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偏岩古镇

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

一条小溪三面围镇,百年老树半掩其中,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却依然保存着古朴、幽雅的古镇风貌,这里就是重庆市北碚区东北部的偏岩古镇。

一条小溪三面围镇,百年老树半掩其中,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却依然保存着古朴、幽雅的古镇风貌,这里就是重庆市北碚区东北部的偏岩古镇。

【古镇风情】

偏岩古镇地处华蓥山西南门两山之间的丘陵地带,为一东北高、西南低的山镇,平均海拔520米,最高处将近1000米。偏岩古镇原名“接龙场”,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55),因康熙年间多有山洪暴发,村民认为是恶龙出山作怪,于是将此地名为“接龙”,预示着平安吉祥。到了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此地建场为镇,属江北厅礼里六甲,后因镇北有一高耸倾斜的岩石而得名“偏岩镇”。2002年被评为首批“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后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偏岩古镇头枕华蓥山,四周又有黑水滩河流经,因而造就了其典型的蜀地民居小镇的外形。古镇上有老街区、禹王庙、古客栈、古戏台等古镇建筑,又有青石板桥、小河、流水、黄葛树等风情景致,还有闹元宵、舞秧歌、唱山歌等民俗,以及木雕、石雕、铁器、服饰等民间工艺,充满了古朴、自然的真挚之美,将诗情画意蕴藏在山水人家之间。

【小桥、流水、人家】

黑水滩河紧紧环抱着古镇蜿蜒而行,那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是蓊郁成荫的黄葛树,镇上的居民有时会来到溪流边取水、浆洗、垂钓……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让人恍惚间有进入江南水乡的错觉。

偏岩古镇

小镇沿河而铺,一路上屋舍错落。在古镇的主街上几乎没有梯坎,空间的铺排也多依就山势起承转合;连接点处大多为休闲空间,如庙宇、戏楼、酒肆等,沿河一侧的建筑在高度上则低于依山建筑。镇上的民居多是清代建筑,基本上是依山傍水而建。整体呈吊脚楼式,悬空而筑,下层做商铺,上层为居室。透过那雕饰精美朴素的花窗,人们可以凭栏远眺、一览古镇。远处山光水色,近处小桥人家,如此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小镇,真是美术系学生极佳的写生地!

小镇主街上,一座青石桥横卧河上,拦腰将主街分成上街、下街。上街是交通要冲,那里店铺茶肆林立,是人们集会娱 乐之所,现今有武庙、禹王庙、戏楼等古建筑。上街的店铺多是木竹结构,或以木斗为骨,或以木板为墙,或是用竹子编织的篱笆糊粉成墙;屋顶是硬山顶和悬山顶,青瓦灰墙,看似简单粗陋的外形却透着朴素、自然的味道。在下街的南入口处,黑水滩河支流与干流交汇的上方有一座鸳鸯桥,建造于嘉庆年间,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为了保护桥身,特意在桥的南北两端各栽种了一棵黄葛树。如今它们已经成为高大繁茂的大树,顶部的枝干相互靠拢交接,根部则在桥底相关交缠,它们相互交融、如此“恩爱”的样子,不正像一对夫妻吗?于是,“夫妻树”的名号便传开了。夫妻树在小镇上遮天蔽日、私语百年,与小桥、流水、人家共同构成了古意浑然的画卷。

偏岩古镇

依水而建的民宅和在水边浆洗的妇女

依水而建的民宅和在水边浆洗的妇女

偏岩古镇

拥有如画景色的偏岩古镇是写生爱好者的最爱。

拥有如画景色的偏岩古镇是写生爱好者的最爱。

偏岩古镇

横卧古镇的青石桥将古镇分为上街和下街,使古镇有了明显的功能区域划分;而青石桥与桥上的过路人、桥两端的黄葛树以及桥下的流水则构成了天然的古风画卷,古镇的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横卧古镇的青石桥将古镇分为上街和下街,使古镇有了明显的功能区域划分;而青石桥与桥上的过路人、桥两端的黄葛树以及桥下的流水则构成了天然的古风画卷,古镇的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偏岩古镇

古镇上的戏楼“万年台”如今虽已老旧,但其结构依旧分明,显出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梁柱上雕镂的花纹样式虽已残旧,但漆金的纹饰依旧显出其往昔的大气。

古镇上的戏楼“万年台”如今虽已老旧,但其结构依旧分明,显出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梁柱上雕镂的花纹样式虽已残旧,但漆金的纹饰依旧显出其往昔的大气。

【小镇上的古建筑】

小镇上除了诗情画意的美景外,还有能作为历史见证的古建筑。武庙顾名思义,是供奉武帝关羽的寺庙,始建于清乾隆初期,如今在古镇的上街东侧。当年,武庙仅大殿面积就有4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恢宏大气,雕梁画栋,精良非凡。殿门之上悬挂着“日在天中”的匾额,字迹遒劲有力。大殿之上,从左至右依次是张飞、关羽、杨戟三尊塑像,其工艺之精湛、刀工之细 微,即使以今天的技艺评判标准来衡量也堪称珍品。

与武庙同期建成的书楼为长廊式建筑,有上、下两层:上层与戏台相平,是官绅名流等上层社会相互交流、看戏品茗的地方。上层建筑精美别致,雕栏画栋,顶部的檐子绘有戏剧场景;下层则是普通百姓会聚聊天的院坝。

戏楼又称“万年台”,站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的武庙。戏楼的顶部是青色的砖瓦,下方是四根顶梁大柱,呈梯形排列,支撑着整座楼体,整体建筑给人以热情、高亢、大气的感受。与书楼相同,戏楼也是上下两层,上层是宽敞的空间,周围或装饰,或绘制着瑞霭祥云、人物花草,是表演的舞台;下层为暗层,供演员化妆、更衣。

古镇小街中部最明显的建筑就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三层小楼,即九合栈。九合栈是古镇中临街的

最高建筑,上部的两层皆为吊脚楼式;底层为大堂,常年开敞,中间有楼梯可通中堂;中堂前部有回廊楼阁,各有楼梯通往上层。九合栈雕饰精美的屋檐、门窗、吊楼,暗示着这里曾经的不凡。虽经过200多年的洗礼,墙身多有倾斜,但九合栈仍然屹立于古镇中部,它的华丽和气派隐约可见。

枕山环水的偏岩古镇虽然不大,但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恬静,一种无法诉说的亲近。流经古镇的河水、河上的青石桥、河边的黄葛树、河岸上的民居、小街上的古建筑,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情调的水墨画;河边那戏水的孩童、捶衣浆洗的老人,又让人感觉走进一个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仿佛任何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上一篇:磁器口古镇
下一篇:双江古镇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