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玩
相声是众多的传统曲艺中,在当代传播最广,群众最喜闻乐见,接受度也最高的一种艺术形式。电视上的重大晚会总少不了相声,茶馆剧场也会有相声专场。提起相声,就不得不提起天津卫。当年马三立老先生的一句“逗你玩”,逗乐了几代人,也让本就名声在外的天津相声再次大放异彩。
【最哏不过天津卫】
九河下梢的天津卫,语言文化称得上是一大特色。天津话妙趣横生,诙谐幽默,天津人都是天生的逗哏,脑袋转得快,嘴皮子更利索,张嘴就是段子,妙语连珠,经典比比皆是,特别生动形象。也正是这样的土壤,才让相声这门语言艺术在天津发扬光大,并涌现出众多杰出的相声大师。
相声是一门民间传统曲艺,扎根于民间,语言与表演都非常的生活化,讲究的是“说、学、逗、唱”四门功课,广泛吸收口技、说书之所长,以此来造笑料,抖包袱,引听众发笑。相声的内容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有歌颂赞扬的,有鞭挞讽刺的。起源于北京,早期流行在京津冀地区,后来渐渐普及到全国,甚至海外。
相声真正成为一门表演形式是在清朝末年,但那时还被看作是低俗艺术,登不得大雅之堂,北京地区的一些民间艺人只能在天桥附近卖艺, 有单口的,有对口的,给点钱就说上一段,博劳动人民一乐。被称为相声界祖师爷的朱绍文,艺名“穷不怕”,是清末“天桥八大怪”之首,他们在表演实践中创作了很多的新段子,丰富了相声的内容,为相声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相声逐渐开始走入茶馆、剧社、电台。
天津虽然不是相声的故乡,但是在相声走向成熟和繁盛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天津是曲艺之乡,又是漕运码头,群众基础深厚,人人能逗哏个个会段子,没点真本事绝对镇不住场,促使相声艺人不得不对自己严格要求,同时还有四面八方跑码头的江湖艺人,能广泛吸取各地曲艺表演艺术的精华。从清末到20世纪初,是相声在天津的兴起和繁荣阶段,京津两地的相声艺人频繁往来,天津是北京相声演员的必到之地,甚至一个新段子,得先在天津卫开场,把天津人逗乐了,才能再在其他地方登台。许多当时著名的相声演员,也是相声界的前辈大师,如张寿臣、侯宝林等都是在天津演出多年,千锤百炼后才成名,并走向全国的舞台。
天津成为培育相声艺术的沃土。天津人发自真心地热爱相声,相声也在成长的过程中为天津人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天津相声界代表人物马三立(前中)和范振钰(后右二)孟凡贵(后右一)等人合影
中国曲艺家协会相声艺术委员会主任常贵田在天津相声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发表演讲。
【天津相声群英荟萃】
天津人是打小听相声长大的。天津相 声地方特色强,带着天津人的“哏”劲,既注重传统的古朴气质,又带着平民市井化的插科打诨。正是在这种全民懂相声的氛围中,20世纪初天津河北鸟市的声远茶社和东兴市场的连兴茶社迅速崛起,不断壮大,成为天津相声的两大摇篮。多少著名的相声演员都从这里的小舞台走出来,继而在全天津,乃至全国都家喻户晓。像张寿臣、马三立、常宝堃、常宝华、马志明、苏文茂、高英培、常贵田、郭德纲,等等,都是天津为国家贡献的杰出的相声名家。其中观众最为熟悉,在相声派系里也较有代表性的当属马三立和郭德纲,一老一少,两位不同时代的领军人物。
马三立从小就生活在天津,一直活跃在天津的相声舞台,不但是天津相声的代表,更称得上是相声界一代泰斗级人物,高山仰止,德艺双馨。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无论是前期讽刺性极强的对口,还是后期脍炙人口的单口小段,马派相声都渗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马老不疾不徐的语调,不温不火的态度,很像一个旁白的讲述者,完全不需要用力,便带你进入了一个故事情节中,并且一个劲琢磨,那后来怎么样呢,正全神贯注的时候,马老却出其不意地甩出一个大“包袱”,一下子把你给逗乐了,并且他的“包袱”是越回味越可乐,断断续续能乐上一天。爱听相声的人没人不知道他那个最经典的段子《逗你玩》,就几分钟的故事,简单的场景,三个人物,那一声怯生生却又充满急切的“逗你玩”,把人逗得前仰后合,将马派相声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20世纪90年代后,相声进入了一个发展迟缓,甚至是衰落的时期,而一批新星的涌现,为这门传统艺术的繁荣又作出了贡献。这批新人中,郭德纲和他的黄金搭档于谦都是天津人。郭德纲从小便开始学习评书、京剧、相声,后来来到北京发展。他的头脑敏捷,语出如珠,基本功扎实,有自己独特的杂糅的表演风格,传统段子和新段子俱佳。与马老不同,他的性格张扬,表演时语速极快,几句话就抖个“包袱”。而这也正迎合了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听众的品位,经过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为相声艺术的复兴洞开天地。经他一手创办的德云社,打出了让相声回归剧场的旗号,不但表演相声,还有评书、快板等多种形式,吸引了更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熟悉并热爱传统艺术,为剧场曲艺的发展又辟新径。
马季与马三立在台上表演相声
郭德纲(左)和于谦(右)在说相声
【市井艺术回归民间】
相声本就是一门市井艺术,现在它仍旧活跃在天津的市井当中,是天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电视上相声的颓势不同,近些年天津小剧场、茶馆的相声表演却异军突起,广受欢迎。尤其是德云社大红大紫后,也推动了天津茶馆相声的进步。其实这也是传统相声最正统的传承。对相声而言,并非变革,而是回归。
茶馆是老百姓闲坐的地方,在这儿说的和听的,情绪都极为放松,更容易产生共鸣,抖出“包袱”应有的效果。天津的相声艺人众多,大小的茶馆剧场都有演出,平时来这里听听相声,或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是天津人钟爱的时尚休闲方式。现在相声的演出在天津异常火爆,平时晚场就经常满座,到了周末,不但本地人满怀热情地来捧场,连北京人都把天津相声一日游列为新兴的短途旅游日程,台底下座无虚席,每场演出都要加座。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新人类中这么受欢迎和追捧的程度实属罕见。相声,已经成为天津人休闲娱乐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笑一笑,十年少。在紧张繁忙的生活间隙,来趟海河边,喝着茶水嗑着瓜子,听听正宗的津门相声。放下包袱,卸下重担,在笑声中彻底地释放情绪。天津相声,就是逗你玩。
天津谦祥益文苑,尹笑声(右)与黄铁良(左)表演相声
天津相声博物馆内的相声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