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的世界级高楼、霓虹飞舞的香江夜色、时尚快捷的生活气息,再加上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快速腾飞的经济产业,怎么看,香港都是一个充满奇迹和神话的繁华都市。在这里,人们可以获得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享受,可以浸淫在摩登社会的物质享乐中,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它的惊艳魅力,足以使其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
无论是享有“香港的华尔街”之称的中环,还是商厦林立的湾仔区,还是购物天堂与美食基地的铜锣湾、尖沙咀,抑或体现港人生活的旺角、油麻地、九龙塘、天水围,都是香港这座繁华国际大都市的见证。
150多年以前,湾仔区是香港岛北岸线的一个海湾渔村,因为地势较低,又被称作下环。当地人主要居住在今天的皇后大道东大王东西街一带,大部分以打鱼为生,他们经常在出海前去洪圣古庙里祭祀神灵。洪圣古庙当时是渔村的一处制高点,站在此地即可俯瞰整个小港口。 19世纪中叶,清朝战败后,香港岛沦为英国殖民地。...
有“香港华尔街”之称的中环是1841年英国入主香港后最先开发的地方。后来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这里曾多次进行填海扩地工程,著名的皇后像广场、立法会大楼等,都是当初填海工程的成果。由于英国人曾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兴建多条主力干道,因此有大批达官显贵将自己的办公、生活地点选在此处,将这里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地点,所以在众多的现代化摩...
铜锣湾位于香港岛中心北岸之西,湾仔以东、北角以西,横跨湾仔区和东区,最初名叫盐船湾,后来当地人发现此地的海岸边极像一个巨大的铜锣,遂把此地更名为铜锣湾。19世纪末,人们在往来香港岛的东西两端时,需要绕路而行,或者坐船经过铜锣湾,交通十分不便。当时香港正值英国统治时期,英国人遂在此建起了一条连接海湾的海堤,取名高士威道。...
旺角位于九龙半岛西部,地处弥敦道北端,属于九龙一带早期发展之地,它与油麻地、尖沙咀一起组成九龙半岛油尖旺区的核心地带。 古时候,因为这一带芒草丛生,地形又像一只探入海里的巨型牛角,遂被称作芒角,附近的村落亦取名芒角村。清朝时,芒角更名为望角,1860年随着九龙半岛一并被割让给了英国,英国人称...
许多大陆游客、海外游客都把香港视为购物圣地之一,尖沙咀便处于这片圣地的中心。它地处九龙半岛南端,属于九龙油尖旺区,北以柯士甸道至康庄道为界,与香港岛的中环及湾仔隔着维多利亚港相望。尖沙咀就像一块散发着无穷魔力的巨大磁石,吸引着无数购物达人心甘情愿地挥金撒银。若说这块磁石上的吸金热点,那么海港城、北京道一号、DFS环球免税...
根据油麻地天后庙同治九年(1870)所立碑记,当时油麻地被称为“蔴地”。到了光绪元年(1875),天后庙前的土地成为渔民们晾晒船上麻缆之处,经营补渔船的桐油及麻缆商店也相继在那里开设,所以改称为“油蔴地”。1873年,当地的差饷收册记载,油蔴地除了经营船只维修、麻缆、桨橹、铁匠及木材的店铺外,还有经营杂货、理发、米店、妓院、鸦片、长...
20世纪2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规划九龙塘一带。当时,他们参照了英国规划师霍华德提出的“田园都市”之概念,首次在全港打造第一个低密度住宅区。按照规划方案,这一带将是一个交通便利、自给自足的中型工商业市镇,香港政府还特意规定,此地最高地积比率为0.6,最高建筑不超过三层。此次规划原打算在5万多平方米的地块上兴建250幢独立或半独立、附...
与后海湾其他地区相同,天水围最初是一片荒凉的沼泽湿地及浅水低地,后来有渔民在此掘地筑堤建起鱼塘,渐渐形成以养鱼为生的渔村。1982年,政府收购全部天水围土地,五年后正式启动建设天水围新市镇的庞大工程。 建成后的天水围新市镇以天华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区,最初的建设集中在南面的发展区,基础设施完善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