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黎族

真正的海南人

黎族现有人口1247814(2000年),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以及贵州等省。

黎族现有人口1247814(2000年),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以及贵州等省。

【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我国古籍上很早就有关于黎族先民的记载。西汉以前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来泛称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岛黎族的远古祖先。“黎”这一族称最早正式出现在唐代后期的文献中,唐末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就有“儋(州)振(州)夷黎海畔采(紫贝)以为货”的记载。但普遍作为黎族的专用族称,则是在11世纪宋代以后才开始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黎”是他称,是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黎族称汉族为“美”,意即“客”,他们以汉人为客人,自己则以土著自居。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等差异有“哈”(过去作“侾”)、“杞”(又称“岐”)、“润”(过去汉称“本地”黎)、“美孚”、“赛”(过去称“德透”黎或“加茂”黎)等不同的自称,但在对外交往时一般都自称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

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与汉族长期接触,大多数黎族群众都能兼说汉语,通用汉文。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均使用汉字,1957年党和政府曾帮助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

【别样的风俗习惯】

黎族人民文化丰富多彩。黎族妇女的纺染织绣早已闻名于世,尤其对于木棉的纺织更是独具匠心,对推动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至今仍然流传的踞腰织机、白沙润黎的“人龙图”绣以及美孚黎“绞缬染”,都是难得的民族文化遗产。黎族人民的医药知识也很丰富,不少民间医生懂得百种以上的草药性能,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热敷、煽汗、火炙等治疗方法。同时,对毒蛇、疯狗咬伤有许多特效药。在黎族中还保留着较原始的历法,一般以类似汉族地区的“十二地支”来计算月日,以十二日为一个周期,每日以动物作称谓,如鸡日、犬日、猪日、牛日、虫日……黎族的节日与历法有密切关系,“三月三”是自古以来黎族民间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的传统佳节。

黎族

黎族美食

黎族美食的特点就是就地取材,保持着食物最原始的风味,即便没有动箸,看着这些美味也会让人食欲大振。

黎族美食的特点就是就地取材,保持着食物最原始的风味,即便没有动箸,看着这些美味也会让人食欲大振。

黎族

黎锦——五指山之歌

黎族

黎族传统的踞腰织机

黎族

黎族美孚方言女子服饰(左)和赛方言女子服饰

黎族

黎族杞方言男子服

黎族传统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各方言区差异比较明显(尤其是女子服饰),在历史上曾经是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在传统服饰中,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纽对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贯头式上衣,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束发脑后,插以骨簪或银簪,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与女子无多大区别。在哈、杞、美孚、润黎少数健在的老年妇女中还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文身习俗。

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山栏”香米是黎区特产。把生鱼、肉掺以炒米粉,加入少许食盐,用陶罐封存制作而成的肉茶、鱼茶是黎家腌制的特色风味食品。黎族男子喜好烟、酒。槟榔是妇女的嗜品,吃时和以贝壳灰,用一种青蒌叶包着吃,吃后口唇染红。

黎族多同姓聚居。传统民居多是简陋的茅草房,在五指山腹地筑传统的船形房屋。船形屋以竹木扎架,用茅草覆盖,以藤条或竹做地板,离地约半米左右。一般居屋是用竹条或树枝为墙架,外糊以泥土。“隆闺”(即“寮房”)是黎寨中比较独特的一种房屋建筑形式,黎族青年成年后(一般十几岁)就自行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父母家旁或村边搭建仅几平方米的小房子,即“隆闺”供自己居住。它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吹奏乐器和对歌定情的场所。

黎族

黎家用蒸陶装熟糯米供客人食用

黎族

织黎锦阿婆露出的手纹,隐现在皮肤皱褶里

黎族

黎族配饰

黎族婚姻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新中国成立前,婚姻多由父母做主,但姨表及同宗均不得通婚。部分地区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女子出嫁后不久就返回娘家,一直到怀孕才回夫家定居。“玩隆闺”(又称“放寮”)是黎族地区普遍存在的恋爱习俗,黎族青年男女成年后常在“隆闺”约会,经过一定时间,情投意合的双方常能终成眷属。

黎族一般实行土葬,葬俗因地区、方言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五指山腹地,人死后则鸣枪报丧,男人用独木棺葬于本村氏族公共墓地,外村嫁来的女子则需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丧事,并葬在娘家的墓地。

黎族

白查村船形茅草屋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民间故事和歌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这些民间文学中,如《大力神》、《鹿回头》、《勇敢的打拖》、《甘工鸟》、《五指山大仙》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歌颂人们理想中的英雄人物,记录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事迹,描绘黎族的风土人情,表达黎族人民的爱憎情感。黎族几乎人人都会唱民歌,多能触景生情,出口成章,把民歌当做自己的抒情工具。民歌的句子,比较常见的有五言或七言两种,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很讲究节奏韵律,易于传颂。黎族的音乐和民歌是分不开的,演唱的方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等。曲调甚多,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激昂高亢的,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和刚毅的性格。民间乐器有鼻箫、口弓、水箫、洞箫等。鼻箫用鼻孔吹奏,柔和低沉,宜于抒情;口弓用薄竹片或铜片制成,吹奏时用手指弹动弓片,节奏自由;水箫音色清脆,音量响亮。舞蹈有《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如《打柴舞》在地上摆设两根平行长棍,相距数尺,再由数人手执若干根木棍或竹竿,横架其上,分合击拍,舞蹈者跳跃其间。随着节奏的快慢,表演各种动作,情调爽朗活泼,气氛热烈诙谐,为广大黎族群众所喜爱。

黎族

黎族婚礼

黎族

黎族八音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海南苗族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