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城防的军事要塞
没有八达岭的雄伟,没有嘉峪关的坚固,也没有司马台的险峻,站在三关口遗址,能感受到的只有苍凉与肃穆。在那金戈铁马刀枪突鸣的日子里,这座曾是银川城防的军事要塞,亲历了一段明王朝的征战历史。
没有八达岭的雄伟,没有嘉峪关的坚固,也没有司马台的险峻,站在三关口遗址,能感受到的只有苍凉与肃穆。在那金戈铁马刀枪突鸣的日子里,这座曾是银川城防的军事要塞,亲历了一段明王朝的征战历史。
明长城遗址远眺
【昔日兵家重地】
位于宁夏边疆的贺兰山山势雄峻陡峭,但在三关口一带却陡然平缓下来,地势变得十分开阔,此处很快成为从阿拉善高原进入宁夏平原的一条重要通道。到了明朝统治期间,来自蒙古的鞑靼、瓦剌等草原部族多次从阿拉善台地打马奔跃贺兰山,频频袭扰中原。富饶的银川平原本来就是西北为数不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又是中原王朝的拓境斥地与用兵前沿,自然被列入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攻掠的首选之地。为了抵御外敌保障边疆安全,明朝政府下令在贺兰山的三关口一带修筑边墙设置关隘。因为此地沙砾多土壤少,将士们只能从山崖上挖土,又因为缺水,又制作百辆水车,从20多千米以外的平吉堡取水。土壤、砾石与水经过多次搅拌,最后方才筑起了这道坚固城墙。几百年过去了,明王朝已淡出历史的舞台,昔日坚固的城墙也被岁月侵蚀得没有了当年的模样,只剩下一片残存的三关口遗址。
明长城遗址的城墙部分
【今日关隘遗址】
三关口遗址位于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东北端距离银川约40千米,中有一条银川至巴彦浩特的公路穿关而过,具体分为头道关、二道关与三道关。头道关是主关口,南北均与长城主体城墙相连,夯土城墙起于北侧山上,南段城墙高约7米,基宽6.5米,顶宽3.5米。由于此地山势开阔,头道关在筑起时“缓口可容百马”。从头道关西去大约6千米处即为二道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一座夯土墩台,该墩台高约8米,长宽大约有11米。二道关再西去4千米处为三道关,三道关一带地势变得极为险峻,山谷狭窄山壁陡峭,关隘便筑在两山相关之地,仅有一线之路相通,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作为明长城的一部分,三关口遗址曾见证了无数烽烟战火,虽然如今只剩下几段残垣断壁,却丝毫不影响它在明长城中的重要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