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地处山东省蓬莱市北面濒海的丹崖山巅之上,那里山水环绕,风景秀美,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传说享誉海内外。
【“蓬莱”的前世今生】
蓬莱地处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在古人的想象中,世界有三个中心,一是西极昆仑,一是东岳泰山,另一个是东方瀛海中的蓬莱、瀛洲和方丈三座仙山。从战国到秦汉,君主们为求长生不老,纷纷派人下海寻找“仙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寻找海上仙山,唐人杜佑撰写的《通典》中记载:“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因筑城以为名。”汉武帝寻仙山不着,于是失望又不甘心的他下令将他在海边望仙山而筑的小城命名为“蓬莱”。如今的蓬莱,是隶属山东烟台地区的滨海小城,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境内年平均气温1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景点众多。
蓬莱水城
蓬莱水城
蓬莱阁主体建筑建于宋嘉祐六年(1061),坐落在丹崖山顶端。明万历十七年(1589)时,巡抚李戴又在阁旁边增建了一批建筑。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知府杨丰昌及总兵刘清和在这里主持进行了扩建,使其大具规模,后因战事,多处建筑被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进行修缮,至1965年,蓬莱阁古建筑群基本上恢复了原貌。蓬莱阁阁楼高达15米,坐北朝南,为双木结构建筑,阁楼上四面都被明廊环绕。登上蓬莱阁,凭杆远眺,可以看到长山群岛和诸个岛屿。假如天气比较好,运气又比较佳的话,是可以在此观赏到“海市蜃楼”这一奇妙景观的。
海市蜃楼也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蓬莱的蜃景不仅出现的频率高,而且景象内容明显、丰富,这与蓬莱特殊的地理、水文和气候环境有关。蓬莱地处渤海海峡南岬,其北、东、西三个方向分别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和冀津沿海隔海相望,长山列岛横卧在海峡之间,从而为蜃景的出现提供了远、中、近各种距离的反射景物。此外,蓬莱位于渤海与黄海连结的咽喉地带,春夏之交,每当大潮汐发生时,海峡中涌动的海流将底层的低温海水带出水面,使海水表面温度大大低于海面空气温度,从而使海面空气的温度从上而下骤降,形成不同层次的空气层。加之春夏之交,北方寒冷气流影响减弱而南方温暖气流未至,海面的空气层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形成折射的镜面。
蓬莱被称为“仙境”,与蓬莱经常出现的蜃景有直接关系。古人站在丹崖山上,被眼前出现的海市蜃楼所震慑,这本是一种视觉幻象,却刺激了古人澎湃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远离人间苦难的神仙世界。
在蓬莱阁的东侧,沿着丹崖山向南的方向有一座蓬莱水城,周长1.8千米,总面积25平方千米,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原为北宋军事港口“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水城,负山控海,形势险峻。水城只有南北两个门,南门是振阳门,与陆地相连,车马行人可以在此出入;北门为水门,其上建有栅闸,可以控制船只的出入。北门还设有两座炮台,分别处于东西两个方向,以控制附近海面。
三仙山风景区
[紧邻八仙渡海口,同蓬莱阁咫尺相望。景区规模宏大,琼楼玉宇,金碧辉煌,将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的传说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仙山风景区 [紧邻八仙渡海口,同蓬莱阁咫尺相望。景区规模宏大,琼楼玉宇,金碧辉煌,将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的传说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另外还设有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防御性建筑,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一个十分严密的海上防护体系,在我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军,抗击倭寇,蓬莱水城由此而扬名海内外。
【蓬莱阁的“仙风道骨”】
蓬莱阁景色优美,历来都是文人墨客雅聚的地方,蓬莱阁附近到现在还留存着许多文人雅士在观海时对于景色的描绘。作为道教名胜,蓬莱阁一直以来也是道教炼士修真的地方。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等道教宫观建筑都位于蓬莱阁南面,这些建筑都是依照丹崖山走势而建的,它们错落有致,又层层而上,跟旁边的风景及蓬莱阁相互融合,成为一体。
八仙渡海口
[周围海域天高水阔,景色壮观,空气宜人,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千百年来,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让这里成为人们拜仙祈福、浏览观光的绝佳去处。]
八仙渡海口 [周围海域天高水阔,景色壮观,空气宜人,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千百年来,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让这里成为人们拜仙祈福、浏览观光的绝佳去处。]
蓬莱阁东面是苏公祠,东南面是为了观赏东海日出而建的观澜亭,西面则为可以看到海市蜃楼影像的海市亭。海市亭三面无窗,背面临海的地方建有短垣遮护,当亭外海风呼啸时,亭内所燃的蜡烛却不会熄灭,因此又被人们称作避风亭。整个建筑的走势都比较险峻,气势雄伟,其下是奔腾的海浪和缭绕的海雾,真不愧是“人间仙境”。位于蓬莱阁下面的仙人桥,造型奇特,结构精美,传说是“八仙”过海的地方。
根据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人们在蓬莱阁的东侧,与蓬莱阁遥遥相望的地方,填海3.3万平方米,新建了八仙渡海口景区。从空中俯视,景区恰似丫腰葫芦一般。景区内有两处人工池,分别注入海水和淡水,名曰“北海”和“南湖”。景区内竖立着各种雕塑20余尊,道教神仙100余尊奉祀在此。长400余米的环形步廊,梁架间有彩绘174幅,形象地展示了八仙得道成仙的神话传说,引人入胜。
历经风雨沧桑,如今蓬莱阁自然风景区已发展成为以蓬莱阁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崖山)、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为点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并被列为全国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