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醒狮

南拳开桩的狮艺表演

舞狮在中国流传有很多不同的派系与种类,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的南狮,是地道的广东民间舞蹈,也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看过电影黄飞鸿系列的人,应该对其中的《狮王争霸》印象深刻,电影充分反映了醒狮在佛山以至广东地区的盛行状况。

舞狮在中国流传有很多不同的派系与种类,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的南狮,是地道的广东民间舞蹈,也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看过电影黄飞鸿系列的人,应该对其中的《狮王争霸》印象深刻,电影充分反映了醒狮在佛山以至广东地区的盛行状况。

【“年兽”传说,源远流长】

醒狮由唐代的宫廷狮子舞演变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地区的人们不断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南海县出现,之后,在两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流传,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

醒狮

广州番禺区沙湾镇举行的醒狮表演

关于醒狮的传说有许多,但流传最广、得到广泛认同的是佛山的“年兽”传说:相传遥远的古代,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出现了一只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大口阔,凶恶异常。奇兽每年春节前后就出来作乱,也因此被叫做“年兽”。年兽尤其喜欢在除夕夜里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诸如稻米、蔬菜等农作物,偶尔还会伤害人畜。人们苦不堪言,但又畏惧怪兽是神兽,不敢射杀。后来,有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竹篾扎成年兽的样子,并且涂上斑斓的色彩,用各种形状的布料做成兽身,然后让青壮年十多人,拿上锅盆等能敲响的器具,一人双手拿菜刀, 站在圆砧旁准备敲打。他们挂着兽头,披着兽皮躲在年兽必经的桥下。当年兽出现时,他们一起冲出,敲打锅盆发出巨大的“咚咚”声音。

年兽首先看到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东西,原本就很诧异,还没回过神,又听到如雷鸣般的响声,吓了一大跳,惊慌逃走。从此,年兽再也没有出现过,村民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为了庆祝驱逐年兽成功,也为了继续吓走年兽,村民们在春节便将纸扎的兽头、布缝的兽身拿出来舞动。因为狮是兽中之王,代表着勇猛强悍,又象征吉祥,因此,把舞动年兽叫做“舞狮”,也有的称为“舞兽头”。之后,村民除了新年期间舞狮,凡有节庆,也都醒狮庆祝。为了增添热闹的气氛,舞狮时的乐器改为鼓锣,敲击时按照一定的节奏。

醒狮的风俗延续至今,醒狮已经成为两广及其他许多地区迎接新年必备的娱乐项目。人们舞动醒狮,希望能五谷丰收,住宅安宁。

【醒狮表演,惟妙惟肖】

南北狮子的风格与艺术造型有明显的区别,北方狮讲究形似,由两人扮演,四脚着地,酷似真狮;而南方狮注重神似,重在狮头,狮身以红、黄布做成,盖住狮尾的另一位舞者。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还有一个人戴着假面 具,手执葵扇在前面逗引,称为“引狮郎”,俗称“大头佛”。南狮常常有夸张的艺术造型:阔口大眼,神气十足,形象多样。比如黑色的张飞面,红色的关公面,此外还有老虎面、二花面等。而狮子长长的眼睫毛,又为它增添了几分可爱。

醒狮

梅花桩醒狮表演

在梅花桩上舞狮的动作难度非常高,舞狮者需要具备十分娴熟的技艺。整套动作需要一气呵成,惊、奇、险、绝、美融汇一体。

在梅花桩上舞狮的动作难度非常高,舞狮者需要具备十分娴熟的技艺。整套动作需要一气呵成,惊、奇、险、绝、美融汇一体。

两广尤其是佛山地区,醒狮也有醒狮的礼仪。南狮又分七彩狮和黑白狮两种。七彩狮色彩艳丽,称为“狮母”,而黑白狮是“狮王”,青鼻铁角牙刷须,挂满绒球,贴满铜镜,光彩照人。如果在醒狮过程中,黑白、七彩两狮相遇,“狮母”要主动向“狮王”让路,并致礼。

醒狮表演,分为单狮、群狮和迎宾狮三类。单狮有一套固定的表演程序,有“狮子出洞”、“窥测方向”、“高台饮水”、“欢天喜地”、“过天桥”、“跨三山”等动作。舞者要把狮子初醒出洞时的慵懒,出洞后四处探视的多疑谨慎,登高时的昂首漫步、唯我独尊的雄姿,勇猛前进时的气 概,过桥时骤然看到影子的惊怒,戏水时的欢快,吃青时的贪婪犹疑等,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群狮则主要表演技巧,彼此间的配合默契,青、黄、赤、白、黑五头狮子,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迎宾狮也是群狮的一种,只不过规模更大,动作、锣鼓方面有更特别的要求。

舞狮者如果要想表现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必须下苦功琢磨,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

醒狮

醒狮表演

醒狮在广东地区十分盛行,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醒狮不仅是广东当地群众祈福庆祝的娱乐活动,也有其深远的文化价值与意义。醒狮活动也在海外华人社会里广泛流传,成为海外同胞们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

醒狮在广东地区十分盛行,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醒狮不仅是广东当地群众祈福庆祝的娱乐活动,也有其深远的文化价值与意义。醒狮活动也在海外华人社会里广泛流传,成为海外同胞们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

【醒狮技艺欣欣向荣】

“采青”是舞狮中最精彩的程序,是醒狮将“青”采到嘴里后,将利事(红包)等奖赏取下,再将生菜等由口中“喷”出。“采青”表演的难度,是根据红包的丰厚程度而定。“高青”是难度最大的,通常是红包藏在生菜与树叶中,高挂在门楼之上。要想采到“高青”,有时要搭三四层的人梯才能采到。其次是“蟹青”,把红包与生菜一起放在乱石成堆的障碍物中,舞者需要越过乱石障碍,到蟹背上去采青。红包放在绿水环绕之中,称为“水青”。采青的难易往往体现了狮子队的技艺水平。

醒狮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娱乐项目,在21世纪仍然散发出了勃勃生机。广东醒狮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具有南国特色的民间舞品牌。

不少地方还把醒狮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相结合,成立各种狮子会,其中甚至还有女子舞狮队、醒狮少年班等,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后来的舞狮力量,使醒狮技艺欣欣向荣,让醒狮这种具有南国特色的民间游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上一篇:粤剧
下一篇:烧龙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