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朴的土家还愿祭仪
傩戏在湖北鹤峰一带被称为傩愿戏,是中国面具戏的一种,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图腾崇拜的傩祭。傩愿戏早期用于祭祀或者还愿。清朝以前,土司一直统治着当时的鄂西南地区,在描写容美土司的有关文献中记载,傩愿戏最早为“傩祭”,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的一种带有功利目的的祈祷,是一种宗教与艺术的结合。后来人们加上唱词、妆容和表演,便成了现在的傩愿戏。傩愿戏还被称为“土地戏”。
傩戏在湖北鹤峰一带被称为傩愿戏,是中国面具戏的一种,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图腾崇拜的傩祭。傩愿戏早期用于祭祀或者还愿。清朝以前,土司一直统治着当时的鄂西南地区,在描写容美土司的有关文献中记载,傩愿戏最早为“傩祭”,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的一种带有功利目的的祈祷,是一种宗教与艺术的结合。后来人们加上唱词、妆容和表演,便成了现在的傩愿戏。傩愿戏还被称为“土地戏”。
神态各异的傩戏面具
【“世外桃源”之歌】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景色优美宁静,被誉为世外桃源,这里的主要居民为土家人,唐宋时期,容美土司执政开创了鹤峰历史的巅峰时代,在土家族悠久的历史中,傩愿戏慢慢从祭祀的仪式中脱离出来,成为人们的娱乐形式。傩愿戏在这片世外桃源中传唱,记录着百年土家不变的情怀。
民间的戏台,是一方百姓精神的归宿。这小小不到十平方米的戏台往往诉说着尘世苦乐,供养着一代又一代大隐于市的民间高人。你可曾见过年过耄耋的老戏骨耳不聋、眼不花,在台上舞起大刀来虎虎生威?你又可曾见过武将在台上飞快地挥舞手中的长矛,以至于泼水不沾身?这一切,尽在湖北鹤峰的傩愿戏中。戏台上面具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十分丰富,人神鬼怪同台歌舞,美妙中还保留着无限的神秘。
傩愿戏流传至今,种类庞杂,花样繁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傩愿戏中总会出现三 个法力无边的神仙,他们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此外傩愿戏还有一些难度非常高,以至于至今没有哪个戏种可以超越的武戏场面,比如,双脚蹚过烧得通红的贯头、从炭火中走过、上刀山、摸油锅、嚼磁瓦渣等。
神态各异的傩戏面具
傩戏张龙面具
傩戏德面具和勒面具
【土家文化的活化石】
一堂傩愿戏通常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请神”、“酬神”和“送神”,充分展现了人和神之间的交流,因此傩愿戏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人神平等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出完整的傩戏共有24堂,也就是24堂法事。傩愿戏载歌载舞,表演者穿着色彩艳丽的衣着,佩戴夸张的面具,既有表现生活琐事的插科对白,也有悲怆凄美的大段唱白。丰富的内容和夸张的表现形式,充分地展现了土家族粗犷而不失自然的文化底蕴,被专家称为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
傩愿戏的扮演者一般为十人左右,伴随着锣鼓的节奏手舞足蹈,表演者神态游离,口中念念有词,巫词俚语给人一种魔术般的感觉。传统的傩愿戏主题总共有三大类:第一,保儿愿,戏中神仙为三仙娘娘;第二,求嗣类,戏种供奉的神仙为送子娘娘;第三,求寿类,戏中供奉的神仙为太上老君。
【文化传承,步履维艰】
新中国成立前,鹤峰地区傩坛有25个,每个傩坛就是一个戏班,戏班班主称为掌坛师,每个戏班大约十人。如今健在的傩戏老艺人大多已经八九十岁,令人惊异的是由于常年训练基本功,他们在耄耋之年仍然耳聪目明,甚至能表演许多高难度的武打动作。然而近代,傩戏因为其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而屡遭禁止,但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悠久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逐渐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和重视。遗憾的是随着传统的傩愿戏老艺人相继离世,傩愿戏的传承仍然步履维艰。
正在跳傩戏的人们
傩戏中的三界面具
傩戏中的歪嘴秦童面具和秦童娘子面具
傩戏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