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雕刻的佛塔故事
佛说,人生有烦恼一百零八种。所以人要戴念珠一百零八颗,每天数数就会少一些烦恼。“百八”的术语不仅体现在佛教观念中,更体现在佛教建筑当中。在宁夏青铜峡水库的西岸山坡上,有一方传说中能祛除烦恼之地,它就是一百零八塔,至今仍有无数人慕名而来数塔,拜塔。
佛说,人生有烦恼一百零八种。所以人要戴念珠一百零八颗,每天数数就会少一些烦恼。“百八”的术语不仅体现在佛教观念中,更体现在佛教建筑当中。在宁夏青铜峡水库的西岸山坡上,有一方传说中能祛除烦恼之地,它就是一百零八塔,至今仍有无数人慕名而来数塔,拜塔。
【数一百零八塔,去一百零八种烦恼】
宁夏的青铜峡水库,依山傍水,风光迷人。每年春季,都有数以万计的候鸟从南方迁徙而来,在这里产卵孵育。麻鸭、大雁、珍稀的黑天鹅等在此生息司空见惯。在蓝天碧水,绿草青山,飞鸟成群,但就在这嘈杂的鸣声之中,有一处名胜却愈发显得古老而寂寞。那里便是青铜峡市著名的一百零八塔。塔是佛教建筑中的经典造型,而一百零八这个数字更是佛教常用数字。其原因在于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一百零八种,为清除烦恼,规定贯珠一百零八颗,念佛诵经一百零八遍,晓钟一百零八响。建筑一百零八塔也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意为消除烦恼。据说,来这里的人只要数了塔,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烦恼,带来吉祥和好运。因此不少善男信女至此都要数塔。
顶层佛塔
一百零八塔最顶层的佛塔是塔群中形体较大的一座,残高5米,塔基呈方形。
一百零八塔最顶层的佛塔是塔群中形体较大的一座,残高5米,塔基呈方形。
一百零八塔位于宁夏青铜峡水库大坝西侧的山崖上,因由一百零八座塔组成而得名。在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题记的帛书和佛祯。经专家考证,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时期。每当风和日丽,群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湖中,景色奇特、幽雅明丽。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随着山势凿山分阶而建,由上而下,错落有序,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至于为什么如此布局,原因无人知晓,成为佛教建筑中的一个千古之谜。
一八零八塔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形体较大,为过洞式喇嘛塔,面东壁有龛门。2~12层残高2.5~3米,均为实心喇嘛塔。塔座平面有八角形束腰或十字折角形的须弥座,上建塔身,刹顶施相轮伞盖宝珠。塔体分为4种类型:第1层塔身覆钵式,2~4层为八角鼓腹锥顶状,5~6层呈葫芦状,7~12层呈宝瓶状。塔心立竖木,内填土坯外包砖,表层涂以白灰。这种组合塔其形制之独特与塔数之众多为国内罕见。
一百零八塔结构
一百零八塔所有的塔均由塔座、塔身、塔刹构成(塔刹又分为华盖、相轮、宝顶三部分),整个塔群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一百零八塔所有的塔均由塔座、塔身、塔刹构成(塔刹又分为华盖、相轮、宝顶三部分),整个塔群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时光雕刻的佛塔故事】
起初,一百零八塔的始建年代不为人知,人们只是在塔基下面曾发现有西夏文题记的帛书,才初步判断是西夏的遗留建筑。结合一百零八塔塔群内外发现的西夏、蒙元时期的遗存、遗物,史志文献的记载基本被印证,可以确定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随着考古人员相继在一百零八塔区发现的西夏文佛经和藏文咒语,以及藏密风格的唐卡和造像等,有力地说明,自西夏以来,藏传佛教在西夏故地的普及和影响相当深远。究其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制作方法,都具有西夏至蒙元时期典型的时代特征。一百零八塔这类佛教建筑大多成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一部分,或主体建筑,多为单体或组成金刚宝座和坛城的主体,也有成排布列的,无序散落的,但没有像一百零八塔这样错落有序分阶布列组合成等腰三角形群体的,因此成谜。
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兴盛于蒙元时期,故而明代称其为“古塔”。元、明、清各代曾多次对其进行过修葺。后代重修时,多在土坯塔体外另用砖包砌,并抹泥皮和粉妆。明清两代,这里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建筑的中心,受到善男信女的养护与崇拜。这些,从1962年发掘塔群下河滩上两座小砖塔清理出的残碑上可得印证,残碑文字详细记载了上百年中修塔庙的记录。明清时期的信士和善男信女为保护此圣迹,又在其外用砖石包砌修葺,成为一方胜境,只是到了近现代才逐渐败落。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一百零八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对塔群进行了加固修缮,安装了金属宝顶和塔群护栏、台阶。1989年正式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委派专人看护。2003年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AA级景点。
一百零八塔上应天数,造型丰富,层层叠叠而上的宝塔,带着西夏蒙元的神秘,带着佛教徒延绵不断的虔诚,带着时间刻画过的痕迹,静谧地屹立着,任世人猜度它的过去,继续看着缓缓流过的时间。
108塔最顶部佛塔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