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黄埔军校

革命者来,将帅摇篮

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全名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而成立的。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在国民政府北伐战争中,它培养的军官成为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许多著名的指挥官都出自黄埔军校。军校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共办了7期,1930年迁往南京,后来又迁往成都和台湾。

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全名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而成立的。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在国民政府北伐战争中,它培养的军官成为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许多著名的指挥官都出自黄埔军校。军校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共办了7期,1930年迁往南京,后来又迁往成都和台湾。

【黄埔军校的历史】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创立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1924 年,国共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孙中山先生创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培养军校学生来创建革命军,进而挽救中国的危亡。“亲爱精诚”是黄埔军校校训,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 与实践结合。为了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为国家与民族独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积极开展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教育外,还向学员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军校有三位最高领导人,他们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和党代表廖仲恺。自1924年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凤山,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23期,在台续办至今已78期。在大陆办学期间,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1927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黄埔军校名将辈出,战功显赫,名扬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黄埔军校

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率国民党党政军要员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在典礼上留影。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率国民党党政军要员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在典礼上留影。

【黄埔军校旧址现貌】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旧址曾被炸毁。1964年做了一次较大的修缮,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现在的黄埔军校,存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等十几处建筑。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砖木楼房,共有二层,三路四进,回廊相通。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学海楼中陈列有伴随聂荣臻数十年的皮箱、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的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物品。

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位于孙中山故居西侧。俱乐部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同时还挂有四幅大型油画:《林则徐焚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也悬挂在礼堂中。

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墓园前有一座凯旋门式建筑,它是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上面覆有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后来,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墓的西边是十七将校墓,为一座仿巴黎凯旋门式建筑,上书“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纪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学生墓群,东边是一座单人墓——蔡光举烈士墓。

北伐纪念碑高约10米,为纪念北伐战争中阵亡的军校生而建立,上书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 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中山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孙中山纪念碑于1930年落成,碑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出资铸造的。纪念碑的造型独具匠心,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及铜像,构成“文”字,暗含了“孙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碑的正面为胡汉民题刻的“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孙中山铜像身着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隐含着孙中山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黄埔军校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参观这所近代著名的军校,会感受到那段充满着革命激情的历史气息,见证一代代革命前辈的成长轨迹。

黄埔军校

校本部

黄埔军校

学生宿舍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