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是一处难得的风景名胜之地。但让井冈山名扬于天下的并非只是此地的秀美景色,而是那一段烽火连天、热情洋溢的革命岁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建起了国内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在此重新集聚革命队伍,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造和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因此,这片红色的土地被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红旗》雕塑
《井冈红旗》雕塑高19.27米,跨度27米,代表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雕塑主体为高高飘扬的红旗,中间镶嵌着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冈山”三字。该雕塑含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昭示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难忘的革命岁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遣毛泽东同志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开始,起义军从多地向长沙进攻。在攻打浏阳、铜鼓时,由于敌强 我弱,起义军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在面临转折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决定放弃原来直取浏阳、攻打长沙的计划,转道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自9月20日开始,起义军从文家市开始向南退兵,经历了芦溪折将、莲花转向、三湾改编、古城定策、茅坪安家、水口转兵、大汾劫难、军至大井,直到10月27日终于进驻茨坪。1500多名士兵从文家市出发,这时候只剩下了700多人,然而正是这700多人组成的革命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当时,井冈山上有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但这两支队伍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是绿林式农民武装。经过耐心细致的改造工作,10月下旬,袁王二人终于被成功改造,他们的部队也接受改造被编入工农革命军。
《朱毛会师》浮雕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大型浮雕《胜利的起点》此雕塑高8米、长19.27米,寓意毛泽东于1927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整个雕塑由228块高粱红花岗岩构成,重650吨,整体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和平和胜利;又似一个摇篮,象征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还像一座山,象征毛泽东、朱德两位伟人以大山的胸怀身处井冈,放眼天下。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后的队伍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8年10月和11月,国民党新八军毕占云的部队和国民党朱耀华的十八师先后起义,投奔而来。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此地与红四军会师,进一步增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力量。在其后的20多年里,这支红军队伍一路奋战,不断壮大,最终打出了一片红色的江山。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时候,曾写下三篇有名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三篇著作系统提出 了“以乡村为中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朱德同志曾为其题词:“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人民大革命胜利的基础。”彭真同志后来也说:“井冈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象山庵
象山庵位于江西井冈山茅坪村,始建于清康熙癸巳年(1713),坐东北,朝西南,是湘赣边界的名庵。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这里曾是红军的重要活动场所。红四军后方留守所、红四军机炮连、湘赣边界特委机关印刷厂等均设在此,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党的组织联席会议和湘赣边界第一期党团训练班亦在此举办。象山庵还是工农革命军后方留守处的所在地,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著名的革命圣地】
为了纪念这片革命圣地,人们以井冈山为中心地带辟出了井冈山景区。该景区包括茨坪、龙潭、黄洋界、五指峰、笔架山、仙口、桐木岭与湘洲八大部分,有60多处景点和320多处景物。除了山峰、飞瀑、云海、日出与艳丽的杜鹃花等斑斓美景以外,此地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如五大哨口、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革命旧址群、烈士陵园、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茅坪八角楼等。
茨坪是井冈山的中心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就位于茨坪的南湖西岸。它建成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家地方性革命博物馆,馆名由朱德同志亲笔题写。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历史资料,向观众展示了那段令人难忘的革命岁 月。该馆已成为我国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陵园依山而建,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与纪念碑五大部分。纪念堂里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与忠魂堂。瞻仰大厅墙面上镶嵌着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金色大字;陈列室里展览的是革命烈士的挂像;吊唁大厅的四周墙面上镌刻着15744位烈士的英名,中间一块汉白玉巨石代表着无数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忠魂堂里安放着许多老红军的骨灰。碑林带有明显的江南建筑风格,里面陈列着138块书法碑刻。雕像园里安放着毛泽东、朱德、贺子珍、王佐等人的塑像。在陵园的顶端,立有一座由邓小平同志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井冈山因拥有众多革命遗址而享有“革命圣地”之称。1994年,井冈山景区被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园林城。
井冈山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
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坐落在井冈山市中心——茨坪东山脚下,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常在这处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中央井冈山前敌委员会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如今,此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