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牛河梁遗址

中华第一女神的诞生地

1987年7月24日,新华社发出电讯:辽宁西部山区,发现了距今五千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考古学家根据已出土的大批文物初步推断,五千年前,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

1987年7月24日,新华社发出电讯:辽宁西部山区,发现了距今五千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考古学家根据已出土的大批文物初步推断,五千年前,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

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女神头像

泥塑头像,表面打磨光滑,颜面呈红色,唇部涂朱。方圆形扁脸,额部宽平,颧骨略凸,眼角上挑,鼻梁低而短,鼻头呈圆弧形凸起,嘴部较宽,上唇略薄,嘴角上翘,下颏尖而圆,左耳残,右耳呈弧形。双目嵌入淡青色圆饼状玉为睛,玉睛正面抛光,隆起呈弧形,背面较平,正中竖起一短柱,嵌入泥塑的眼眶内。

泥塑头像,表面打磨光滑,颜面呈红色,唇部涂朱。方圆形扁脸,额部宽平,颧骨略凸,眼角上挑,鼻梁低而短,鼻头呈圆弧形凸起,嘴部较宽,上唇略薄,嘴角上翘,下颏尖而圆,左耳残,右耳呈弧形。双目嵌入淡青色圆饼状玉为睛,玉睛正面抛光,隆起呈弧形,背面较平,正中竖起一短柱,嵌入泥塑的眼眶内。

【屹立在中国考古史上的丰碑】

1992年,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在《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一文中,总结出中国国家起源三部曲:“中华民族的各支祖先不论其社会发展有多么不平衡,或快或慢,多经历过古文化、古城、古国这一氏族到国家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然后汇入帝国的国家发展道路。”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坛、庙、冢以及玉器,代表中国发展到古国阶段。北方与夏朝同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代表中国发展到方国阶段。秦统一中国,发展到帝国阶段。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充分说明,中国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其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已具备了国家的雏形。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西部建平县与凌源县交界处,坐落在努鲁儿虎山的山谷间。1979年辽宁省文物普查训练班在凌源县发现了城子山遗址(后来归入牛河梁遗 址,编号为第十六地点),同年进行发掘。1981年辽宁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1983年进行了发掘,确认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并发现了女神庙。以后陆续进行调查和发掘。牛河梁遗址在50平方千米范围内有规律地分布着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群等,已发现遗址点20余处,有编号的地点有16个,其中积石冢13处。

牛河梁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石器中有大型的农耕用具“石耜”,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陶器中有镂孔彩陶祭器。此件陶器形状特异,规格特大,从腹壁弧度推测,其腹径可达1米以上,堪称“彩陶王”。牛河梁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可以说件件制作精致,尤其是玉龙、玉凤、玉人、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佩,没有专门的工匠和高超的技术是难以完成的。这些充分说明了当时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已有了专门制作石器、陶器、玉器的匠人和作坊。这种社会的分工不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社会的分化。社会分化就出现了物质的私人专用者,进而成为物质的私人占有者,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条件之一。

牛河梁遗址

筒形彩陶器

牛河梁遗址

玉龟

淡绿色,有黄色瑕斑。平面近椭圆形,龟背隆起,上琢三道竖脊凸线,中脊高于两侧脊,阴线勾勒出规整的龟背纹。龟的头尾作缩体内状,俯视仅见龟背,不见头尾。腹甲稍残,中心有一圆凹窝,在凹窝壁上琢一对穿孔。腹部周边刻画数道放射状短线,龟背与腹之间切割楔形槽。

淡绿色,有黄色瑕斑。平面近椭圆形,龟背隆起,上琢三道竖脊凸线,中脊高于两侧脊,阴线勾勒出规整的龟背纹。龟的头尾作缩体内状,俯视仅见龟背,不见头尾。腹甲稍残,中心有一圆凹窝,在凹窝壁上琢一对穿孔。腹部周边刻画数道放射状短线,龟背与腹之间切割楔形槽。

牛河梁遗址积石冢外墙的砌筑形式采用错缝法,至今还在沿用。第二地点方形的积石冢和三重圆形的祭坛,建筑规模很大,结构十分严密,可见当时是按照一定的规格和要求所建,绝非随意所为。这不但反映出经济形态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也反映出人的意识形态也达到了一定水平,更表明了社会形态的进步。

牛河梁遗址

玉勾云形器

【独树一帜的庙坛和积石冢】

牛河梁遗址发现的祭坛、女神庙,反映了当时的先民祭天、祭地、祭人的宗教意识。女神庙位于牛河梁主梁顶部,1983年发现,1983年、1984年进行了部分清理。庙由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半地穴建筑组成。出土有建筑构件和女神、猪龙、禽类泥塑造像,以及陶质祭器等。女神庙北侧的4万平方米的大型祭祀活动广场,反映出当时社会祭祀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规格之高。

牛河梁遗址不是聚落址而是红山先民的王陵、宗庙、祭坛所在地,召集先民举行重大活动,非家族、宗族、部落所为,而是拥有无上权力的红山先民部落集团所组织,用宗教礼仪把众部落召集到一起,一方面是祭天、地、人,更重要的是凝聚人心,共商集团大事。这说明,中国早在5000年前,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的发展已达到产生基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组织形式,即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古国。

牛河梁遗址所有的积石冢群中都发现了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墓和附属墓,随葬玉器也是中心大墓、大墓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墓的位置也有区别,一般中心大墓在冢的中心位置,靠北侧,向南侧依次为大墓、中小墓等。这种墓葬的位置排列,随葬品的多寡,墓室的大小等,充分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差别和等级差别。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所反映出的文明因素,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这些物质的、精神的文明因素经过了一个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经过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过程,已经摧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正在孕育产生。到红山文化晚期,即牛河梁红山文化时期,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已逐步成熟,奴隶制国家宣告诞生,从这里我们看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牛河梁遗址

玉龙

上一篇:新乐遗址
下一篇:析木城石棚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