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拉扎节

陇中民间庆祝收获的节日

七八月间,在陇中渭源、临洮、康乐、临潭和卓尼县一带,大片大片的大麦、青稞黄了,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伴随着丰收的喜悦,人们迎来一场盛大的节日—拉扎节!生活在这一带的藏汉两族人民从农历七月初十开始一直到十月初一,都沉浸在拉扎节的欢庆中。

七八月间,在陇中渭源、临洮、康乐、临潭和卓尼县一带,大片大片的大麦、青稞黄了,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伴随着丰收的喜悦,人们迎来一场盛大的节日—拉扎节!生活在这一带的藏汉两族人民从农历七月初十开始一直到十月初一,都沉浸在拉扎节的欢庆中。

【拉扎节上的“五谷神”祭】

“拉扎”为藏语,含有山神或登高的意思。不过,在汉语中,人们把它理解为庄稼收获后在谷场上拉扎堆垛。

多年以来,这个汉藏同庆的节日,最重要的是祭“五谷神”。人们期望在“五谷神”的保佑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越过越好。

在节日期间,每个村子不定时地上演一场祭“五谷神”的庆典,整整一个夏季,人们都沉浸在过节的氛围中。在中秋时节,过节的气氛达到高潮。

按风俗,“拉扎节”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

据了解,举办节日当天,办庆典的村里会选出沉甸甸的麦穗和青稞,绑成一束束,做成把子。丰收的人们杀鸡、宰羊、献牲,最重要的是要请来一位“司公”跳神舞,报答神灵的庇佑,表达对“五谷神”的感激,也祈求下一季的丰收。

在设好的祭坛上,一位“司公”身穿花袄,出现在祭坛上,他手拿羊皮鼓,敲打出欢快的节奏跳跃着,庄重地唱着祷告词。“司公”是一个特殊的舞者,在丰收的欢喜中感谢天地的恩赐,祈祷“五谷神”继续庇佑。

据说,这样的“司公”有很多,但是因为村村都要请“司公”办节庆,在节日期间他们忙得不可开交。这也是每个村子错开时间过节的原因。

“司公”们不辞劳苦地从早跳到晚,成为“拉扎节”的主角儿。逢小祭时,他们跳上一天一夜后就火烧神坛上的纸人——“黑神”,这是送“黑神”,暗含着驱逐疫鬼、敬祭山神的心愿,为人们祈求平安。

大祭时,场面比小祭大,也更热闹。通常,神坛上会有几位“司公”同时击鼓跳跃。第一天设坛请神,在“司公”的主持下,按照既定的规矩请出各路“神”。第二天节庆的气氛达到高潮,人们在“司公”的引领下送“黑神”。第三天,请“司公”跳护神,在善奶奶唱念嘛呢经声中,祭奠仪式宣告结束,这是完神。

这有板有眼的规矩礼仪繁琐工整,虽然深知其意的人恐怕不多,但人们脸上始终洋溢着虔敬之情。

【拉扎节上吃拉扎】

拉扎节期间,人们还要尝新麦,所以又叫吃拉扎。

据说,在渭源一带,节日期间几乎家家户户吃一种用新麦面烙的饼。因饼很像蝉儿,因此,又叫“麦蝉节”或“麦尝节”,隐含着庆贺收获的意思。

不管怎样,拉扎节是一个与收获有关的节日,也是一个与吃有关的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像过春节一样隆重。

人们老早就开始准备各种吃食,空气中飘散着各种香味,发酵的青稞酒、甜醅混合着蒸馒头的麦味清香,几乎令人微醺。走进一户人家,桌上摆得满满的,透亮的凉粉,劲道的凉皮,金黄的油饼、油馓、油果,色香味俱全,引人垂涎。这些都是当地成年女性拿手的厨艺,许多未成年的十几岁的小姑娘也通过“打下手”边干边学。她们为了“吃拉扎”忙碌在灶间,把自家的五谷调制成五花八门的小吃,等待亲友来“尝新”。

通常,到了主人家,客人先给主人家的祖先献上食品,奠一杯酒。然后再给主人家的长者敬酒,等长者品尝过各种菜肴后,大家才开始入宴。人们一边品尝着女主人的厨艺,一边称赞着,拉起家常。

席间,他们往往唱起祝酒歌,推杯换盏,表达情意。当一碗青稞酒在主人家“曲子不好酒不香,水酒一杯表心肠,请你多尝尝”的盛情歌唱中送到客人面前时,客人一饮而尽,唱起“香香香,实在香,亲手送来味更长,渗在心上永不忘”的答谢歌,有情有酒有歌,节日的喜悦发自人们心底,也渗透到人们内心深处。

不过,无论多么可口的佳肴,客人们也不能吃光,给主人家讨个吉庆有“余”的吉利。主人家也要把它们送给客人带回去,给没有来做客的人尝一尝。这是拉扎节流传的规矩。

拉扎节

上一篇:羊皮筏子
下一篇:庆阳剪纸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