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天津文庙

卫学遗迹

文庙,又称孔庙,本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天津文庙自创立之日起,就与天津卫的“卫学”合为一体,密不可分。文庙是天津卫学起源之所,它的建立,标志着天津正式开始进入国家教育体系。

天津文庙

【天津卫学,始于文庙】

天津文庙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内大街,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是天津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府县制合一的古建筑群,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永乐年间,天津开始设卫建城,渐具规模。三卫戍守士兵逾万人,再加上随军的家属,人口数量颇为可观。但天津初建城,各项设施缺乏,学校教育尚处在空白之中。且城中主要以军人为主,尚武轻文之风气十分严重。军人子弟缺乏系统的管教,经常发生口角和械斗,已成为社会问题。当时天津左卫指挥使朱胜对此现象非常重视,奏请朝廷解决戍边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天津建立官办学校。因天津建制为卫,故称“卫学”。

明正统元年,在位的皇帝为英宗。有人将他的即位看成是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开 始,然而对天津卫学而言,却是一个全新的开端。朝廷为了安抚军心,特下令,凡有武卫之处,都要设卫学。朱胜献出了自己的一处私宅,作为天津卫学的始发之地,因明代规定,官办学校必须建在文庙之内,故此处便被建设成为天津文庙。文庙既可供学生读书,又要祭祀儒家始祖孔子,故卫学又称儒学。天津的娃娃们终于有了可以读书写字,接受教育的地方。

【尊孔重儒,灵秀之地】

到了清朝,天津改卫为州,后又升为府,另置天津县。卫学改为府学。文庙改为府庙。但由于天津府县官员不能同地祭孔,故又在府庙以西另建县庙,县庙西修建县学,形成了今日天津文庙珍贵的府县并列的格局。府庙与县庙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规格略大。

天津文庙在明清都经过多次修缮,形成今日之规模,占地约1.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沿承了中国传统的四合宫殿体系,由牌坊、礼门、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部分组成,这些建筑呈对称排列,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

有些建筑乃文庙特有,含义深远,文化气息浓厚。如泮池,来自于《周礼》的“辟雍”,意为周天子所设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在泮池边,如同进入了古代的最高学府。而“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明,从棂星门下通过,便可得到神灵庇佑。大成殿为祭孔正殿,是文庙的主体。殿内有孔子及一些哲人弟子的排位,彰显出儒学后继有人、济济一堂的盛况。旧时每年在此都要举行祭孔活动。

1991年,天津文庙成立了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孔子生平、祭孔乐器,这些珍贵的藏品闪耀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之光。定期在此举办的“祀孔大典暨乐舞主题表演”已是天津影响力甚广的文化旅游招牌,游客在观赏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品味纯正儒学之美。

昔日少年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依稀在耳畔回响。天津文庙曾为国家输送了多少栋梁之材。至今文庙内还设有“状元香”、“心愿卡”等项目,让学子和家长寄托美好心愿。时空对望,学子的希望却没有变,如同一直攀爬着一座人生路上的高峰,虽付出了许多汗水,但只有登顶的一刻,才能体会到风光无限。

天津文庙

天津文庙左右两侧矗立的“下马碑”

上一篇:玉皇阁
下一篇:天津清真大寺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