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武当武术

华夏体育的精髓

武当武术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族武士流派,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起源于湖北武当山,元末明初,技击家张三丰集武当武术之大成,融汇《道德经》、《易经》之精髓,创造以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为主的武术形式,使武当武术名扬海内外。

武当武术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族武士流派,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起源于湖北武当山,元末明初,技击家张三丰集武当武术之大成,融汇《道德经》、《易经》之精髓,创造以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为主的武术形式,使武当武术名扬海内外。

武当武术

武当山是观日出的好去处

据史料记载,武当山道士张三丰系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也有说法认为其名君宝),善技击、书法、绘画。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生】

据史料记载,汉魏以前就有不少武林隐士、羽客到均州太和山(即武当山)修炼,武当武术萌芽便慢慢萌发。南朝齐荆州隐士刘虬,修炼道学。此后又有多名隐士辟谷武当山,至元代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等人任职武当道官时,武当武术已经初具规模,在武林中小有名气。元朝末年,武当山受战火侵袭,但武术传承并未中断。游历江湖十数年的张三丰继承了先辈们留下的武当武术精髓,集百家之长,创立了以太极八卦为形式,融合《道德经》、《易经》的武术流派,此流派被世人称之为武当派或武当道。

张三丰在元朝末年研究道教多年,所以他精通道教理念,史书上更是以“论三教书,则吐辞滚滚,皆本道德忠孝”来形容他在道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在研习道学的时候,张三丰还在陕西宝鸡金台观研习养生之术,所以他创造的武当武术包含有浓重的道学养生思想。譬如武当内家拳当中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等,均取名于道教经书。但内家拳派系众多、博大精深,为何都归属武当武术,奉张三丰为武术宗师呢?

原因在于张三丰云游神州大地数十年,足迹遍布整个江湖,所以领会到许多流派的精髓。《道教派别宗谱》中有相关记载,称张三丰云游江湖时在嵩山少林寺住过一段时间,期间便学会了少林拳脚功夫。在研习过程中,他发现少林拳脚功夫多跳跃和奔走,容易被人抓住漏洞,所以张三丰在少林拳脚功夫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加入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理念,讲求意、气、力三者合一。明朝洪武年间,张三丰在武当山玉虚宫修炼内丹大法,继续改进武当内家拳,发展到洪武末年,武当武术逐渐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一身,形成外在柔弱,实则内敛丹田之气的高深武术。如今众所周知的太极拳、八卦掌等武术均源自于武当内家拳。

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太极养生以“松、柔”为基础,是培养元气、舒经通络、补血生肌的重要保健方法。悟太极之道,明松柔之理,最重要的是沉心静气、培其本源、以养元气。太极拳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级,由浅至深、循序渐进,使体内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以自然为神韵,以道德为门风】

武当武术以绵柔见长,招式倚重于各种圆、圈、旋。如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习练者以腰为轴线,发动全身肌肉和骨骼处处比画圆运动,招式里大圈带小圈、大弧套小弧。这些圆、圈、旋,体现出含蓄柔韧之美,也展现了武当武术以“自然”为神韵的特点。这里的“自然”即老子《道德经》当中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结论。所以练习武当武术的人首先需要自我认知,然后由自己联系到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再由周围的事物联系到整个大自然,从这个过程中寻找维系力量与自然的平衡点。

武当武术

武当内家拳冠军——清风子

通俗来说,就是观察世间万物,在万物生灵的变化中寻找武术招式。所以武当内家拳中有许多以动物命名的拳法,如形意拳当中的鹰拳、蛇拳、猴拳、虎拳等,八卦掌中的龙行八卦。而太极拳中也有许多以动物名字命名的招式,如黑虎、白猿、大鹏、白蛇等。长拳七十二式则是张三丰在武当山看到蛇鹤相斗之后所创造出来的。如此看来,武当武术倒与科学界常说的“仿生学”有些相似。事实上,中国武术绝大多数都源于“仿生”,不同的是武当武术的“自然”神韵更加浓重,模仿得更加惟妙惟肖。

武当武术除讲究以自然为神韵之外,还非常注重门风道德。张三丰创武当派就是以“道法”为中心的,所以武当派的传人必定是一个克己复礼,道德高尚的人。根据不同时期留下的资料显示,武当派门风大致包括了“三戒”、“五戒”、“八戒”等训诫。其中,“三戒”即皈依戒(全身心向道);皈神戒(信奉三十六部尊经);皈命戒(听从玄教大法师,即生命的生存行为皆由导师指引)。“五戒”是指戒杀生、戒荤酒、戒口是心非、戒偷盗、戒邪淫。“八戒”则是戒杀生、戒淫悦、戒偷盗、戒骄亡、戒醉狂、戒华眠、戒胭脂水粉、戒歌舞。后来还发展出“十戒”。随着武当武术的广为流传,门风训诫也慢慢引入传统礼教内容,比如北派太极拳至今还保留着“四不传”、“五不传”、“六不传”、“十不传”等训诫。总而言之,这些“戒”与“不传”都可根据时代和社会公德的需要随时增删。

武当武术

武当内家拳冠军——清风子

另外,武当武术“八字口诀”中,道标功德的“功”排行第一,也正好印证了武当武术不传无功德之人的说法。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专门危害百姓的歹人学到了高深的武术,岂不是会变得更加危险和歹毒?最后,武当武术的传人在与人交手的时候还必须先让人三招,且提前立下君子协议:(一)以和为贵;(二)不动真格;(三)点到为止。所以,武当武术的道德门风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武当武术

正在练功的武当山道士

【武当太极,四两拨千斤】

武当太极拳是一套集武术养生、防身御敌、强壮体魄、提升智力于一体的汉族传统拳法,属武当武术的内家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而拨千斤、以后发而先制人。使用起来有如龙行天地,绵绵而不可绝,是一种非常含蓄但威力惊人的武术。不过,真正意义上的武当太极拳并非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中的太极拳,也不是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一整套包含两仪、太极、无极,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修炼功法。现传于世的武当太极拳套路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太极十三势、三丰太极拳、密传太极拳等。

太极十三势由张三丰亲创,包括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 势、收势等十三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极强的攻击和防御意识,招式中包含数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因为此十三势其实是为锻炼人体奇经八脉而编创的,所以整个拳术套路中还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练习太极十三势的人需平心静气,气定神闲,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严格遵守两个要领:第一,必须继承传统,不得随意自创招式。太极十三势的“八五相加”就是整个拳术套路的框架,僭越这个框架就会得不偿失。第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太极十三势讲究拳套招式与生理韵律相结合,如果不遵循此规律既不能发挥太极拳的威力,还会造成身体伤害。

三丰太极拳则是张三丰门下弟子依据太极十三势的招式变化提炼和创造出来的,是第二代太极拳法,总共包含108式。这套太极拳法的练习要领与太极十三势相同,招式变化也相差无几,如能练好,也能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密传太极拳是张三丰观察动物相斗而研创的一套拳法,这套拳法风格独特,威力惊人,并且只传给武当派掌门人。原始太极拳也称张三丰原始太极拳,这套拳法招式古朴,变化多但不复杂,是所有武当太极拳法中比较容易学会的一套拳法。

所有的武当太极拳中都注重以柔克刚和借力打力,蜚声江湖的“四两拨千斤”更是被大家传得神乎其神。其实,“四两拨千斤”只是武当太极拳中较为普通的武术技法,其要领就是“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如太极推手中,先使用推力引诱对手,使其回击招式落空,逼迫对手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再发力改变对方劲力方向,由于惯性,对方就会被我方轻易甩开或推走。

武当武术

练功是武当山道士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武当武术

武当太极文化节也是弘扬武当文化的一个极其有利的交流形式。

武当太极文化节也是弘扬武当文化的一个极其有利的交流形式。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摆手舞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