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咸阳城南流过滚滚渭河水,那河面无比宽广,像一幅徐徐舒展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文明前进的脚步,留驻了文化的内涵,描绘了咸阳远古的梦寐和之后的繁荣景象。咸阳城北,茫茫的毕郢塬横卧,那里土层深厚而且肥沃,好像讲述着秦汉的盛衰,吟咏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伟大的创造。读咸阳,就像打开那幅厚厚的历史画卷,只有拂去岁月的灰尘,才能浮现咸阳灿烂的历史文化,那么光彩夺目、异彩缤纷。
咸阳城南流过滚滚渭河水,那河面无比宽广,像一幅徐徐舒展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文明前进的脚步,留驻了文化的内涵,描绘了咸阳远古的梦寐和之后的繁荣景象。咸阳城北,茫茫的毕郢塬横卧,那里土层深厚而且肥沃,好像讲述着秦汉的盛衰,吟咏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伟大的创造。读咸阳,就像打开那幅厚厚的历史画卷,只有拂去岁月的灰尘,才能浮现咸阳灿烂的历史文化,那么光彩夺目、异彩缤纷。
【赫赫秦都】
咸阳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渭河穿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大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的泥土中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空气中散发着灿烂悠久的文明气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都之地,咸阳的那2350多年的建城史。
咸阳北塬上的陵冢
咸阳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之前,这里就出现了原始社会的村落。之后,周人曾在咸阳一代长期活动,留下了颇为丰富的文化遗迹。后来,秦孝公将国都迁至此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在此建都,使它赢得了“中国第一帝都”的美誉,并影响了后世的周秦雄风。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封建王朝的京畿重地,咸阳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地。咸阳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重要的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金字塔之都”,它以“秦都”、“帝陵”、“明城”闻名于世。
咸阳博物馆藏唐代三彩胡人牵马俑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上,咸阳以它的魅力闪烁过灿烂的光辉。如今,咸阳以它独特的文物典藏,丰富的文物品类,被美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咸阳现有文物2106处,古 遗迹就占了825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壁画等文物竟高达5.5万件。
咸阳的古遗迹和古建筑之美均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咸阳尹家村遗址有陕西最大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原始村落遗址;长武县城有目前中国仅存的三座唐代大殿之一的昭仁寺大雄宝殿;明清建筑的代表作崇文塔、文峰木塔、北杜铁塔均屹立在咸阳城下。
西周的青铜器之最,秦朝的砖瓦之雕,西汉的陶器之美,唐代的石刻之精、墓室壁画、三彩俑,在咸阳都能找到它们的精彩之处。
咸阳周陵
【汉唐陵冢星罗棋布】
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赞道,咸阳和罗马是“照耀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两盏明灯”。所以,如果世人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视为西方古文明的灯塔,那么,秦汉文明就是我们东方文明的那座灯塔。如果想探索东方文明的深邃历史和文化韵味,那么,咸阳五陵塬畔最适合不过的了。
在咸阳有这样一首民谣:“三原的桥,泾阳的塔,高陵的牌坊一枝花,赛不过咸阳的冢疙瘩。”五陵塬的帝陵及陪葬墓 举世无双,在清末《咸阳县志》中曾有记载,这里墓陵达900多座,现存262座,形成了咸阳独特的一处人文景观。
“不游兵马俑,等于没有到中国;不看汉帝陵,等于没有领略中华文明。”五陵塬位置优越,风光秀丽,被封建君王视为风水宝地,成为皇家陵园的首选。咸阳北塬集中分布着西汉帝陵,西汉的11位皇帝先后都被葬在了咸阳,外表酷似金字塔形成一字排开。
地上的墓陵是一处处伟大的人文景观,从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可以清晰地看出,咸阳北塬堪称一座宏伟而巨大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在咸阳博物馆展出过杨家湾出土的汉兵马俑阵后,其严整的军阵、完美的造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咸阳城也被称为“中国地藏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龙潜前来参观,曾留下诗篇:“人马三千排咸阳,古物满馆真琳琅,出土盖过十六年,愧杀当年楚霸王。”
咸阳博物馆
【秦汉文化,起伏史诗】
华夏文化,秦汉为基。咸阳的历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交响史诗,秦汉文化就是那最为浩荡的一篇华丽乐章。从咸阳开始的秦汉篇章,延续至今,不断发扬光大,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一直为世人推崇。
大佛寺大佛
陵霍去病墓前石刻马踏匈奴
陕西咸阳出土的汉兵马俑
在这浩瀚篇章中,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篇章,在昭陵,有中国最大的碑林,那坐落其中的70余座书法名碑被世人誉为“中国书法的艺术宝库”。茂陵石刻以简洁粗犷的造型,大胆新颖的创意,细腻精准的雕刻吸引了人们,被列为国宝。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莫过于那昭陵六骏,它被视为中国石刻的艺术典范,唐王李世民的千古功勋在此得到了最好的记录。抚摸这块块石碑,它们闪现的不仅是历史,还有伟大的文化篇章。
秦汉文化的篇章遗留的不仅是建筑的体现,在精神上也得到了宗教艺术的熏陶。咸阳的宗教文化更为深远,西北民间有句谚语“彬县有个大佛寺,把天磨得咯吱吱”。彬县大佛寺的主尊高达20米,可称“西北第一大佛”。
秦汉文化依旧遗留在这座城市,而咸阳也仍然用自己的方式来惦念着昔日的光辉。《史记》中有记载,认为“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从秦开始他们就以黑色为贵,咸阳人至今仍爱黑色,似乎只有那黑色才能穿出来他们的风采。
彬县大佛寺
彬县大佛寺在唐代为应福寺,后改称庆寿寺。彬县大佛寺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虽然受到了人为的、自然的多种破坏,但仍不失为中国唐代佛教艺术的典范之作,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石刻艺术明珠。
彬县大佛寺在唐代为应福寺,后改称庆寿寺。彬县大佛寺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虽然受到了人为的、自然的多种破坏,但仍不失为中国唐代佛教艺术的典范之作,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石刻艺术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