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蛇王庙

闽越遗风,水陆平安

福建地处东南丘陵,气候温湿,林深草茂,非常适合蛇类生长,其简称“闽”字,“门”里有一条“虫”,古代虫通蛇,说明这里自古便为多蛇之地。古代闽人或以蛇为祖先,或以蛇为保护神,连汉代的闽越人都被外界视为“蛇种”,意为信仰蛇神的部落,对蛇的崇拜可谓根深蒂固。直到今天,福建还有不少地方保留着蛇王庙。

福建地处东南丘陵,气候温湿,林深草茂,非常适合蛇类生长,其简称“闽”字,“门”里有一条“虫”,古代虫通蛇,说明这里自古便为多蛇之地。古代闽人或以蛇为祖先,或以蛇为保护神,连汉代的闽越人都被外界视为“蛇种”,意为信仰蛇神的部落,对蛇的崇拜可谓根深蒂固。直到今天,福建还有不少地方保留着蛇王庙。

【百庙归宗】

福建境内与蛇王有关的庙宇很多,据长乐民间传说《闽都别记》中记载:有一天,道士刘遵礼的妹妹被蟒蛇王掳走,遍寻未果。他只好前往江西龙虎山拜张天师门下,学成归来后将山封住,杀入蛇洞,斩杀蟒蛇王的八个儿子。这时,他的妹妹抱着三个儿子出来,述说与蟒蛇王的恩爱之情,跪求哥哥饶恕他们夫妻和剩下的三个儿子九使、十使与十一使。

刘遵礼请张天师上奏给玉帝,玉帝准其归正,封刘氏为人间种痘夫人,蟒蛇王为正神“蟒天洞主”,他们原来居住的山也被封为“大蛇山”,后来逐渐演化为大畲山,“蟒天洞主”也被加封为“蟒天神王”,成为全闽之冠。蟒天神王与三子巡游民间,若发现山精水怪侵犯人类,便出手惩治,成为闽中百姓心中的保护神,所以闽中各地多建有蟒天洞主庙与九使庙来供祀蛇王。

离大畲山数里的闽江口厚福陈塘港边,有一座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的九使庙,其雄伟壮观的庙宇、精湛的雕梁画栋,实为闽中九使庙之最。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庙会游神,九月初九神诞庆典,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其热闹程度可列为闽中各种庙会之最。

在南平市漳湖镇,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蛇王庙,也称为福庆堂、连公庙。该庙宇依山傍水气势宏伟,重檐翘角古色古香,殿前屋脊正中有一条蟒蛇塑像昂首望向前方,十分威严。屋檐翘角处和檐下的如意斗拱也雕刻着形状各异、神态逼真的蛇头,彰显蛇王之威仪。

【七夕游蛇节】

漳湖镇的蛇王庙是当地信众举行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游蛇节”活动。从农历六月开始,村民便四处捕蛇,大小轻重不论,有毒无毒都在捕获之列,然后将捕来的蛇敬献到蛇王庙正中的黑色大瓮里,由专人精心饲养。

七月初七清晨,蛇王庙前会点燃两炷高2米、重25千克的玫瑰色高香,村民们聚集在蛇王庙,抬着特制的“神轿”(也称为“龙亭”),等炮铳三声,锣鼓齐鸣时,每人便从黑色大瓮里取出一条蛇,有的绕在脖颈,有的缠在腰间,有的缠在胳膊上,跟在神轿后面出巡,俨然一队长蛇阵。沿街的各户人家,手持香火燃鞭相迎,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合家平安。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长蛇阵巡游后回到蛇王庙。到了夜晚,村民们从黑色大瓮中取出蛇,成群结队来到闽江岸边,怀着虔诚之心将蛇放入江中,使其返回大自然。因为游蛇节的场面十分壮观,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外地游客赶来观看。2005年,樟湖镇的“崇蛇民俗”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蛇王庙也被列入省级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涉台古代建筑。

蛇王庙

南平樟湖蛇王庙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医神大道公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