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之地,侨乡名镇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西南部的秋长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具有悠久的客家文化史,这里的多个村落保留有完整的客家围屋。秋长还是东江革命的策源地,是无数革命志士的故乡。同时,这里还是广东著名的侨乡。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西南部的秋长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具有悠久的客家文化史,这里的多个村落保留有完整的客家围屋。秋长还是东江革命的策源地,是无数革命志士的故乡。同时,这里还是广东著名的侨乡。
【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
秋长镇是由秋溪乡、长兴乡两个地名各取首字而成,古称沙坑,是历史悠久的客家人的聚居区,早在宋末元初就有人在此隐居。元朝中期,叶姓人叶裕迁徙到此地定居。之后,又有方、李、曾、吴、黄、赖等各姓氏汇集定居。至清顺治末年(1661),秋长境内的人口数约为500人。居住在此的客家人大量开垦土地,康熙至道光年间,共开垦土地5万多亩。1850年秋长境内的总人口超过7000人。
南阳世居
南阳世居由沙坑叶氏二世宗、布政司参军叶辉庭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始建,历时20多年建成,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南阳世居由沙坑叶氏二世宗、布政司参军叶辉庭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始建,历时20多年建成,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秋长镇是粤东地区拥有客家围屋最为集中的地方,现存 各式客家围龙屋200多幢,规模较大、保存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客家古建筑80多幢。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南阳世居、会龙楼等。这些围屋造型气派、设计科学、艺术构件丰富,是客家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南阳世居又叫南阳楼,位于秋长镇铁扇门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历时20多年建成,是沙坑叶氏(秋长镇古称沙坑,因此这里的叶氏一族称为“沙坑叶氏”)的三大围屋之一,也是一座历史较为悠久的客家围屋。南阳世居坐北朝南,由禾坪、泮池、前围、堂屋、横屋等组成。围屋外是一湾月池,世居里有内、中、外三围,中围和外围是方形,内围是马蹄形。围屋平面呈中轴对称分布,内部为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排列着上、中、下三堂。共有280多间房,建筑面积达8200平方米。其中的三扇大铁门均用铁板铸就,每一扇铁门厚达3厘米。铁门扇村的名字就因这三扇铁门而来。
秋长镇还是革命的故乡,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先后涌现了叶挺、叶文匡、高恬波、廖似光等革命英雄和革命烈士。这里还有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旧址、路东农民抗敌同志总会旧址。屹立在周田村的叶挺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伐名将叶挺故居是叶挺祖父于清朝光绪年间所建,是一幢规模较小的客家围屋。故居匾额“叶挺将军故居”是江泽民亲手所书。故居门前2000平方米的广场是2003年所建,广场中央竖立有叶挺铜像。
在故居中,陈设有叶挺与家人的日常生活用具,大部分为普通农家劳作时的工具,如锄头、大小箩筐、锹铣等,墙上还挂着斗笠、镰刀等工具。催生叶挺革命思想萌芽的“腾云私塾”,以及他当年常读岳飞、文天祥的书亭,都成了故居的一部分。
除了这些日常生活用具外,叶挺故居还展示了有关叶挺将军革命历程的资料。展室中还陈列着毛泽东在叶挺逝世后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侨乡名镇】
秋长是历史上有名的侨乡,有200年华侨文化历史。据史料记载,19世纪50年代,秋长地区的人民掀起了下南洋的高潮。秋长沙坑叶氏的后人移居海外的较多,主要侨居在马来西亚等地。清咸丰四年(1854),秋长周田村叶氏后人叶亚来,与同乡一起到马来西亚谋生。叶亚来在矿场劳动,表现积极,赢得了矿场主的信任,他开始管理矿场。后来,因为出色的管理能力,24岁的叶亚来成为芙蓉地区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之后,叶亚来协助管理吉隆坡,曾为吉隆坡甲必丹,也被称为“吉隆坡王”,是吉隆坡的开埠功臣之一。至今,吉隆坡仍保留有他的塑像。
落叶不忘根,叶亚来等华侨在马来西亚致富后不忘回报桑梓,出资重修扩建挺秀书院,为挺秀书院后来的人才辈出,打下了牢靠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