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保平安
海峡两岸的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渡海靠妈祖,安居靠真人。”“海神”是指保佑人们海上平安的妈祖,“真人”则是指“医神大道公”吴夲,又称为吴真君、保生大帝、花桥公。据史料记载,吴夲生前是宋代神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曾救人无数造福万民。吴真人辞世后,人们自发为他建筑庙宇立像祭祀,而后渐渐发展为信仰崇拜,吴真人遂在人们的祈愿中由“神医”升为保佑人们身体健康、安居乐业的“医神”。
海峡两岸的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渡海靠妈祖,安居靠真人。”“海神”是指保佑人们海上平安的妈祖,“真人”则是指“医神大道公”吴夲,又称为吴真君、保生大帝、花桥公。据史料记载,吴夲生前是宋代神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曾救人无数造福万民。吴真人辞世后,人们自发为他建筑庙宇立像祭祀,而后渐渐发展为信仰崇拜,吴真人遂在人们的祈愿中由“神医”升为保佑人们身体健康、安居乐业的“医神”。
【医神生平】
吴夲生于宋太宗时期的979年,字华基,17岁起便云游四方,遍访名医学习医术。他不仅是一位医术高明、济世救人的民间医生,也是一个心怀众生的修道之人。进士杨志、庄夏在《慈济宫碑》中记载:“弱不好弄,不茹荤,长不娶,而以医活人。枕中肘后之方,未始不数数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远近以为神医。”由此可以看出,吴夲的医术非常高明,几乎可以药到病除。
虽然高超的医术可以让吴夲得到功名利禄,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却志不在此,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广大病患者。凡是登门求医的病人,吴夲“无视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远近咸以为神”,他以自己的医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漳州白礁慈济祖宫
1036年,吴夲采药时不幸坠崖,为后人留下内外科医书13卷。百姓“闻者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奉之”。后人感念他的德泽,建庙供奉祭拜,历代皇帝也对其多有封赏。清代时,台北县瘟疫猖獗,群医束手无策,后来人们渡海到白礁慈济宫请保生大帝镇压,很快瘟疫便消失绝迹。从这以后,两岸百姓对吴夲尊崇有加,为他而建的庙宇也一直保 持鼎盛香火。如今,闽南、两广、台湾地区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都建有保生大帝的庙宇,加在一起约有近千座,其中最有名的是龙海白礁慈济祖宫、海沧青礁慈济宫与泉州花桥宫。
宫门门廊
【白礁慈济祖宫】
白礁慈济祖宫位于漳州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建于1150年的南宋时期,是闽台众多保生大帝庙宇的祖庙,有“南方故宫”之称,也是漳州最大的宗教场所,世界保生大帝信众谒祖、朝拜、进香的第一圣地。
这座宫殿为三进皇宫式殿宇,非常雄伟壮观,前殿正门上悬有“慈济祖宫”横匾,正中大门的紫铜色石狮、双狮戏球的石刻浮雕,以及中殿正中石阶下的祭坛献台、台缘的飞天仙女石雕均是建宫时的原物。宫内的龙泉井水质甘甜从未枯竭,据说此井水有消灾祛病、延年益寿的功能,几百年来有无数信徒到此请回“圣水”。
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一支由白礁人组成的“忠贞军”特地从“白礁慈济祖宫”迎请保生大帝神像,作为保护神相伴东渡,后来在台南学甲镇头前寮将军溪安全登陆。部分忠贞军留在台湾定居,修建了“学甲慈济宫”供奉保生大帝神像,该神像渐渐开枝散叶,遍布台湾各地。如今,每年台湾地区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信众前来白礁慈济祖宫进香。
白礁慈济祖宫宫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