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新乐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聚落

新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新开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地处下辽河流域,其北部距辽河约350千米,遗址分布面积达17.8千平方米,中心区域2.25万百平方米。是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一处聚落遗址。

新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新开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地处下辽河流域,其北部距辽河约350千米,遗址分布面积达17.8千平方米,中心区域2.25万百平方米。是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一处聚落遗址。

【新乐遗址的发现历程】

1972年秋,沈阳市于洪区水稻技术员、业余考古爱好者孟方平在新乐宿舍地区拆除的旧房基底部,偶然发现了几片蓖纹陶、细小石器及煤制品等,并及时报告了有关部门。沈阳市文管办根据这一线索对文物出土地点和周围地区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并于1973年10月15日至31日在新乐宿舍地区进行了第一次考古试掘,确定了新乐上、下两层文化。新乐上层文化以夹砂三足陶器、磨制石器为代表,距今3000~4000年。新乐下层文化以夹红褐陶压印之字纹深腹筒形罐、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为代表,距今约7000年。并在新乐下层发现半地穴式建筑居住址一座。

1978年,某工人在距一号房址西北30米处挖菜窖时发现石磨盘残块。在得到报告后,沈阳市文管办于同年5月26日至11月31日以菜窖底部遗迹为线索进行了抢救清理发掘,发现了二号房址,其碳14测定年代距离今7245±165年。1980年新 乐遗址因某单位施工遭到破坏,市文管办于同年5月至8月、1981年4月至10月,进行了第三次抢救清理发掘。并确定了介于新乐上、下两层之间的新乐中层文化(偏堡子类型)。这层文化则以夹滑石陶、附加堆纹、刻划纹陶罐、壶、钵为代表,距今约5000年。1982年至1988年之间,为配合基本建设,在新乐遗址一般保护区内,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几次小型考古调查与抢救清理发掘。1991年至199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辽宁省考古研究所领队对新乐遗址重点保护区的东南部进行了大面积发掘,揭露面积达4000平方米。1982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将新乐遗址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新乐遗址文物管理所。同年在遗址南部建成860平方米文物陈列展厅,9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正式成立。198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将新乐遗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乐遗址

新乐遗址原始村落复原

新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黄河大街新开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其布局与半坡文化很相似,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新乐遗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历史。

新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黄河大街新开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其布局与半坡文化很相似,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新乐遗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历史。

新乐文化是沈阳地区史前文化的典型代表和历史源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新乐遗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历史。新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遗址设立了“新乐遗址博物馆”,分为南北两个展区。北部遗址展区展示 7000年前原始建筑遗迹,除二号房址展示考古发掘现场外,另外复原10座原始半地穴式房屋,并在房屋中展示新乐先民的生活场景,如“狩猎归来”、“氏族集会议事”、“制陶”等,仿真出沈阳人先祖们生活和生产场面。南部文物展区为现代博物馆建筑,展出在遗址发现的各种文物。

新乐遗址

新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新乐文化考古的意义和价值】

新乐遗址被发现以后,经多次考古发掘,证明在这一地区存在着三种相互叠压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其中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点的新乐下层文化,成为新乐遗址、新乐文化遗存的主要代表。新乐上层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出土文物以石制收割工具和鼎、鬲等煮食用具为主,和沈阳大部分地区的文物发现类近。新乐中层文化距今约6000年,出土文物以陶器群为主,和新民市出土的偏堡子文化相类。新乐下层文化距今约7200年,遗存有新乐先民居住遗址及生活器具文物。

新乐遗址中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所有的房址均无明显的门道,都是方形或长方形,南北向,地面火烧,中有火膛。以二号房址为例:东西长为11.1米,南北宽(进深)8.6米,总面积为95.46平方米。中间没有隔墙,中有火膛,地面用火烧成烧土,结成硬面。内外有三层柱支撑屋顶,立点在中层,四个角柱较粗,深埋地下,一般都在60厘米,最深的有 1.05米。西北侧柱子深埋的较多,可能为防西北风,这反映了沈阳地区自古就西北风较多。柱子大多深埋地下都有河卵石作基础。

新乐遗址

沈阳市政府广场地标太阳鸟

太阳鸟为公元1978年在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一件业已炭化的古代木雕 艺术品,据考证,迄今已7200余年。真品全长45厘米,形态俊美,似鸟、似鱼、似羊,皆非是, 乃华夏无价之宝。 鸟啼曲咏,神以飞舞。太阳鸟为新石器时代氏族图腾,新乐部落视其为保护神,世代顶礼膜拜。一城一国必于渊源,有其灼华生命。太阳鸟为沈阳城市发端之标示,亦为城市精神与文明之象证。 太阳鸟青春永驻,万代流芳。

太阳鸟为公元1978年在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一件业已炭化的古代木雕 艺术品,据考证,迄今已7200余年。真品全长45厘米,形态俊美,似鸟、似鱼、似羊,皆非是, 乃华夏无价之宝。 鸟啼曲咏,神以飞舞。太阳鸟为新石器时代氏族图腾,新乐部落视其为保护神,世代顶礼膜拜。一城一国必于渊源,有其灼华生命。太阳鸟为沈阳城市发端之标示,亦为城市精神与文明之象证。 太阳鸟青春永驻,万代流芳。

新乐遗址

斜口器

新乐遗址

石磨盘和磨棒

二号房址出土的文物较多,但有比较明显的区域。木雕鸟出现在北侧偏西。陶器大部分堆放在东北角,细石器大部分出土在东侧中间,石磨盘分布在各处,炭化谷物在东南角。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大房址一般都是氏族首领居住的地方,也是集会、议事的地方。根据器物出土的分区分析,二号房址也是公共劳动的场所。

值得关注的是,7200年前的木雕太阳鸟深埋地之所以保存下来,唯一的条件就是炭化。由于二号房址被火烧掉,这件木雕也同时被火烧了,恰好烧到全部炭化的时候屋顶塌落,将它埋在下面与空气隔绝,得以保存。它全部炭化的重要关键时刻房顶塌落像炭窑烧炭一样封上窑门。其次当埋入地下以后,经过了7000多年没有受到任何扰动,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当中经常碰到这个层位被下一个层位所打破,就是这个大房址距木雕的一米之隔有一个现代下水管道从它身边通过竟没有碰到它。经考古工作者进行了科学发掘,精心清理,太阳鸟才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我们现今沈阳城的重要标志。经过研究得知,木雕太阳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原始雕刻艺术品。形如一只雄健的大鹏鸟在九天之上翱翔。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当时,用石制工具雕刻出如此绝妙的艺术品实属难得。木雕鸟是双面透雕,以高度概括图案化的手法,用三条线勾出它的三角形的大嘴,羽毛用似菱形纹,翎毛用刚劲有力的直线纹构成,线条简练,刚劲流畅。

新乐遗址出土的陶器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深腹罐,一类是高足钵与斜口器,均属夹砂陶,色为红、褐、黑,只有少量的高足钵外附红色陶衣。陶器均为手制,泥条盘筑,施纹是单体工具压印的,因此称之压印连弧纹(即“之”字纹);另一种是压印直线纹(即弦纹)。施纹是在器物成型后,并未能立即施纹,待略干后施纹。由于压印密 集,能起到坚实陶壁的效果。因此,陶胎虽薄但很密实。尽管火候较低,但陶器仍非常坚实。在遗址发掘中没有发现窑址,根据陶器的火候低等特征,可以断这些陶器均为露烧。

新乐遗址出土的深腹罐,无论大小施纹均为上密下疏。特别是施纹规律性较强,都是纹饰向左弯曲。而施纹又都是从左向右方向,这也是新乐文化陶器的一大特征。新乐遗址出土的陶器,可以说每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无论深腹罐、高足钵,还是斜口器,也可以说都是精美的艺术创作,造形非常优美,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新乐遗址

之字纹筒形罐

新乐遗址

新乐遗址彩陶双系罐

新乐文化的发现,对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考古,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我国西安半坡遗址作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代表,距今5000年,而新乐文化的出现,经C 1 4 测定是6800年至7200年。新乐文化年代虽早,但却非常成熟与发达,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原始社会早期文化,其文化雏形才是真正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就新乐遗址出土文物之精美发达程度而言,经历较短的时间发展是难以达到的,应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新乐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工具器物表明,其生产工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些工具除了有自身的生产功能外,在造形艺术上无一不称得上是原始工艺品或艺术品。如木雕、深腹罐、?足钵、斜口器、鼓腹罐等都可称为艺术品。木雕的作者,以高度概括的图案化的手法,用简练的线条雕刻出一个展翅翱翔的大鹏鸟的雄姿,可见观察细致,熟悉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现代艺术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原始艺术资料。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牛河梁遗址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