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油麻地

再现香港的传统生活

油麻地位于香港九龙半岛西部,弥敦道北端,与旺角紧密相连,连同旺角、尖沙咀一起组成九龙半岛油尖旺区的核心地带。这里的居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香港的传统生活方式,令油麻地一带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

【旧韵遗风】

根据油麻地天后庙同治九年(1870)所立碑记,当时油麻地被称为“蔴地”。到了光绪元年(1875),天后庙前的土地成为渔民们晾晒船上麻缆之处,经营补渔船的桐油及麻缆商店也相继在那里开设,所以改称为“油蔴地”。1873年,当地的差饷收册记载,油蔴地除了经营船只维修、麻缆、桨橹、铁匠及木材的店铺外,还有经营杂货、理发、米店、妓院、鸦片、长生店、仪仗花桥等五花八门的店铺,非常兴盛繁荣。后来,民间渐渐将“蔴”字简化,约定成俗改称为“油麻地”,当地铁在此设站以后,油麻地便正式成为通用名称。

油麻地

油麻地警署于1893年落成,原位于上海街及众坊街交界,后迁至此处。油麻地警署是爱德华式建筑,警署楼高三层,左右两翼合成一个钩形,门廊为传统的圆柱门廊。油麻地警署现已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与香港其他旧区一样,这里的建筑大都以地下和二楼经营商铺的楼宇为主,楼宇的其余楼层作为住宅。因历史悠久,油麻地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和著名景点,如成立于1911年的九龙第一所医院—广华医院、油麻地戏院、俗称“红砖屋”的油麻地抽水站宿舍、油麻地警署、香港最著名的庙街夜市、俗称榕树头的油麻地休憩公园、玉器市场、果栏等,非常具有特色。

位于上海街的厨具一条街极富烟火气息。整条街的商铺几乎都在经营厨具,大型酒店电器、烤箱、炸炉、搅拌机、家用小模具、烘焙工具等一应俱全,这里的所有商品可以批发也可以零售。有的店家为了招揽顾客,现场演示工具的使用,烘焙食物的香气飘散开来,在大街上就能闻到,引得无数人驻足停留,纷纷前来选购自己心仪的厨具。

油麻地

油麻地天后庙是香港九龙半岛规模最大的天后庙,位于油麻地庙街近众坊街一带,现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一级历史建筑。

位于油麻地佐敦南部的宝灵街,建于1887年,以第四任香港总督宝灵命名,也是九龙半岛第一条以港督命名的街道。这条街以专门定制中式旗袍、花鞋、手袋等衣饰远近闻名,街上林立着大大小小的手工制衣店和改衣店。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手工制衣店已所剩无几,但却仍然是港人定制旗袍等中式服装的首选之地。看着老师傅一针一线认真地缝制衣物、手工盘制衣扣,怎能不感受到浓浓的古韵情怀!

油麻地

庙街小吃

油麻地

宝灵街上还有一家非常著名的手工鞋店,店主是明星们的御用鞋匠。因为手工出色,店主几十年来得到很多当红明星的青睐,鞋店的名册上记满了明星的名字,这也吸引了很多人慕名前来定制。

【平民夜总会】

油麻地的庙街因附近的天后庙而得名,以庙前的榕树头花园为界,分成南北两段,早期以出售男性服装为主,有“男人街”之称,如今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闻名,是香港著名的露天市场。

每天从下午两点开始,庙街便有摊档陆续开市,到了黄昏,渐渐摆满出售各式各样货品的摊档,这里的摊档上陈列着各类古玩、旧货、服饰、手表、光碟、二手电器、尼泊尔饰品、纪念品等,品种丰富,价格便宜。

入夜后的庙街热闹非凡,素有“平民夜总会”的称号,是香港“愈夜愈精彩”的代表地之一。除了密密麻麻的摊档,庙街一侧摆起了各种特色小吃的摊档,经营地道的香港小吃、烧烤、火锅等,此时的庙街变成了著名的美食天堂,引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趋之若鹜。

在庙街的古榕树下,时常聚集着一些民间艺人,他们有的表演传统粤剧,有的跳舞弹琴,还有一些相士娓娓道来,为人指点迷津……整条庙街处处洋溢着老香港平民的生活气息。许多著名电影都以庙街为背景或题材,如《胭脂扣》、《庙街故事》、《庙街皇后》、《庙街十二少》、《新不了情》、《食神》等,呈现出独特的香港文化风情。

【著名的玉器市场】

位于油麻地甘肃街及炮台街交界的玉器市场是香港著名的玉器市集,也是香港最具规模的玉器批发及零售集散地。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玉器可以驱邪避祸,永保平安,不管自用还是送礼都是上佳之选,所以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经营玉器的商区,但像香港玉器市场这么大规模的却很少见。

香港的玉器店铺初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由一批来自广东的玉器商人在油麻地广东道一带开设的。起初玉器店并不多见,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的玉器热,玉器店铺一度超过300家。玉器市场于1984年开始营业,由东西两个相连的场地组成,东面场地约有340个档位,西面约有80个档位,全部以售卖玉石、水晶类工艺品为主,也出售外形跟普通石头一般的原石,内藏玉石质量如何,则需要考验买家的眼光了。

油麻地

玉器市场摊位前挑选玉制品的顾客

市场上的玉器种类非常丰富,从罕见的翠玉雕刻古董到小巧便宜的玉器饰物一应俱全。销售量最多的戒指、手镯、装饰玉器等比比皆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玉器收藏者。这些玉制品的定价从数元至数十万元不等,许多小玉石制品只需数十港元就能买到,是选购廉价玉器纪念品的好地方。

“议价”是玉器市场上独有的风景。如果遇上识货的买家,就会上演一场讨价还价的“文明战役”,引得路人纷纷围观。为了保守商业秘密,不让别人知道成交价,卖家往往用物品遮住自己的手,伸着手指,用既特别又专业的手势议价,直到顺利成交。

此外,在市场西面的场地,还有10余果栏,个代人写信的档位,为需要的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如中国书法、代写中英文信件、填写申请表格或报税单等,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古老行业,很多人只有在老电影中才能见到,所以每逢档主接到业务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在旁边围观。

【果栏的日与夜】

油麻地果栏建于1913年,常简称“果栏”,是香港主要的水果批发市场。起初,这里只是一间间草棚搭成的商铺,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户才开始兴建固定楼房,逐渐形成如今多幢一两层楼高的砖石建筑。最早落成的“福和果菜栏”和“秀和栏”构造特别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装潢和间隔,只用一根根铁棍支撑,随处摆放的货物看起来就像一个货仓。1952年,石龙街一带又建成了16个面积相同的果栏,近年又加装了升降机,方便存放生果。

油麻地

玉器市场内排列着整齐的摊位,摊位上尽是琳琅满目的各色玉制品。在一个售卖古玉的摊位前,一位玉石爱好者正聚精会神地拿着仪器端看一块玉制品。

油麻地果栏近百年来都是香港和九龙市区的水果批发集散地,果栏约有200个水果摊档,每天凌晨4~6点进行水果批发、竞投、交易、转运等工作。每到营业时间,堆满水果的小街上便充斥着阵阵果香,叫卖声、货车出入声不绝于耳,一个个忙碌的营业员挥汗如雨。据了解,这里每天售出的5万箱水果中,约有60%的水果来自中国内地,其余主要来自美国和东南亚。

白天的果栏像是一座渺无人烟的空城,偶尔在一间间紧闭的果栏铁闸后面,传出一阵搓麻将的声音,几只麻雀在遍地的果皮和包装纸屑上叽叽喳喳地跳来跳去,喧闹了一夜的果栏安静得像一个沉睡的老人。

在遍地摩天大楼、霓虹闪亮的都市中,用铁皮帆布或简易木板搭建而成的果栏与随处可见腐烂生果的狭窄小巷显得格格不入。虽然政府有意拆建,但在商户们的坚持下,这片古旧的老地依然矗立在油麻地。2009年12月18日,果栏被评定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无论将来是否搬迁,这个地方都见证了一代水果批发商的辛苦岁月。

油麻地

果栏两侧的街道旁,整齐地码放着成箱的水果,只等凌晨时分,各地水果批发商的到来。

上一篇:尖沙咀
下一篇:九龙塘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