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佛坪

大熊猫的乐土

国宝大熊猫,原始森林资源、奇山异水以及珍稀动植物被称为“佛坪四绝”。走进这里,你会惊叹自然是如此和谐美好,那些动物精灵们也会向你展示精彩绝伦的原始森林生活……

国宝大熊猫,原始森林资源、奇山异水以及珍稀动植物被称为“佛坪四绝”。走进这里,你会惊叹自然是如此和谐美好,那些动物精灵们也会向你展示精彩绝伦的原始森林生活……

【大自然的馈赠】

佛坪,位于秦岭中段南坡的山峦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7%,境内群山雄立,竹茂松苍,禽飞兽走,花香鸟语。据清代《佛坪厅志》记载:“佛坪处万山中,向皆深处密箐,人迹罕到。”以活化石著称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地质看秦岭的发育历史及蓝田大熊猫化石的出土,说明秦岭也是大熊猫的重要故乡之一,是目前大熊猫分布最东和最北界。

佛坪东临龙草坪林场,西与洋县,北与周至、太白两县相接,南以金水河上游的岳坝、天娥池为界,鲁班寨是佛坪的最高峰,海拔2904米。这里的山脉走向由北向南逐渐 降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悬崖深谷,大部分地区的坡度在30°左右,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所以各类中山和亚高山组成区内的主要地貌类型。

佛坪虽是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中的一部分,但在地区环境和季风环流的影响下,不但高温多雨,而且还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带。即南部的北亚热带和东部的暖温带边沿,所以气候具有二者的过渡性质。复杂的地貌类型,优越的气候条件,保证了暖温带和亚热带动植物不同地貌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需要,为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一类珍稀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保证。

据调查,佛坪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为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的过渡地带。这里分布的植物有近4000种。其中纤维织物136种,淀粉植物131种,芳香植物116种,树脂及树胶植物9种,药用植物510种。已被列入保护对象的有水杉、连香树、翅果油树、杜仲、银杏、鹅掌楸、秦岭冷杉、金钱槭、领春木、水曲柳、天马、厚朴、山白树、桂花树等近20余种。

佛坪

佛坪

佛坪

佛坪的大熊猫、金丝猴和山茱萸

佛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1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药用价值极高的山茱萸、淫羊藿等植物。

佛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1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药用价值极高的山茱萸、淫羊藿等植物。

由于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植物,为各种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区系组成明显的具有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点。草食性动物有青羊、野猪、金丝猴、羚牛、林麝、鬣羚等。食肉目种类有豹猫、猪獾、青鼬、豹等。北方常见的狼、狐、猞猁亦有分布。据统计,这里的野生动物有300余种,隶属19目、45科。其中大型兽类有4目9科43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华南虎、金猫、金 钱豹、林麝、毛冠鹿、鬣羚、大鲵、青羊等近20余种。鸟类15目36科160余种。其中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金鸡等已被列入重点保护对象。

【秦岭中的大熊猫基地】

1978年,秦岭第一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秦岭中段腹地成立。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境内,面积350平方千米。

全国第三次大熊猫综合调查结果证实,佛坪保护区内野生大熊猫种群密度及野外偶见率均居全国之首。在区内,大熊猫种群数量为97只,在核心区的西河、三官庙地区,平均每1.5平方千米就生活着1只大熊猫。

佛坪保护区为大熊猫保护事业创造了多项第一:首次成功抢救科学史上首次记录的棕白色大熊猫并多次在区内发现棕白体色大熊猫,首次系统拍摄到野生大熊猫争偶、交配全过程视频资料,首次在野外发现黑白体色大熊猫与棕白体色大熊猫的母子关系,首次发现集中连片的大熊猫繁殖洞穴群。

佛坪

佛坪山佛光寺露天鎏金佛像

目前,佛坪保护区作为秦岭保护区群的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幅射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和秦岭腹地众多保护区携手共同创造着保护大熊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奇迹。从全国第二次大熊猫综合调查结果相比可以看到,秦岭大熊猫种群数量在增加,栖息地范围在扩大,潜在栖息地在向现实栖息地转化。

“处万山之中,向皆深林密箐,人迹罕到”的佛坪保护区,远离喧嚣,正是大熊猫的繁衍生息的乐土。在这里,成就着 大熊猫物种继续生存的机会。

【神秘的棕白色大熊猫】

在佛坪保护区,关于大熊猫的故事、轶事,随手可拈,经典之经典,当属“丹丹”。“丹丹”穿着一身棕白色相间的衣裳,传奇般地走进人类的视线。

1985年3月,保护区境内村民吕国友在大古坪保护站辖区内的悬马沟口,发现的一只“不红不黄的花熊”,当即报告了附近的大古坪保护站,当时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正带领学生在大古坪保护站做研究工作,他们及时赶到现场。这只科学史上首次记录的棕白色大熊猫,当时已经奄奄一息,它本能地想爬上身边30厘米左右的坎逃走,但它太虚弱了。

“丹丹”,雌性大熊猫,它的名字,还是潘教授精心取的。丹,有棕之意,寓毛色,且其谐音“单”,意该毛色的个体数量极少,其在大熊猫家庭中颇显孤单。

“丹丹”恢复健康后,于1985年夏天前往西安动物园。1989年,“丹丹”与同样出生在佛坪保护区内的“帅小伙”“弯弯”成婚后成功怀孕,业内同行颇为关注,她的独生子“秦秦”是只黑白相间的大熊猫。

2000年9月8日,30岁高龄(相当于人类的97岁)“丹丹”永远告别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告别了珍爱她如珍爱自己的人们在西安动物园亡故。2000年9月10日,阔别家乡15年的“丹丹”的遗体回到佛坪保护区,保护区将她的皮制作成一头栩栩如生的大熊猫标本,在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展出,被推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前来佛坪保护区的贵客,将有机会看到当年的“金发公主”的影子。

上一篇:黄河蛇曲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