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回族三大传统节日

回族风情在这里闪光

作为我国回族人最大的聚居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俗,这在其民族节日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回族人习惯于过自己的节日,如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

作为我国回族人最大的聚居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俗,这在其民族节日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回族人习惯于过自己的节日,如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

回族三大传统节日

纳家户清真大寺的开斋节盛况

【开斋节】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代·菲吐尔”的意译。据伊斯兰教有关经典的记载、伊斯兰教创立的初期,在封斋满月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领穆斯林步行到郊外公共旷野,举行礼拜,穆罕默德沐浴后,身着整洁服装,并散发“菲吐尔”(开斋)钱,从此以后穆斯林便把这一天作为节日。回族回历的每年九月便是他们的斋月。斋月期间,凡男子在12岁以上,女子9岁以上,都要把斋。封斋的人,在每天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是要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根据伊斯兰教教义,穆斯林们可于十月初开斋,故称开斋节。

在开斋节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起,打扫家庭和巷子里的卫生。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约清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老老少少自动向西方跪成很整齐的行列,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和平、平安、安宁)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游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人们可串亲访友。开斋节要欢庆三天,这时家家户户都炸撒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古尔邦节】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因而又称为“宰牲节”。 至于古尔邦节的来历,据古代阿拉伯宗教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夜里梦见了“真主”安拉,安拉启示他要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尔乃以表示对安拉的虔诚。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而举起刀子的一瞬间,安拉派遣行使带着羊赶到现场,命令以宰羊代替献子。从此以后,阿拉伯人便根据这一传说定期宰羊献祭,相沿成俗。伊斯兰教创立后,承认先知易卜拉欣为圣祖,并把伊斯兰教历太阴年12月10日定为“古尔邦节”。我国公历与伊斯兰教历每年有十一天的日差,故每年古尔邦节的公历日期不固定。

回族三大传统节日

回族三大传统节日

节日这天,回族穆斯林们不吃早点,沐浴礼拜,举行隆重的宰牲典礼。他们在清真寺里举行会礼,听阿訇朗读《古兰经》等教义。之后就要宰牛、羊或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能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己食用,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回族三大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宰牲

回族三大传统节日

人们忙着制作“油香”,庆祝圣纪节。

回族三大传统节日

开斋节诵经

【圣纪节】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是回民们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过节之前,清真寺里的主持阿訇会向大家宣讲过节的重要性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邀约若干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的人等,所有的勤杂活都是回族群众自愿来干。

节日这天,各个清真寺里张灯结彩,挂起的横幅上一般都用阿拉伯文书写纪念穆罕默德的字样。回族群众聚集在清真寺诵经、赞圣、礼拜,由阿訇宣讲穆罕默德的生平简历,功绩品德,以及在传教中所受种种磨难和许多智勇、善辩、善战的生动历史故事,教育回族群众不忘至圣的教诲,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会礼仪式结束后,穆民们开始会餐。对于节前散了“乜贴”,捐散了东西,而没来进餐的,要托亲友、邻居给带一份“油香”去品尝。圣纪节在众人赞圣,众人捐散,聚会吃饭的形式下度过,表现出回族团结友爱的品德和节日的喜庆氛围。

上一篇:礼拜帽和盖头
下一篇:回族生活习俗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