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故里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北的凫村内,由孟府、孟庙、孟林和孟母林组成。当年孟子就出生在这里,如今这里有一座“孟子故里”坊和一座孟子故宅正殿。正殿的西面有一个“孟母池”,池的西边是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名为“白马河”,河上有一座清末民国初年修建的桥,由18块碑石铺设而成。离桥50米远的地方还有一口“孟母井”,是当年孟母汲水的地方,后人多次重修,清光绪年间立有“重修井台碑”一通,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而覆盖在井口上的石盖仍保存完整。
【亚圣的故乡】
孟府,也称“亚圣府”,是最重要的儒家府第之一,位于孟庙西侧,与孟庙仅一路相隔。孟府始建于北宋晚期,是孟子的嫡系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封建贵族府第,平面是一个长方形,前后有七进院落,楼、堂、阁、室共148间,占地面积约2.24万平方米。大堂就是府第的主体建筑,前面是官衙,后面是内宅,整体布局气派大方,威严中透着典雅。
孟庙又名“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庙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院落五进,有殿64间,共占地4万平方米。位于庙内南北中轴线上的是亚圣殿,它是庙内最主要的建筑。根据史料记载,亚圣殿前后被重修了38次,目前存在的亚圣殿是清朝康熙年间地震后重建的。整个殿有7间,高17米,进深20米,横宽27米,呈歇山式,有两层飞檐,屋顶覆盖着绿琉璃瓦。庙内有大约350块碑碣石刻,古树郁郁葱葱,堪称奇观。
孟林亦称“亚圣林”,是葬埋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位于邹城市区东北12千米的四基山西麓。据林内北宋景祐《新建孟子庙记》碑和孟氏《三迁志》记载,孟子林始建于景祐四年(1037),经元、明、清扩建增修,至清康熙年间已形成占地48公顷的规模。林内树木茂密、古老苍劲,是国内现存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家族墓地之一。1998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林前有狭长的神道,两侧古柏、白杨参天。神道中段有一座石拱桥,桥旁新竖有“亚圣林”行书巨碑,为国内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自拱桥向北是一条石砌甬道,直通享殿。享殿重建于明嘉靖年间,五楹,高大宽敞,是孟氏后裔祭祀孟子的场所。殿内有供案和孟子神位,还有宋、元、明、清碑刻9块,详细记载着历代皇帝祭祀孟子的祭文和孟林修建的情况。享殿后即孟子墓,高大的土冢上面绿草如茵,墓前有螭首龟趺巨碑,上书“亚圣孟子墓”,清道光十四年(1834)重建。
【亚圣的母亲】
孟母墓
[孟母墓位于一片祥和的柏林之中,不大的享殿,不高的坟冢,一如她生前的贫寒、简约和素朴。]
孟母墓 [孟母墓位于一片祥和的柏林之中,不大的享殿,不高的坟冢,一如她生前的贫寒、简约和素朴。]
孟母林是孟子父母的墓地,后人把孟子的功名成就很大程度上归于孟母的三迁教子之功,所以这片地方便称为“孟母林”,孟子逝世后,他的子孙后代都被埋葬在这里。孟母林的外墙是石砌的,林内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元、明、清历代都在此立过石碑。林里神道的尽头是享殿院,这座院子的外墙是红色的,里面有四檐三间,长10米,宽6米。堂后就是孟母的墓碑,这里的碑与坟是分开的,在墓碑西侧50米的地方才是孟母墓,前有供案、石瓶、石鼎。孟母墓的西北方向是孟氏四十五代中兴祖孟宁墓,原来的墓碑立于元至顺四年(1338),但如今已经找不到墓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