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京杭大运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对隋朝大运河所发出的无限感慨。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到了元代,充分利用隋朝大运河旧有河段,取直疏浚,形成了后来的京杭大运河,从而成为万里长城之外,中国古代又一项伟大的工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对隋朝大运河所发出的无限感慨。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到了元代,充分利用隋朝大运河旧有河段,取直疏浚,形成了后来的京杭大运河,从而成为万里长城之外,中国古代又一项伟大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后经历代不断扩建,直到元朝方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讫杭州,运河历史之久、里程之长居世界运河之首。两千余年来,大运河几历兴衰。大运河漕运的开通不仅沟通了南北联系,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两岸许多城市崛起。

流淌了千年的古老运河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人将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与伟大的创造力。

【连接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江苏扬州市内的古邗沟碑记载着大运河开凿的始点

京杭大运河又名南北大运河,是世界上线路最长、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水利工程,被誉为“大运河开凿史的佳作”。早在2400多年前,京杭大运河就已经被开凿,历史上有三次比较大的京杭大运河开凿工程。

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流经周庄,两岸古老的房屋如今为我们讲述着悠长动人的历史故事

史载,处于长江三角洲的吴王夫差雄心勃勃,不断扩张,为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6年在今天扬州市西北开凿运河——邗沟。邗沟由扬州引江水东流,通过射阳湖,到淮安流入淮河,连通了江水和淮河。虽然吴国终被越国所灭,但科学规划的邗沟却成为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肇始。邗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历次被修建、延伸,沿用至今。

水运对于战争的作用在春秋如此,隋朝亦然。隋朝定都长安,而长安的水道渭水河道狭窄,航行不便,西汉修建的曹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因此隋文帝下令开凿了广通渠,从都城长安东通黄河,保证了关中粮食充足,保障了隋朝的军事供给和政治稳定。隋炀帝即位后,将都城从长安迁至洛阳,为解决 都城的交通和供水问题,于605年派大臣皇甫开凿“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同年改造邗沟,工程规模之大、征人之众古之少有。同时还征发十余万淮南民众,扩建从淮安向南经扬州,连接长江的山阳渎。两渠沿途柳树成荫,有40多座精良的离宫,还修筑了御道。隋炀帝命庞大的龙舟在运河上通航,因此工匠们必须凿得很深。令人惊叹的是,这两个主要依靠人工开凿的工程齐头并进,只耗时3个月就竣工通航了。8月运河完成后,隋炀帝便迫不及待地登上龙舟,携后妃、王公、百官,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隋炀帝江都南巡。浩浩荡荡的巡游背后,是“役丁死者什四五”的代价。

三年后,隋炀帝下令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凿了永济渠。永济渠全长950多千米,引黄河支流沁水,流经今清河、泊头、沧州、静海、信安、永清,连接永定河,直通涿郡即今天的北京。610年,又开凿江南运河。至此,一条以隋都洛阳为中心,全长2700余千米,南贯杭州,北起北京,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组成的隋朝大运河终于完成了。

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江苏段古宅风光

隋炀帝修建运河,主要出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考虑,也包含个人的贪图享乐。历史上记载的隋炀帝好大喜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修建的大运河既可使得今人得以观览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奇迹,更为后来唐宋的富庶和政治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宋期间,大运河每年的漕运量逐渐加大,增长迅猛,从唐初的20万石扩增至约400万石,史称最高可达700万石。发达的航运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运河沿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苏杭、镇江、无锡、扬州等繁荣的历史商业 名城。为此,唐宋时还专设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

大运河修建的第三个重要时期,是在元朝。元朝定都大都即今天的北京,需要从江浙运粮以备京中所用。初期漕运需要绕道洛阳,并历经水陆转运方可运至大都。为此,1281年元朝统治者下令开凿长75千米的济州河,南起济宁市南面的鲁桥镇,北至东平县。1289年又动工会通河,南起东平县的会通河,连同济州河,流经聊城,从西北到临清。为了调节运河航运用水,在济宁市设水柜,在会通河上修建了插板门船闸26座,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白河到达通县。元朝又相继开凿了坝河和通惠河。1293年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抵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至此,绘就了今天京杭运河路线的雏形。

【京杭大运河的新时代】

京杭大运河

夜幕下的大运河灯火辉煌,现代化的霓虹彩灯仍掩不住它古老的内敛与含蓄。

夜幕下的大运河灯火辉煌,现代化的霓虹彩灯仍掩不住它古老的内敛与含蓄。

京杭大运河历经沧桑,滚滚的河水见证了几代王朝的荣辱兴衰,也历经了荣光与暗淡。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复和整治,大运河河阔水深,船运畅通,重新焕发了生机。为了留存历史,也为了使大运河继续“服役”,国家分别于1953年、1957年兴建江阴船闸和杨柳青、宿迁千吨级船闸。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又重点扩建了滁州至长江段400余千米的运河河段;在大运河济宁以南至杭州河段,修建16座通航梯级,同时对运河及沿岸的河流、湖泊设闸控制,在洪水期能够正常泄洪,为两岸人民保驾护航;在枯水期补给农田,保障万亩农田的正常灌溉。

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漕运。作为封建统治的经济命脉,运河漕运解决了国库存储和官兵粮饷供给,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当时我国的政治中心主要在西北和北方,需将南方的田赋和各种物资运抵京城。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高,运河漕运便成为达到这一目的的理想方式。

京杭大运河

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南起杭州,北通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仍在继续工作、运转,发挥着巨大的交通作用,真可谓“至今千里赖通波”。

上一篇:东林书院
下一篇:镇江中泠泉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