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中卫高庙

三教合一

这是一座奇特的庙宇,它既信佛、信道,还信儒。即使是今天观念进步的人们,也会觉得,三教合一于一处,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中卫高庙就是这么一处奇迹之所在。佛、道、儒的偶像在这里济济一堂,在袅袅青烟中向人们传递着对平安、幸福的愿景和祈祷。

这是一座奇特的庙宇,它既信佛、信道,还信儒。即使是今天观念进步的人们,也会觉得,三教合一于一处,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中卫高庙就是这么一处奇迹之所在。佛、道、儒的偶像在这里济济一堂,在袅袅青烟中向人们传递着对平安、幸福的愿景和祈祷。

中卫高庙

中卫高庙正门

中卫高庙

中卫高庙“松风如仪”牌坊

【高庙的由来】

从银川去宁夏著名的自然景观沙坡头,老中卫县城是必经之地。只需站在中卫街头朝县城北隅一抬眼,你就会发现,在连接城墙的高台上,有一座重楼叠阁、檐牙相啄的寺庙群,远远望去,气势磅礴,雄伟壮丽。那里,就是中卫著名的明清古建筑群——高庙。

中卫之所以修建高庙,其由来缘于古中卫县城对北门洞的弥补修设。在古代,所有的古城都有东、西、南、北4个门洞,当中卫县城准备修建北门洞时,腾格里沙漠从北面侵袭到了中卫境内,距城池不过数里之遥。大风一起,风沙四扬,为了防止沙流从城门门洞进入,当时中卫古城的官员就砌住了北门。然而,这在风水学上却是个极大的缺憾。古人迷信风水,尤其是明朝时人。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聪明的古建筑师在原城门址的城墙上修建了高庙,既能治沙,又增添了景观亮点,可谓一举多得。如今,古中卫城踪迹全无,唯有高庙的基座犹仍在目,斑驳陆离。高庙也因此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庙以前并不叫高庙,得名是因其高度而来。据专家考证,高庙最早修建于明代永乐至万历年间(1403~1619年),那时人称“保安寺”,意谓保一方平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九月,宁夏发生强烈地震,使这片建筑全部倾塌。震后,人们在寺庙原址进行了重修,四年内修缮完工,起名“新庙”。人们见新庙高29米,直插云霄,这在当时是很少见到的高度,便形象地称为高庙。不过,“保安寺”的称呼却作为高庙建筑群的一部分保留了下来。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宁夏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寺庙内的大部分建筑倒塌。之后,又逐年重修。清咸丰八年(1858)增建了门前广场上的法戒楼和寺院内的砖砌牌坊、东西转楼、东西天池。1942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高庙举行庙会,因香火不慎造成火灾,南天门以上建筑全部焚毁,荡然无存。

翌年,庙宇再度兴工重建,并扩大殿宇,增加高度。它历时4年,于1946年竣工,起名“高庙”。现存的中卫高庙,即为清咸丰年间和20世纪40年代重修、增建后的定型,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

中卫高庙

中卫高庙建筑群俯瞰

【三教合一的传奇】

中卫高庙作为人工景观与“大漠奇观”齐名,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从建筑特点上看,它以集中、紧凑、回曲、高耸取胜。在占地仅4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高庙有260多间重楼叠阁,最高建筑高出中卫街面近30米。整个建筑群分两部分,前低后高,层层叠起。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均沿南北中轴线上建造。依次由南向北的第一个建筑是保安寺,进山门迎面是一座清咸丰八年建造的双层砖雕牌坊,山门之上是魁星楼,往上是塑着弥勒佛的弥勒阁,由此上踏15级台阶,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东侧为地藏宫,西侧为三霄宫。穿过34级台阶,便直抵南天门。登上南天门之后,便是一座建在高台基上的九楹三层楼阁。下层为五岳殿,东陪三宫殿,西陪祖师殿,从两侧陪殿登木梯上至二层,是玉皇楼,内塑玉皇大帝造像;登上三层,为三清宫。在三层主楼的正面,建造者还十分别致地修建了一座三层中楼,小巧玲珑,婷婷秀丽;下层绘二十八星宿,中层塑观世音菩萨和接引佛像,上层塑太白金星。中楼的两侧是钟鼓楼、四仙阁、观景台等,这些建筑用廊桥相互连接沟通,使之左右对称,逐次升高。在艺术风格上,高庙建筑者集中国南北古建筑特点于一体,既巍峨,又精巧,充分展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

作为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高庙内里供奉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济济一堂。由此可见,高庙是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庙。这种现象使其迥异于国内任何寺庙建筑,被称为中国寺庙建筑之最。

中卫高庙

中卫高庙

高庙建筑之美

现存高庙建筑风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筑为主体。远望高庙,其重楼叠阁,错落有致,深入其间,又见殿宇玲珑,清幽文雅,廊桥高悬,构思奇异。

现存高庙建筑风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筑为主体。远望高庙,其重楼叠阁,错落有致,深入其间,又见殿宇玲珑,清幽文雅,廊桥高悬,构思奇异。

上一篇:一百零八塔
下一篇:北武当庙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