地面积达2880平方米。该院整体建筑设计采用传统的“步步递进、层层升高”法,远观就像是展翅高飞的大鹏鸟;从平面上看,整院又可视为对称结构,形成了中轴线和东、西线的形式。中轴线上为两进院落,三排房屋,依次为槽门、正厅和正房;东、西线上各有三进天井,有房屋36间,多是土木石结构。四知堂在旧居的第三进,1907年杨尚昆便诞生在这里。
2006年,为了纪念杨尚昆100周年诞辰,中央决定修复其在潼南的故居。长滩子大院以“修旧如旧”的理念被修复,修复之后的旧居已经成为一处富有革命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同时也是新时期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
在双江古镇,人们总会不自觉被这些清朝古色古韵的错落楼台、深深庭院深深吸引。人们尽情体味着小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同时,也会感叹那来源于古老建筑本身的艺术传奇。
源泰和大院
源泰和大院位于双江古镇正街50号,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历时8年建成,曾为杨宣豫的宅第。大院为单檐穿斗、抬梁、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坐南面北,为复四合院布局。前厅临北街,面阔五间,共四进,每进有天井、栏杆、回廊,共占地1600平方米。房屋对称,院宅幽深,规模宏伟。
源泰和大院位于双江古镇正街50号,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历时8年建成,曾为杨宣豫的宅第。大院为单檐穿斗、抬梁、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坐南面北,为复四合院布局。前厅临北街,面阔五间,共四进,每进有天井、栏杆、回廊,共占地1600平方米。房屋对称,院宅幽深,规模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