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外八庙

宗教圣地,皇家寺院

外八庙泛指清朝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十二座佛教寺庙。这十二座寺庙在避暑山庄北部、东北部的山丘地带有八座,自西而东依次是:罗汉堂、广安寺、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在避暑山庄以东的武烈河东岸有四座,自北而南依次是: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

外八庙泛指清朝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十二座佛教寺庙。这十二座寺庙在避暑山庄北部、东北部的山丘地带有八座,自西而东依次是:罗汉堂、广安寺、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在避暑山庄以东的武烈河东岸有四座,自北而南依次是: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

【民族团结的见证】

当年罗汉堂、广安寺、普乐寺由内务府管理,其余有八座寺庙(实际是九座寺庙,其中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由于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1961年3月4日外八庙中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乐寺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外八庙与承德皇家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外八庙

外八庙

外八庙的12处寺庙均建于康乾盛世时期,历时67年,其中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年间,而余下的十座全建成于乾隆年间。这些寺庙主要是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在朝觐皇帝的时候礼佛之用。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气势恢宏、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与青砖灰瓦、古朴典雅的避暑山庄形成鲜明的对比。外八庙像一颗颗星星环避暑山庄而建,呈烘云托月之势,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权的关系,表现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外八庙的溥善寺、广安寺、魁星楼三处已不复存在,而普佑寺和罗汉堂的大部分亦破坏严重。12处寺庙中,现保存完好的只剩7处。

外八庙

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

五塔门位于普陀宗乘之庙碑亭的后面,为三拱白台形制,实壁盲窗,上砌女儿墙,白台上立五塔,从东往西依次为黑、白、黄、绿、红五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教派。清代尊黄教为国教,故黄色居中。五塔门前置石象一对。

五塔门位于普陀宗乘之庙碑亭的后面,为三拱白台形制,实壁盲窗,上砌女儿墙,白台上立五塔,从东往西依次为黑、白、黄、绿、红五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教派。清代尊黄教为国教,故黄色居中。五塔门前置石象一对。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避暑山庄北面狮子岭南麓。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三十六年(1771)建成。是乾隆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岁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岁寿辰而建的。占地22万平方米。此庙是外八庙中最辉煌、规模最大的一个庙。因为这座寺庙是仿照拉萨的布达拉宫形制而建(“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因而又称为“小布达拉宫”。寺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门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渐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变化多端。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18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25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镏金铜瓦顶的“万法归一”殿。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大小共60余处,被包围在雉堞衔连、依着山势起伏而环寺一周的高大围墙之内。

【殊像寺】

殊像寺建成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的普陀宗乘之庙之西,坐北朝南,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以汉族庙宇建筑形制为主。东西宽约115米,南北长约300米,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殊像寺山门面南,面阔三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殊像寺主殿“会乘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瓦,下层用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上层平面向里收缩,减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使用单翘重昂七踩斗拱。殿内正中供有杉木金漆塑像三尊,皆高一丈七尺。当中为文殊菩萨,他骑在青狮上,正在说法讲经,显得十分有智慧和威德,是现存佛像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真背光上镶嵌七宝,中为宝瓶。文殊东边是骑白象的普贤菩萨,西边是骑#xdf8c;#xde28;观世音菩萨。供桌前东西各置万寿塔,八角三层楠木,高两丈,两塔内供镏金钢质无量寿佛五百零八尊。

外八庙

须弥福寿之庙全景

须弥福寿之庙在普陀宗乘之庙的东边,建筑在一个缓和的斜坡上,面临狮子沟。庙门朝南,周围墙壁环绕,最南边有五孔石桥架在狮子沟上。从这张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须弥福寿之庙的建筑风格前半部分是汉式建筑,后半部分是藏式建筑。

须弥福寿之庙在普陀宗乘之庙的东边,建筑在一个缓和的斜坡上,面临狮子沟。庙门朝南,周围墙壁环绕,最南边有五孔石桥架在狮子沟上。从这张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须弥福寿之庙的建筑风格前半部分是汉式建筑,后半部分是藏式建筑。

【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位于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北山坡。乾隆帝70岁寿辰,班禅额尔德尼六世长途跋涉到承德贺寿,乾隆帝命人仿照班禅驻地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为班禅修建行宫(“须弥福寿”是藏语“扎什伦布”的汉译),因而须弥福寿之庙又称为“班禅行宫”。寺庙建筑布局因山就势,占地3.8万平方米。主体为3层高的大红台,中央是一座重檐大殿,名妙高庄严殿,俗称金瓦殿,是庙中最大的殿,殿顶用镏金铜瓦铺盖,四脊上有8条金龙。大红台东南有东红台,西有吉祥法喜殿,为班禅寝殿,重檐歇山顶镏金瓦顶。殿北有金贺堂和万法宗源殿,是班禅弟子的住处。

外八庙

普宁寺大雄宝殿

普宁寺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中间五间做隔扇门,两稍门辟拱窗。屋顶重檐歇山式,殿下有须弥座台基,上置石栏杆,前出月台,南向三出陛,东西各出一台阶。殿的斗拱下檐是五跺单翘单昂,上檐是七跺单翘重昂,屋顶用黄琉璃瓦,檐口镶绿色瓦,正脊中央置铜制鎏金舍利塔,以链条和屋面连系。殿中置三世佛像和十八罗汉塑像。

普宁寺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中间五间做隔扇门,两稍门辟拱窗。屋顶重檐歇山式,殿下有须弥座台基,上置石栏杆,前出月台,南向三出陛,东西各出一台阶。殿的斗拱下檐是五跺单翘单昂,上檐是七跺单翘重昂,屋顶用黄琉璃瓦,檐口镶绿色瓦,正脊中央置铜制鎏金舍利塔,以链条和屋面连系。殿中置三世佛像和十八罗汉塑像。

【普宁寺】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武烈河畔,乾隆二十四年(1759)建成,是中国北方著名的佛事活动场所。因为寺内有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普宁寺又被称为“大佛寺”。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又叫四卫拉特)贵族封爵,并效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此寺。这座寺庙占地3.3万平方米,是“外八庙”中最为完整的寺庙。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称为“九脊十龙”殿,内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壁画环绕。前后两座主体建筑均建在1.4米高的石砌须弥台基之上,殿前的月台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杆环绕,台阶中央辅有石雕艺术精品“云龙石陛”,四角有叫“螭”的龙头。寺庙中的“金龙和玺”与“六字真言和玺”彩画在古建彩绘中更别具一格。

【安远庙】

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位于武烈河东岸,占地2.8万平方米。安远庙是仿照新疆伊犁河北的喀尔喀固尔扎庙旧制修建的,所以俗称“伊犁庙”。安远庙宽l46米,长255米,占地2.8公顷。全庙平面为长方形,面南偏西,内外三进墙垣,前部庭院开阔,后部紧凑。安远庙正殿普渡殿一楼供奉主尊绿度母,木雕,头戴宝冠,凝神垂目,神态安详。绿度母为镇寺之宝,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像前金柱面北挂条幅“竺乾云护三摩峙,朔漠风同万里绥”,金柱内侧分置熊、虎木雕,昭示皇帝雄威及骑射技艺。二楼供三世佛和六大菩萨。三楼供大威德金刚,存乾隆木兰圉猎铠甲(今下落不明)。普渡殿外观三重屋檐,通高27米。黑琉璃瓦覆顶。黑瓦覆顶在寺庙建筑和皇家建筑群中极为罕见。

外八庙

安远庙普渡殿

普渡殿面阔七间,进深七间,三层重檐,下层单檐,上层重檐歇山顶。下层有实墙,壁辟盲窗,有藏族建筑风格。黑琉璃瓦覆顶,其意在以水克火。

【溥仁寺】

溥仁寺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外八庙中出现最早的两座庙宇之一,位于武烈河以东,占地约3.4公顷。康熙六十岁大寿之年(1713),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前来祝寿时,要求出资建立寺庙以示祝贺。康熙允许在山庄外武烈河东路建庙两座,即溥仁寺和溥善寺。现今溥善寺已毁,仅存溥仁寺。2001年6月25日,溥仁寺作为清代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溥仁寺正殿名大雄宝殿,面阔七楹,进深五间,周围廊,前后檐明次间设隔扇门,前据稍间设槛窗,后檐稍间封实墙。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拱,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中三间后老檐前增设金柱四根,柱之间封屏壁,形成夹道通后院。屏壁前供主尊三世佛,左右山墙置坛,供十八罗汉,这些佛像均用昂贵的髹漆夹拧塑造。墙壁不施彩绘,顶棚设“六字真言”井口天花。殿内横额“具大自在”,条幅“以清净果证因护持斯万,现广长舌说法声震大千”。

上一篇:避暑山庄
下一篇:满城汉墓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