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盐城风俗

即将消失的古风

历史上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两淮盐,天下咸”,同时还有着“自古两淮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盐课居赋税之半,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两淮盐税甲天下”等说法,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去感受一下盐城盐的气息。

历史上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两淮盐,天下咸”,同时还有着“自古两淮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盐课居赋税之半,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两淮盐税甲天下”等说法,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去感受一下盐城盐的气息。

盐城风俗

盐商会馆

众所周知,淮南盐场和淮北盐场并称“两淮盐场”(又称“苏北盐场”),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四大海盐产区之一,而盐城的产盐区就属于“两淮盐场”。

盐城风俗

宋元煮盐铜盘

盐城东临黄海,因产盐多而得名。盐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因遍地是煮盐场和盐河而命名为“盐渎县”。东晋时期,又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县”。自此,盐城的名字广为人知。盐城自盐起步,由盐兴旺,到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气息,其民风民俗亦与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盐城两千多年的制盐历史中,盐民靠天吃饭、靠海晒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在众多风俗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盐盘大圣、盐婆生日、敬龙王、晒龙盐、晒盐日等。

【盐盘大圣与盐婆生日】

盐城风俗

粗盐

盐城风俗

盐山

在盐城盐民的风俗中,大年三十晚上要敬“盐盘大圣”,据说“盐盘大圣”就是煎盐的发明 者,曾被封为神。敬“盐盘大圣”时,要敬献酒肉刀头,焚烧黄元香烛,对着“盐盘大圣”的画像顶礼膜拜。此外,据说盐民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时,年夜饭不能泡汤,大约是顾忌来年雨多之意,因为烧盐与天气好坏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月初六既是盐神婆婆的生日,又被当作盐的生日,因此盐民对这一天极为看重。这天早晨,盐民们要到滩头或风车头点放鞭炮,磕头烧纸,烧纸名叫“烧盐婆纸”,也称作“烧滩头纸”。盐民一边烧纸,一边祷告,祈求盐神婆婆显灵开恩,保佑新的一年产盐多、盐花白、盐粒大。

【敬龙王与晒龙盐】

从前盐民一直依靠“拿潮”晒盐,所谓“拿潮”就是海水涨潮之时,盐民趁机将海水引到盐池里,用来晒盐。盐民一向认为潮涨潮落和海水的含盐量都是由龙王一人决定的,因此对海龙王充满着崇敬之情。每年正月十五,盐民都要到龙王庙磕头烧香,向龙王祈祷,如果没有龙王庙,盐民就到海边面向大海磕头烧纸敬龙王,俗称“烧龙王纸”。据传六月初六是龙王的生日,盐民赶在这一天晒盐,就被称为“龙王老爷生日 盐”,也叫“龙盐”。盐民认为六月初六晒的“龙盐”质量最好,有着腌菜不苦、腋腥不臭、做汤味鲜的优点,既可以自己留着食用,也可以当作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晒盐日】

盐城风俗

中国海盐博物馆分池晒盐展示

盐民一年产两季盐,一般农历三月三到夏至这段时间是产盐的最好季节,所产的盐具有色白、粒大的优点,俗称“膘水足”。到了农历六月中旬,晒出的盐会像炒后的谷子一般,品质变得较差,被称为“火谷”。夏至以后是雨季,这段时间就不适合晒盐了。盐民下半年晒盐一般从七月中旬开始,到十月初一结束,而其中的农历八月被看作晒盐的最佳季节。九月晒出的盐杂质较多,入口苦涩,十月晒盐容易生硝,因此这两个月份也不适合晒盐。 十月份以后,盐民只是制卤,不再晒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自盐起步、因盐设县、由盐兴旺的盐城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盐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很多传统的风俗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消失。若干年后,如果想去追寻带有浓厚海盐气息的盐民的民风民俗,大概只能去盐城的历史遗迹或者博物馆、民俗馆里面找寻了,但无论如何,海盐文化和盐民精神是不会消失的。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宝应荷藕节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