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宜昌丝竹

细腻婉转动心弦

宜昌丝竹,是属于湖北人的风花雪月。宜昌丝竹是湖北宜昌境内的一种独特民间器乐表演形式,以“丝竹”为主要表演器乐,并且与其他节奏感极强的打击乐共同演奏,相得益彰,极具舞台效果和现场感染力。宜昌丝竹最早起源于湖北省宜昌市东部的鸦鹊岭和夷陵区的龙泉一带,如今已经辐射到周边的枝江、当阳乃至整个湖北省。宜昌当地就拥有六十多个丝竹乐班,近千名丝竹演奏家。如今依然较为常见的曲目有《小开门》、《水龙吟》、《戏球》等。

宜昌丝竹,是属于湖北人的风花雪月。宜昌丝竹是湖北宜昌境内的一种独特民间器乐表演形式,以“丝竹”为主要表演器乐,并且与其他节奏感极强的打击乐共同演奏,相得益彰,极具舞台效果和现场感染力。宜昌丝竹最早起源于湖北省宜昌市东部的鸦鹊岭和夷陵区的龙泉一带,如今已经辐射到周边的枝江、当阳乃至整个湖北省。宜昌当地就拥有六十多个丝竹乐班,近千名丝竹演奏家。如今依然较为常见的曲目有《小开门》、《水龙吟》、《戏球》等。

宜昌丝竹

正在进行表演的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乐班的丝竹演奏家们

【击鼓吹箫屠牛羊】

丝竹音乐在湖北省文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全国范围内,丝竹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熟悉它的人却深谙丝竹的魅力。在巴楚交接的特殊文化背景下,丝竹有着明显的巴蜀生活气息。

“丝”和“竹”最早起源于周代,是周代八种主要乐器中的两种。丝,指的是一种弦乐器,比如当下非常流行的古琴就是“丝”的一种。而“竹”指的则是吹奏乐器,比如笛子和箫。因此“丝竹乐”指的便是吹奏乐器与弦乐器合奏而鸣,仅凭想象,那悠扬而轻快的乐曲已环绕于耳际。在《晋书·乐志》中就有关于丝竹的记载:“凡此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丝竹真正的兴盛是在北宋年间。大文豪苏轼在游览夷陵任一带时,曾经对当地的丝竹盛行之势做了如下描述“庙前行人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

【温婉清丽的丝竹之美】

宜昌丝竹自从北宋兴起,便广泛流传于民间,频繁出现在婚丧嫁娶等场合中。 丝竹的曲牌有“一牌生五曲,五曲生七调”的演绎形式。通过融入本地民歌和外地民歌,将原有的曲牌进行扩展和运用,形成联曲牌体。

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地域较为封闭,宜昌丝竹的流传和保存同其他许多传统地方艺术形式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现存的宜昌丝竹乐曲仅有六十多首。这些宜昌丝竹曲牌相较一般曲牌而言更为完整,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仅存的曲牌吸收了宜昌丝竹的精华。丝竹表演时,对于乐器的运用也十分丰富多变,每种曲牌都可以由不同的乐器组合出截然不同的乐曲风格。

宜昌丝竹的乐班通常为八人制。八人班一般出席较为正式的红喜事,也就是寻常百姓家出嫁、得子之类喜庆的场合。八人班中,两人弹奏丝弦,两人演奏弹拨,两人吹奏竹笛、竹箫,两人演奏打击乐。主要的乐器包括胡琴、三弦、古筝、扬琴等。

宜昌丝竹乐最为显著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柔、细、轻”;其中“柔”和“轻”都非常容易理解,它们是由乐器本身属性决定的,而“轻”则非常考验演奏者的功力,能否将乐曲演绎出愉悦轻快的情趣,全凭演奏者的功夫。

蔡子纯

蔡子纯是宜昌丝竹发展史中的关键人物,当时社会环境安宁稳定,为宜昌丝竹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条件。蔡子纯带领自己的徒弟参加丝竹大赛并获胜,他成立的“轿行”(即丝竹班)垄断了当时附近的红白喜事,该“轿行”甚至被称为当时的宜昌丝竹乐教学基地,为丝竹的传承立下了不朽功勋。

【传统技艺有待传承】

丝竹作为一种地方音乐形式固定下来,已经有两百年历史了。不幸的是,宜昌丝竹的表演艺术家年龄不断增长,而传人却迟迟没有形成规模,因此演奏家的老龄化使宜昌丝竹和我国许多宝贵的地方文化财富一样,走到了断层的边缘。

据考证,宜昌丝竹从兴盛之日至今,已有七代传人。第一个将丝竹搬上“红喜事”的艺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蔡子纯,蔡子纯一生致力于推广宜昌丝竹,85岁时还收了一位关门弟子。如今最年轻的艺人也在五十岁左右。为了挽救这朵地方曲艺界的花朵,宜昌丝竹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昌丝竹

伴随着丝竹的音乐舞蹈着的姑娘们

上一篇:汉剧
下一篇:黄梅戏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