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都匀毛尖

山光水色里的珍奇

都匀毛尖由毛泽东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毛尖有“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都匀毛尖由毛泽东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毛尖有“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山水人情,品情怀百样】

茶之本性为诗画,其画为山水画,清新淡雅。其诗则是“清泉石上流”、“采菊东篱下”。茶之味在于品。品江浙一带的茶,烟雨朦胧、素雅清丽;普洱茶则没有了这一份淡雅,作为游牧民族最喜爱的茶叶,它透着高原的粗犷豪迈。那出身于美丽贵州的都匀毛尖,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贵州出好茶,都匀出名茶。《都匀府志》记载:都匀盛产 毛尖茶,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几个茶树发源地之一,贵州还发现了世界最早的茶籽化石“梅子”。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是如此评价贵州所产的茶叶的:“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贵州最适合产茶的地方要数都匀。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降水量1400多毫米。土层深厚,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疏松湿润,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取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杯中传来茶的阵阵清香,就如主客之间殷勤般婉转缠绵。细细观察着杯中那殷实的毛尖起起伏伏,品都匀毛尖你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处处表现着两个字:纯朴。山野是纯朴的,人心是纯朴的,民风是纯朴的。一切都默默地浸润着都匀毛尖茶,成为毛尖色香味形绵延不断的基因。

都匀毛尖

毛尖茶产茶基地

都匀毛尖

茶农正在采摘毛尖茶叶

【毛尖醇香的传说】

都匀毛尖,当地人称之为“精神草”,在都匀毛尖的身上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在当地口口相传,为纯净的都匀毛尖平添一份“仙气”。

相传,在很久以前中国的西南部是一片汪洋,其中有许多的岛屿。岛上的人们,男的打鱼,女的种茶,日子虽苦倒也过得自然朴实。因为岛屿的形状与鱼钩类似,于是人们便把这个岛上的茶称为“鱼钩茶”。也正因为这鱼钩茶,让岛上的每个人都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村子繁荣富强。有一天,一位仙人从空中飞过这座岛屿,阵阵的茶香吸引了仙人的注意,他便来到了岛屿一探究竟。村民见到腰佩宝剑、手托金钵、身姿伟岸、超拔飘逸的仙人,惊喜过望立即奉上鱼钩茶招待。仙人细细观察着杯中的茶叶,健硕而厚实,品后更是神清气爽,满口留香。于是便把自己的斗篷、宝剑、茶钵留下离去了。慢慢地,这个岛屿日渐升高,形成了一座座的山峰,出现一座城市(今都匀市),斗篷化作一座山(今斗篷山,主峰海拔1961 米),宝剑化作一条河,名为剑江河,金钵变为一潭碧水(今高寨水库),海里的贝螺奇岩则化成如今的螺蛳壳山(海拔1738米)。仙人走之前留下了一口仙气,袅绕不散,云雾氤氲,滋润茶树。

且不论此传说的真实性,但都匀毛尖作为贵州名优茶叶的代表,古往今来都因其优良的品质,得到世人的认可与追捧。都匀地处偏远,因此自唐宋以来这位“绝世美女”便罕见史册。到了明代,当地苗族和布依族先民将茶树广泛种植,都匀毛尖得到长足的发展。

当时毛尖不仅仅被当作一种饮用待客的用品,更是以茶代赋,以茶纳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代,都匀设立官办茶园,知府兼理官办茶园,以增加国之财源。

都匀毛尖

毛尖茶茶园

2011年4月16日,贵州第五届毛尖茶文化节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开幕,都匀毛尖茶文化节上游客来此参观毛尖茶产茶基地,观看采茶过程。

2011年4月16日,贵州第五届毛尖茶文化节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开幕,都匀毛尖茶文化节上游客来此参观毛尖茶产茶基地,观看采茶过程。

上一篇:贵州菜
下一篇:水书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