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扬州评话

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

扬州评话始于明朝末期,在清代中期达到极盛阶段。扬州评话渊源甚久,早在南宋时候,御前供奉的说书人中就有扬州人张显。明朝洪武年间,御前说书人陈君佐亦是扬州人。到了明末清初,被尊为“评话艺人祖师”的扬州艺人柳敬亭成为徒口说书(即评话)的代表人物,以至清代及民国扬州说书行会组织三皇会奉柳敬亭为祖师。

扬州评话始于明朝末期,在清代中期达到极盛阶段。扬州评话渊源甚久,早在南宋时候,御前供奉的说书人中就有扬州人张显。明朝洪武年间,御前说书人陈君佐亦是扬州人。到了明末清初,被尊为“评话艺人祖师”的扬州艺人柳敬亭成为徒口说书(即评话)的代表人物,以至清代及民国扬州说书行会组织三皇会奉柳敬亭为祖师。

扬州评话

柳敬亭像

柳敬亭(1587-1670) 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评话艺术家。

柳敬亭(1587-1670) 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评话艺术家。

扬州评话又称“维扬评话”或“评词”,形式是一人坐于桌后,以折扇、手帕、醒木等作为道具,用扬州方言说表的曲艺表演,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南京、镇江、上海、安徽等地。扬州评话讲究说表、噱头和口技,在艺术上以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而井然不乱、描写细致、文学性强见长。在表演上讲求剧情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风趣生动。表演中,尤其擅长人物刻画,强调寓神于情,不追求形似,使得观众听评话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创作及表演中,注意渲染扬州本地的民俗风情,故具有浓郁的扬州地方色彩和韵味。

扬州评话的说表,有“方口”和“圆口”的分别。“方口”语句整齐,听起来富有节奏感,圆口比较灵活一些,近似于生活语言。表演的时候,最常见的是方口与圆口兼用。虽然扬州评话的说表生动传神,但表演动作幅度却比较小,一般身子不偏出书台桌角,两足不露出书台桌围。

【繁荣的发展史】

扬州评话在清代中期得到蓬勃发展,可谓盛极一时,董伟业在《扬州竹枝词》中描写:“书词到处说《隋唐》,英雄好汉各一方。诸葛花园疏理道,弥陀寺巷斗鸡场。”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评话说书艺人众多,书场十分密集,单是从扬州东关街到彩衣街一带,就有清葛花园、疏理道、弥陀 巷、斗鸡场四处说书场。清代扬州城市极为繁华,通俗娱乐也很发达,是很多人向往之所。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托了当时盐务、漕运、河工三事的福,使得扬州成为长江运河的交通枢纽,这为扬州评话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当时人的世俗心声。“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这是众多诗家的真实写照。

【传统节目与评书大师】

扬州评话

国家一级演员李信堂在表演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的传统节目一般分为讲史演义类、公案侠义类、神话灵怪类三类,其中讲史演义类中较有代表性的节目包括《三国》《隋唐》《水浒》《岳飞传》等。公案侠义类的代表性节目有《绿牡丹》《九莲灯》《清风闸》等。神话灵怪类主要包括《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平妖传》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现了《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岩》《挺进苏北》《广陵禁烟记》等一批优秀的长篇、中短篇书目。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扬州评话艺人众多,在书坛出现了“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繁荣局面。以《三国》、《水浒》为例,《三国》有任德成、孙玉良、李国辉等名家,也有以蓝玉春为代表的“蓝派”,以康国华、康又华为代表的“康派”。《水浒》继邓光斗、宋承章等名家之后,又出现了以王玉堂、王少堂为代表的“王派”,以马汉章、马凤章为代表的“马派”等,其中一代评书大师王少堂被当下人广为赞誉。

2006年5月20日,扬州评话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扬州评话的有效保护与继承发展被提上日程。扬州评话在传承传统评话的同时,必须更新发展理念,不断培养新生力量,创作新书目,从而在创作内容上贴近时代脉搏和大众生活。在不断提高评话演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层次的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表演形式,与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保持一致,这也是扬州评话未来发展的方向。

上一篇:苏州评弹
下一篇:徐州琴书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