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寺被称为“山东第一寺”,地处济南市历城县柳埠镇青龙山麓,曾名朗公寺。该寺最早建立于东晋初叶,是山东早期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山东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从东晋到隋唐时期,它一直都是山东的佛教中心。神通寺从初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
【神通寺的历史兴衰】
神通寺原来叫朗公寺,是东晋高僧僧朗于公元351年创立的。僧朗博学多才,精通儒家经典,在泰山南北及齐鲁大地上宣扬佛法,受到了统治者们的尊崇和重视。因此,寺院的规模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中国东部地区影响最大的佛教圣地,并蜚声中外。僧朗也被尊称为朗公,其寺院也被称为“朗公寺”。
朗公过世之后,朗公寺开始由盛转衰。至北魏、北周时,原寺尽毁。隋朝的时候,隋文帝杨坚提倡振兴佛教,因此朗公寺又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隋文帝开皇三年(583),隋文帝因为得神通感应,将朗公寺改名为“神通寺”。盛唐的时候,神通寺也由于顺应了时势的发展,最终发展到了顶峰。在这之后,经过了唐宋五代的社会大动乱,神通寺也逐渐走向了衰败。金代末年,各地狼烟四起,神通寺也成了战场,其被破坏的严重性可想而知。元代中期,随着释教的发展,神通寺也重新获得了发展,道兴禅师主持重建了神通寺。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朝代的更换,神通寺的发展又经历了许多波折,最后在清代开始慢慢败落。如今,神通寺已不复原来的盛况,仅有数座古塔与墓塔林立于该寺遗址之处,现存建筑有四门塔、龙虎塔、皇姑塔与九顶塔,大部分为隋唐建筑。
四门塔位于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与神通寺殿堂遗址之间仅隔着一条溪。四门塔始建于隋大业七年(611),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亭阁式石塔,与赵州桥同为隋代石质建筑的典范之作,被称为“华夏第一石塔”。1961年,四门塔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门塔】
四门塔
四门塔
四门塔塔身全部用大块青石砌成,平面作正方形,每边长7.4米,通高15米。塔四面各开一半圆形拱门,因此称“四门塔”。外墙厚80厘米,上部略向内收,墙壁上刻着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塔顶用23行石板层层叠筑,成四角攒尖方锥形屋顶,中央置方形须弥座、山花蕉叶和相轮组成塔刹,与云冈石窟中浮雕塔刹形制相同。整座塔除刹略有雕饰外,全为素洁石块砌筑而成,简洁质朴、浑厚大方,是单层塔的早期建筑范例。
塔内部有一个方形的塔心柱,立于石墩之上,承托着16根三角石梁。墩台四面各有一尊刻工精细的圆雕佛像,东叫阿佛,西为无量寿佛,南称宝生佛,北曰微妙声佛。佛像表情生动,衣纹流畅,是我国早期石雕佛像的佳作。
塔旁边有一株古柏树,此树生有九大主枝,因此被称为“九顶松”。如今九顶松仍然挺拔苍劲,它与四门塔相互辉映,显得更加秀丽壮观。四门塔附近还有千佛崖、祖师林、唐基台等古代佛教遗迹。周围重峦叠峰,幽谷清泉,风景秀丽。
【龙虎塔】
龙虎塔位于神通寺祖师林南面,与四门塔隔着一个山谷,由于塔门上面雕有龙虎,因此称龙虎塔。此塔造型华美,与四门塔的古朴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龙虎塔高10.8米,平面呈正方形,砖石结构。其上用石头砌了三层须弥作为塔基,上面还有覆莲、雄师、伎乐等精致的浮雕;塔身则由四块长方形的石板砌成,每一面都辟火焰形券门,门上雕有各种图案;塔内则有方形塔心柱,每一面都雕了一尊佛像;塔顶是用砖砌成的,重檐。整座建筑异常华美,在现存的唐塔中是很有特点的。塔北还有46座僧墓塔林,其中大部分都是宋元和尚的墓葬,其中比较重要的便是元代道兴禅师塔及德云禅师塔。
【皇姑塔】
皇姑塔与龙虎塔是同一个时代的石塔,除了体量比较小以外,与龙虎塔外表基本一致,人称“小龙虎塔”。皇姑塔以前位于突泉村的皇姑庵里面,因为庵早已荒废,人们为了更好地保存皇姑塔,于1972年将其移到了神通寺青龙山西麓的一个台地上。皇姑塔以前为七级,现在仅存六级,全塔高约3.86米,双层的须弥大约高1.44米,其束腰四面都有优美的浮雕。皇姑塔属于一座平面方形密檐式石塔,造型比较纤小,再配上精湛的浮雕装饰,更加显得高贵华丽。
【九顶塔】
九顶塔始建于唐宋年间,距四门塔约2千米。塔通高13.3米,全部用青砖砌筑而成,水磨对缝,十分细腻。塔上下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下段为一个塔柱,直接起于平地,平面呈正八边形。檐口部位离地6.78米,叠涩向外挑出17层平砖,内凹曲线十分圆润。檐口的边沿又成内曲弧线。这些曲线条、曲面相互交织、融会,使佛塔檐部的轮廓线极为优美。檐口之上,又逐层叠涩16层平砖向内收进,以一个宽大的平台顶面结束了这段塔柱。塔的刹部结构处理十分奇异,在塔檐上端各隅角处,筑有八座小塔,高近3米,在它们的中央筑有一座中心塔,高5.3米,形成塔林式塔顶,故名九顶塔。这九座小塔的立面形象,都采用了仿木构楼阁的样式,都有三层塔檐,平面也都采用正方形。相互簇拥的小佛塔,同下段平直、坚实的柱形塔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型华美,形制奇特,国内罕见。
九顶塔正向朝南,在它的柱形塔身上,离地3米多高处,设置了一道腰线,腰线之上的南向壁面中央,身南面距地高3.1米处,辟有一高2.1米,宽1.34米的拱形塔门。门内为佛室,室内供有佛像,并有残存壁画。
神通寺历经了1700多年的风雨,见证了我国佛教的发展。虽几经兴衰,却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后人研究山东佛教的发展史、古代雕刻艺术、美术及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