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徐州

五省通衢

“炎黄绸缪而东夷昧爽,尧舜画野而徐土阜昌。大禹分州,海岱其表里;篯铿封土,烛熹乎彭方……应人顺天,三户而亡秦族;感时知命,一夫足兴汉邦……奎娄分野,据九夷之归地;汴泗交流,当吴鲁之分疆。”这是《徐州赋》中对徐州历史的高度概括。徐州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被誉为“东方雅典”。

“炎黄绸缪而东夷昧爽,尧舜画野而徐土阜昌。大禹分州,海岱其表里;篯铿封土,烛熹乎彭方……应人顺天,三户而亡秦族;感时知命,一夫足兴汉邦……奎娄分野,据九夷之归地;汴泗交流,当吴鲁之分疆。”这是《徐州赋》中对徐州历史的高度概括。徐州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被誉为“东方雅典”。

徐州

徐州印象

徐州简称“徐”,古代也称“彭城”,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也是江苏省的北大门。有着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徐州,是华夏文明中心之一、华夏九州之一,也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更被誉为“千年帝都”。

徐州总面积达11258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常住人口达859万。徐州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蚩尤、黄帝都曾在此活跃过,彭国、徐国、宋国、楚国都曾把徐州定为国都。有一种说法叫“九朝帝王徐州籍”,这是因为汉高祖刘邦、南唐烈祖李昪、南朝宋武帝刘裕、后梁太祖朱温的故里都是徐州。

徐州在古代之所以被称作彭城,是因为彭祖。彭祖是黄帝的后裔,也是古代极为罕见的老寿星,传说活了800岁。在尧帝时期,彭祖建立了大彭国,彭城由此得名。秦汉争霸之际,西楚霸王项羽也曾 建都彭城,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彭城又成为诸侯王的重要封国。到了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所于彭城,徐州由此得名。

【五省通衢、十字路口】

徐州一向被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更有“五省通衢”的称谓。因其“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所谓“五省通衢”,是指徐州在历史上可以通过黄河与京杭运河漕运沟通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五省,因此成为沟通南北的水陆交通枢纽。

徐州北关庆云桥东的黄河故道南侧,耸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牌楼。牌楼正中横匾北面书“大河前横”,南面书“五省通衢”。在古代,相比于陆路的耗时费力,水路运输尤其是大宗物资的运输更快捷方便、省时省力,水运也成为当时的主要运输方式。徐州是汴水与泗水汇流相交之地,自然成为漕运的枢纽和周边各省区 地方物资的集散中心。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徐州更成为连接南北的水运要冲,成为华东地区五省联系的纽带,更有了“五省咽喉”之称。后人因为徐州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于是称之为“五省通衢”。

如今,徐州成为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徐兰高速铁路在徐州交会,徐州的公路东抵海滨,西接兰新,南达沪宁,北通京津,成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也是连接东西、南北经济的重要“十字路口”,因此,有着“通徐州,则通全国”的赞誉。

【汉文化名城】

徐州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为世人展现了古老的徐州文化的无限魅力。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堪称“徐州文化最好的代言人”。在千年的历史风雨中,大量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被保留下来,其中以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这“汉代三绝”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这是辉煌灿烂的汉文化留给徐州的宝贵财富。

有一种说法叫“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此种说法很有道理。在两汉4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徐州共有13位楚王、5位彭城王。汉文化遗址在徐州比比皆是,目前已有200多座汉墓出土发掘,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以及构造各异的汉墓让世人重新感受到汉代文化的气息。以山为陵,坡凿通道,建筑地下宫殿,这是较有代表性的西汉楚王刘交墓、卧牛山楚王刘纡墓、龟山楚襄王刘注墓等的共同特征,这些陵墓形成了庞大的地下宫殿群。

徐州

狮子山汉墓兵马俑车兵

狮子山兵马俑被称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位于徐州市东郊狮子山楚王陵西侧400米处。这座楚王陵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狮子山兵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作为楚王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狮子山兵马俑共出土4000余件西汉彩绘兵马俑,分为步兵、车兵、骑兵三类,分布在六条俑坑内。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也可看作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狮子山兵马俑的出土,对汉代雕塑艺术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对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军制战阵、丧葬制度等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徐州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 汉画像石指的是汉朝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徐州在西汉时流行崖洞墓葬,东汉之时盛行汉画像石墓。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目前出土的汉画像石有700余块。汉画像石对汉代的描绘极为生动,车马出行、对搏比武、舞乐杂技、庖厨宴饮、男耕女织等,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的现实生活;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反映了汉代的神话故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九尾狐、二龙穿壁、十字穿环等图案象征了祥瑞吉祥。徐州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深厚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浮雕浑雄苍健,有阳刚之美。徐州汉画像石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形传神,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独具艺术特色。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都是徐州两汉文化景观著名的历史胜迹,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戏马台的高台秋风,可使你领略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雄风;歌风台的大风歌古碑,能让你感受到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千古绝唱;子房祠的晨钟暮鼓,会令你对“张良吹箫散楚兵”的传说浮想联翩。所有这些,都为徐州的两汉文化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山水徐州】

徐州

云龙湖音乐厅

徐州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天又以云龙山水享誉中外,使徐州成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的风景游览胜地。位于徐州西南的云龙湖景观处玉缀 珠联,风物如画。云龙湖西连韩山,东依云龙山,面积6.76平方千米,周长约12千米。一条玉带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成东西两湖,石桥鉴通,垂柳两岸,草坪似毯;环湖路依山顺堤,宽阔平坦,环绕一湖碧水。三面青山,叠翠连绵,一湖波光,尽收眼底,令人胸襟豁然、心旷神怡。沿湖而行,绿草如茵,三春桃红柳绿,仲夏荷花比艳,深秋枫叶如火,严冬青松傲雪,东岸夏景,西岸秋景,北岸冬景。四时风光鲜明,各自异彩纷呈。

徐州

云龙湖沿岸风光

云龙山东依凤凰山,西傍云龙湖,南邻泉山,昂首向东北,曳尾与西南,因山有云气,蜿蜒起伏,状似神龙。云龙山高142米,站在观景台上鸟瞰,可将徐州名城风貌一览无余。观景台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登台临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云龙山上有座“云龙书院”,位于山西麓,在清代享有盛誉。云龙书院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院内建有讲堂、文昌阁、宜福堂、紫翠轩、四贤祠、三官庙、白鹿洞、望湖亭等。

徐州

子山汉墓楚王陵塑像

上一篇:苏州
下一篇:扬州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