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袖中繁鼓,仙仙登绮墀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生活的一部分,音乐响起来,人们在赛乃姆中自由活泼地跳舞,没有固定的舞蹈姿势,没有年龄的界限,没有男女的区分。在这里,可以一人独舞,两个人对舞,三五个人一起跳舞,可谓舞者不歌,歌者不舞,一切节拍都随着音乐的不同而变得绚丽多彩……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生活的一部分,音乐响起来,人们在赛乃姆中自由活泼地跳舞,没有固定的舞蹈姿势,没有年龄的界限,没有男女的区分。在这里,可以一人独舞,两个人对舞,三五个人一起跳舞,可谓舞者不歌,歌者不舞,一切节拍都随着音乐的不同而变得绚丽多彩……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喜欢的一种民族舞蹈,它流传在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历史源远流长。赛乃姆在维吾尔族语言中的意思是美女、美人、神像,寓意它舞姿的美好与漂亮,也用来做美丽姑娘的名字。最初,赛乃姆属于南疆的绿洲,那里文化发达,民族集聚。而维吾尔族的古典音乐木卡姆在赛乃姆形成过程中,就汲取了赛乃姆中的元素。
从南疆的喀什到东疆的吐鲁番,再到北疆的乌鲁木齐,各地维吾尔族地区中都广泛存在着赛乃姆这一乐舞艺术,如伊犁赛乃姆、刀郎赛乃姆、喀什赛乃姆。每个地方虽然都存在着赛乃姆这一音乐形式,但各地风格略有不同,而且它们的音乐舞蹈和服饰都不相同,但人们已经习惯了在赛乃姆前面加上名称,以来分别地域音乐的不同。
赛乃姆的历史颇为久远,维吾尔大型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吸收了民间流传的音乐元素,成为木卡姆大曲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些流传的因素又独立成章,在各个绿洲流传,被人们所喜爱和追捧。
赛乃姆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民间,人们常常举行各种聚会。在聚会里,人们对诗、唱歌,举行一些风俗习惯相互结合的群众性娱乐形式,常见的节日很丰富,这里的人们喜欢聚会,且喜欢在聚会中表现自己。在那热情的节目中,有丰收麦西热甫(麦西热甫是一种舞蹈和娱乐活动形式的名称,指那种有众多人员参加以歌舞为主的大型自娱自乐活动)、喜庆麦西热甫、郊游麦西热甫、迎春麦西热甫、迎客麦西热甫等,不仅如此,在举行婚礼和日常亲友欢聚时,都要跳赛乃姆。在演奏的过程中,手鼓是赛乃姆中重要的乐器,在敲打时,既要控制好速度,又要以响亮而流畅的鼓声来渲染氛围,以鼓舞人心。
根据《突厥语大辞典》中的记载,赛乃姆指的是“赛兰木”,它原是中亚一带的地名。早在16世纪,赛兰人迁徙到新疆库车,他们的原居国就是古时候的康国乐与安国乐的故乡。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以“胡旋舞”、“柘枝舞”而闻名于世。通过那次遥远的移民,自然地也把舞蹈和音乐带到了新疆,并与龟兹地区的舞蹈相互融合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赛乃姆”是在库车这里形成的,因而保留了新疆许多古典的舞蹈,比如“弄目”、“移颈”、“弹指”、“跷脚”等,纵观龟兹壁画中的绘画艺术,可以看出其中有许多重合的地方,这也可以说明赛乃姆是一种融合的文化和艺术。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诗歌中大赞赛乃姆,刘梦德也曾在观赏完西域的柘枝舞后写下了举世名篇,“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妍舞步奢。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画庭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诗人笔下的赛乃姆是西域舞蹈的代表。
2010年10月19日,新疆喀什泽普县维吾尔族农家的婚礼上,男女客人便在主人的院内或客厅里,跳起民间舞蹈“赛乃姆”。
2010年10月19日,新疆喀什泽普县维吾尔族农家的婚礼上,男女客人便在主人的院内或客厅里,跳起民间舞蹈“赛乃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