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苏家围

南中国的画里乡村

苏家围位于广东河源市义合镇,东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汇。苏家围是一个聚居着苏轼后裔的村落,因此称为“苏家围”。整个村子依山傍水、竹木环绕,景色秀美,有“南中国的画里乡村”的美誉。

苏家围位于广东河源市义合镇,东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汇。苏家围是一个聚居着苏轼后裔的村落,因此称为“苏家围”。整个村子依山傍水、竹木环绕,景色秀美,有“南中国的画里乡村”的美誉。

【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进入苏家围,看到的第一道风景就是迎亲桥。迎亲桥寓意“迎接亲人”,是苏家围人向客人张开的怀抱。站在迎亲桥上可以看到苏家围的全貌。苏家围的民居建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并不是常见的客家圆形围龙屋,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围屋。苏家围全村18座围屋,数百间民房,看似杂乱无章,但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排水系统,会发现其实苏家围的建筑设计是内藏玄机、非常讲究的。南方雨水多,即使遇上特大暴雨,雨水都能从屋里的暗渠排走,不会积水。据说,苏家围的排水系统,是仿照苏家先祖在江西吉安故居前的九曲水而建。

迎亲桥两岸绿树葱茏,桥栏仿竹行而建,古朴大方。桥下溪水清澈见底,因有绿树倒影,宛如一块温润碧玉。举目四望,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立刻呈现眼前。

苏轼原籍四川眉山,后来移居江西,他的后人怎么又到了苏家围呢?苏 家围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紫苏的传说,或许能让人找到答案。紫苏可入药也可做菜,河源本地人常用作香料配菜,很受欢迎。据传,苏轼的第七代孙苏天荣,于元皇庆元年(1312)从江西庐陵,一路沿东江南下至番禺任教谕之职。到达义合时天色已晚,他夜宿于此。当天夜里,他梦到五位仙风道骨的老人,他们把岸上一棵高大繁盛的树指给他看,告诉他此地风水好,所以紫苏长得如此高大。苏天荣再想追问,五位老人却已不见踪影。醒来后,梦里的情景清晰可见,苏天荣觉得紫苏带“苏”字,与本姓有缘,不顾随同劝阻,执意要上岸看个究竟。结果,来到岸上,他并没见到梦里的紫苏树,却看到一棵大榕树,但他发现此地青山绿水,景色秀丽。他怀疑梦里的五位老人是要指点他在此定居。

苏家围

特色标语

苏家围不仅保留了古旧的居所,还保留了从“土改”到改革开放时期每一个阶段的特色标语,这些标语成为苏家围的一大特色标志。

苏家围不仅保留了古旧的居所,还保留了从“土改”到改革开放时期每一个阶段的特色标语,这些标语成为苏家围的一大特色标志。

后来,他出任四川富顺县知县,但一直没有忘记此事,叮嘱后人一定要到他梦到的地方定居。直到他的第四代孙苏秀弘担任东莞京山巡检时,才到此定居,圆了先人的梦。苏家围从此开始了它700年的历史。为了纪念先祖,苏氏后人就建造了紫苏园,并且一代代留传下来。

【鸳鸯榕的浪漫传奇】

永思堂是苏家围保存至今的18座民居中最古老的,建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是为纪念苏家围八世祖苏东山而建,因此又称为“东山苏公祠”。永思堂一直是苏家围人举行祭祀、商议讨论苏氏族人重大事件的地方。

永思堂是参照苏东山在任职时,朱元璋根据他的官衔颁布宅府第式建筑风格而建。堂屋主体为三幢,大门不是常见的正对厅堂,而是在两边开有侧门。这具有明显的府第式客家民居的特点,据说这是因为客家人认为厅堂正对大门不吉利。

永思堂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完整,这固然与它坚固的建筑结构分不开,但主要依赖的是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力。有例为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196师师长葛先才率军路过义和镇,立刻去了永思堂。回到部队后立即下令不得侵犯永思堂,永思堂才由此躲过了战争的浩劫。

苏家围现存的五棵大榕树,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其中最出名的是五显 榕与鸳鸯榕。关于这两棵榕树,都有生动的传说。五显榕,正是当年苏天荣按照五位仙人的指示,上岸时看到的第一棵榕树。为纪念那五位仙人,这里还曾建有五显祠,后来,被改建成山歌台。喜欢唱歌的客家女经常对着东江水引吭高歌,悠扬的山歌在青山绿水间回荡。

鸳鸯榕则如同苏家围的保护神,挺立在江边。关于鸳鸯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清朝时,龙川县一位才女因不满意家里安排的婚姻,四处躲藏,逃婚到此,眼看无处藏身,幸得这棵大榕树庇佑,才逃过了家族的追拿。最终,才女与自己的意中人结成伴侣。后来,她的丈夫做了官,两人感恩于榕树的恩德,于是,专程运来一块“树恩难忘”的碑立于树前。这棵救人危难、成人之美的大榕树,也因此被人千古传诵。

苏家围

迎亲桥

“迎亲桥”是游客到苏家围的第一个景点,同时也表示苏家围人像迎亲人一样迎接朋友的到来。图为游客在迎亲桥前留影纪念。

“迎亲桥”是游客到苏家围的第一个景点,同时也表示苏家围人像迎亲人一样迎接朋友的到来。图为游客在迎亲桥前留影纪念。

苏家围

永思堂

永思堂在苏家围古屋群的中心,是府第式围屋。永思堂结构牢固,中厅宽阔,六根柱子顶撑着梁架和瓦面,人称“六柱官厅”。

永思堂在苏家围古屋群的中心,是府第式围屋。永思堂结构牢固,中厅宽阔,六根柱子顶撑着梁架和瓦面,人称“六柱官厅”。

苏家围的山水树木,民居桥梁,无不具有古朴与深沉的气质。苏家围人秉承先祖传统文化,并将其汇入岭南的山水天地间,因此,这里的建筑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苏家围也浓缩了客家文化,古榕参天,水木清华,江风竹翠,山歌野趣,造就了桃花源式的南国画里乡村。

上一篇:秋长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