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古时候称为中都,是我国著名的“佛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济宁市。其东面为古城曲阜,西面为水泊梁山,北面为东岳泰山,南面则为美丽的微山湖。汶上县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在历史上,它以儒、释文化圣地而闻名。
【第二个法门寺】
汶上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的地方,同时也是儒家治国思想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始祖地。不仅如此,汶上所留存下来的名胜古迹也特别多,中国有名的佛教圣地宝相寺就位于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西北部,它是千百年来王侯将相、文人墨客进行参拜的风水宝地,也是齐鲁大地上十分有名的寺庙。
太子灵踪塔
太子灵踪塔
宝相寺最初建立于唐代,原名为昭空寺,《汶上县志》中记载:宋神宗封禅泰山,途经中都,曾驻跸于此,御赐宝相寺。据说,当时古中都佛教流传较广,全县的寺院达到30处之多,宝相寺则为其中翘楚。寺院占地面积约1.67公顷,整座建筑气势雄伟,其雕塑也十分生动形象,世间少有。不得不提的是,1994年3月15日,在修葺宝相寺八角十三层太子灵踪塔时,在塔宫里面发现了隐藏了800多年的佛骨及佛舍利等佛教圣物141件,这些圣物都十分珍贵。经过相关专家鉴定,它们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尤其是其中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牙的现世,更是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这些佛骨、佛舍利珍藏在石匣内,由金棺、银椁层层相套。银椁由银条封箍,上面放有水晶牟尼串珠,再用黄绢盖上。金棺则安放在精美的银座上面,前后都有拜式捧真身菩萨、水晶瓶七宝净水瓶、银菩萨等。这些圣物不但保存得十分完整,而且里面还有石刻的铭文。佛光殊荣,确实是无价之宝。从那以后,宝相寺也就成了第二个法门寺。之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前后,宝相寺也会显现出“佛光”奇景,这更给宝相寺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寺内还珍藏着很多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文殊般若碑”,碑高2米,厚约0.15米,宽约0.7上面刻有佛经,其字体由隶书变成楷书,楷体端庄浑厚。这座碑与汶上汉代的衡方碑齐名,是继衡方碑之后的碑中骄子,也是十分珍贵的国宝,现在它被存放在了宝相寺新建的百米碑廊中。宝相寺从唐代开始,历经千年岁月,其香火从未衰竭,参拜僧俗及善男信女从未断绝,来此进行观光的游客每年都在增加。
太子灵踪塔是宝相寺的标志性建筑,最初兴建于北宋时期,是一座由京师赐紫僧知柔和主管佛教的副功德僧云太亲自监督建成的,同时它也是一座依照京师开宝寺灵感塔而建造的典型皇家化佛牙塔。于公元1074年动工建设,1112年建成,历时38年,是佛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一座佛塔。
太子灵踪塔塔高41.74米,底座直径为10米,是为了储藏佛牙舍利等佛教圣物而建立的。其塔身都是用青砖砌成的,呈八角形,有13层高,属于楼阁式建筑。根据佛经记载,只有葬释迦牟尼佛牙及存放舍利之塔才是13层的。此塔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都砌有佛龛,以前里面都有佛像。塔刹则是用黄色琉璃瓦烧制成的,金光夺目,当地人称之为“黄金塔”。整个建筑做工十分精细,风格也较为古朴典雅,造型异常优美雄伟,它将杰出的建筑艺术之美完美地展示了出来,也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的风格,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宝相寺大门
[宝相寺闻名海内外,现在是国家4a级景区。]
宝相寺大门 [宝相寺闻名海内外,现在是国家4a级景区。]
宝相寺里面有一座中都博物馆,于1998年9月建成。高约21米,占地面积为2800平方米,属于传统双层双檐楼阁式建筑。整个建筑双拱彩绘,雕梁画栋,造型优美,气势雄伟,功能比较齐全,设施亦比较完备。博物馆珍藏十分有名,文物数量也特别多。馆内主要分为东、西两个展室,东边展室主要展出那些汶上出土的历代文物展品,而西边展室则珍藏了所有从太子灵踪塔里出土的佛教圣物。里面的文物展品时间跨度比较大,上至新生代、第四纪,往下则为近代文物,这些展品可以让人们对于历史有所了解。
天开圣境坊
[天开圣境坊为五跨牌坊,这里是礼佛广场的入口。跨进牌坊,梵音袅袅,古塔巍巍,草木葱郁,寺院庄严,让人顿生感悟。]
天开圣境坊 [天开圣境坊为五跨牌坊,这里是礼佛广场的入口。跨进牌坊,梵音袅袅,古塔巍巍,草木葱郁,寺院庄严,让人顿生感悟。]
【宝相寺里的艺术景观】
宝相寺里面还有宝相池、宝相寺石坊、历史碑廊、供奉殿及太子灵踪塔宫等独特的艺术景观。
宝相池占地面积约为40亩,水深约5米,它是宝相寺僧人及居士进行放生的放生池。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以及佛教节日,或者是一些大型佛事活动期间,寺院里的僧人及居士都会在这里举行大型放生活动,以表明佛家以慈悲为怀的精神。
宝相寺石坊是由青石雕刻而成的,两尊石雕雄狮就坐在石坊的前面,形态憨厚,就好像是活的一样。石坊通体都采用中国传统浮雕工艺,上面刻有“大宝相寺”四个大字。
华表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古代王者用来指路或者是纳谏用的;另一种则设在陵墓、城垣、桥梁或宫殿等大型的建筑物上面,作为标志或者装饰。宝相寺中的华表起的是装饰作用,它是用汉白玉雕刻成的,上面所刻的图案为蟠龙,特别精致美丽。
2010年4月28日,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上举行为青海地震灾区荐亡祈福法会。
2010年4月28日,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上举行为青海地震灾区荐亡祈福法会。
宝相寺的历史碑廊占地面积约为260平方米,其中一共有38方珍贵碑刻。碑刻也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碑刻、汉画石像及墓志铭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东汉故卫卿衡府君的墓碑,明代工部尚书离朝宾的墓志铭和明代南旺分水龙王庙碑,以及隋代章仇氏造像碑等。这些碑刻都特别精美,且十分典雅,它们对于我国历史、经济、文化及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宝相寺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像
宝相寺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像
寺里面的供奉殿高约9米,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里面还有东西两个配殿,其殿名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家杨萱庭所题写的,殿里面还供着高约6米的木雕贴金释迦牟尼佛及青石彩塑十八罗汉。供奉殿里香火特别鼎盛,相传在供奉殿修成之前,天空中乌云密布,可是在修成之后,空中的云雾便散开了,佛光也突然出现在了天空中。这一传说也给供奉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宝相寺的命运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它经历了朝代变迁及战火洗礼,可是如今的宝相寺却风采依旧。在宝相寺里漫步,你可看到袅袅香火,感受到阵阵微风,听到清脆的钏钟声,它让人们在神化祈祷时,领略到千年古刹的神秘和美丽,更体会到至真至纯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