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岳阳楼前身为东汉末期东吴名将鲁肃阅军楼。两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唐始称南楼,后称岳阳楼。历代诗家张说、张九龄、孟浩然、李白、贾至、杜甫、韩愈、白居易等都曾登临吟咏,留下了众多名篇佳作,为岳阳楼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五朝楼观”景观以青铜微缩铸造的形式重现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五座风格各异的岳阳楼,各楼均参照相关朝代建筑上的建筑符号而建,全部采用黄铜铸造。
唐朝岳阳楼建筑模型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七间,进深五间,边长5.39米,高5.19米,净重12.3吨,其匾额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唐朝岳阳楼建筑模型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七间,进深五间,边长5.39米,高5.19米,净重12.3吨,其匾额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宋朝岳阳楼以宋代宫廷画院《岳阳楼图》为蓝本而铸,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5米,净重12.2吨,其匾额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该图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宋朝岳阳楼以宋代宫廷画院《岳阳楼图》为蓝本而铸,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5米,净重12.2吨,其匾额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该图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元朝岳阳楼以元末明初界画家夏永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3米,净重12.2吨,其匾额为元代书法家赵孟 所书。该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朝岳阳楼以元末明初界画家夏永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3米,净重12.2吨,其匾额为元代书法家赵孟 所书。该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朝岳阳楼以明代宫廷画家安正文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六边形,单面阔1.86米,高4.5米,净重9.1吨,其匾额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该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院。
明朝岳阳楼以明代宫廷画家安正文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六边形,单面阔1.86米,高4.5米,净重9.1吨,其匾额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该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院。
清朝岳阳楼以清代画家龚贤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4.43米,进深3.152米,高4.83米,净重10.7吨,其匾额为清朝康熙皇帝所书。
清朝岳阳楼以清代画家龚贤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4.43米,进深3.152米,高4.83米,净重10.7吨,其匾额为清朝康熙皇帝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