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布达拉宫雄冠世界的雪域明珠

站在世界之巅,哪怕只是一棵小草,也能享有万众仰首的荣光,更何况是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宫堡建筑群?布达拉宫,既像是登临宝座的千年王者,威严庄重气度逼人,令任何一座建筑都不敢与之比肩,又像是一颗雄冠世界的硕大明珠,在莽莽雪域上含光吐艳,辉耀四方。

【历经劫难的千年宫殿】

位于拉萨市西北海拔3700米的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如一枚施放魔力的巨大磁石,不管身处西藏的哪个角落,人们虔诚叩拜合拢的手掌永远指向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雄伟的雪域宫殿。布达拉宫曾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现在已成为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标志,1961年它入选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跨进世界文化遗产之列,2013年又成为西藏首个5A级景区。

布达拉宫的诞生,与青藏高原上的伟大英雄松赞干布息息相关。7世纪时,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建都拉萨,为了迎娶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在此建起初期规模并不宏大的红山宫。随着王朝的强大兴盛,这座宫殿渐渐成为松赞干布号令吐蕃的政治中心,整体规模也日益扩大,成为外有3道城墙,内有999间宫殿、1间修行室的庞大建筑群落。不幸的是,红山宫后来遭过两次致命打击:一次是在赤德松赞时期遭遇雷击,部分宫殿建筑被毁,另一次是在吐蕃王朝濒于崩溃时,频繁战乱将其他大部分建筑损毁,只留下两座破败的佛堂,即法王殿和圣者殿。昔日的辉煌荡然无存,红山宫迅速衰败,规模也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其后800多年里,由于萨迦政权、帕竹政权、噶玛政权都未能在拉萨建都,红山宫一直没有得到振兴,只是作为一处宗教活动场所举办过几次讲经等佛事活动。待到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在蒙元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甘丹颇章政权,拉萨遂才再度成为西藏的政治、宗教、经济与文化的中心。

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主持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宫殿,三年之后,待到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落基本落成,他便将政权中心移至此处。因为红山在当地藏传佛教的人们心中犹如观世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五世达赖喇嘛遂为宫殿取名为“布达拉宫”。“布达拉”源于梵语,是佛教圣地“普陀”的音译,意即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任司第巴之职的桑结嘉措于1690年至1693年主持修建红宫配套建筑群,基本形成了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那时,除了本地工匠,清政府和尼泊尔政府均派出匠师参与施工,每天仅施工者就多达7700人。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直到193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布达拉宫的重建和增扩工程才算全部完成,它从最初始于爱情的红山宫终于蜕变成一座真正由宫殿、佛堂和灵塔殿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多层建筑群。

【绽放新颜的佛教圣地】

经过1300多年的风云变幻,布达拉宫从最初的爱情元素到今日的佛教圣地,已彻底褪去旧貌换了新颜。远观这座雪域圣地,那地处海拔3750米以上、分为13层、通高110米、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庞大宫堡建筑群落在阳光普照下越发庄严神圣。置身其中细细观察,它的主体建筑可以分为白宫、红宫与其他附属建筑。

白宫因为外墙白色而得名,共有七层,横贯布达拉宫两翼。它在红宫的下方与扎厦相连,扎厦位于红宫西侧,是普通喇嘛的固定居所,最多时这里居住着25000多名僧人,因为扎厦的外墙也是白色,所以也被纳入了白宫。白宫可以说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以前常被用来作为处理政事的场所,1949年后也曾作为西藏政府机关驻地。白宫里最大的殿宇是位于第四层的东大殿(措钦厦),该殿面积717平方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方悬有清朝同治皇帝亲笔书写的一块匾额“振锡绥疆”,布达拉宫的一些重大活动比如达赖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第五层和第六层是达赖喇嘛的办公用房,第七层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用房,如著名的“日光殿”。日光殿是达赖的寝宫,殿里有一部分屋顶可以敞开,白天阳光直直射入,晚上再用篷布遮住,故此得名。这间寝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是原殿,东日光殿是仿造殿,二者大体相似,均有设施豪华的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是十三世达赖和十四世达赖生活起居与处理政务的地方。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与白宫连为一体,因为外墙为红色而得名。这里最著名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八座灵塔殿,分别属于五世、七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大小不一,最大的是五世达赖灵塔殿,这座殿高为3层,由16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它的西大殿是红宫里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面积为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匾额“涌莲初地”,匾额下方是达赖宝座。灵塔殿里最具特色的是绘有698幅精美的壁画,其内容大多与五世达赖的生平有关。红宫的西部还有一座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它就是建于1936年十三世达赖灵塔殿。这座殿堂里除了灵塔,还供奉着两件宝物,一件是银制的十三世达赖像,另一件是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器“曼扎”。

红宫里最古老的建筑是经历过雷击与战火的法王殿和圣者殿。法王殿以前也叫法王洞,处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下方正是红山山尖,据说这里曾是松赞干布静修之地。现在殿里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与众臣们的塑像,还有少量炉灶、石锅、石臼等吐蕃时期的遗物。圣者殿里供奉着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这亦是缘于观世音菩萨为松赞干布的主尊佛。

红宫最高处是三界兴盛殿,内存经书万卷,供奉着耗资万余两白银铸就的十一面观音像和清朝皇帝的画像。自七世达赖之后,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达赖喇嘛都要来此朝拜。

为了保存各式达赖法体塑像和众多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以及大量文物珍品,红、白二宫不断扩建,廊道交错,殿堂林立,精美的壁画和华丽的陈设随处可见。布达拉宫不但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还成为令无数人神往的宗教和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布达拉宫雄冠世界的雪域明珠

壁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布达拉宫雄冠世界的雪域明珠

红宫世袭殿释迦牟尼及达赖喇嘛像

布达拉宫雄冠世界的雪域明珠

气势恢宏的白宫

布达拉宫雄冠世界的雪域明珠

红宫的白玛草墙

白玛草是西藏一种独特的建材,其采集很难,制作复杂,一般藏民家是用不起的,只有达赖、贵族才用得起。布达拉宫上的白玛草墙是古代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

【藏族文化的巨大宝库】

布达拉宫本身就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建筑精品。这座宏大的建筑群落依山而砌,宫宇叠砌,楼殿嵯峨,犹如一架宝座天衣无缝地镶嵌在红山之上。尤其是那层层相叠的阶梯自山脚而起,一路迂回曲折而上,直至山顶,引得无数游人叹为观止!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内部分隔成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与庭院等。宫殿的设计与建造极为巧妙,从内部和底部来看,坚实的墙基下修筑着地道和通风口,屋内由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当地一种叫作“阿尔嘎”的硬土用于铺地,大厅和寝室的顶部还开有天窗,既可采光也可流通空气。从外部来看,座座相叠的殿堂均飞檐外挑,屋角翘起,尽显藏式建筑的精妙之处。还有那坚实敦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耀人眼目的镏金宝瓶、架构结实的笔直立柱、色彩鲜艳的窗檐雕饰,处处都体现出藏式古建筑的迷人特色。

历经1300多年的时光浸染,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据初步统计,宫中现有玉器、瓷器、银器、铜器、绸缎、服饰、唐卡共7万余件,经书6万余函卷,壁画2500多平方米,佛塔近千座,塑像上万座,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以及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古艺珍玩等。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每一件文物都闪耀着藏族人民的智慧之光。

专为五世达赖喇嘛修筑的灵塔堪称无价之宝,这尊灵塔高达 14.85米,共耗去11万两黄金、104万两白银与15000多颗珍珠、宝石,再加上殿内安放的各种金银器物,包括镶嵌珠宝的法器、供器和民族工艺品等,整座殿内琳琅满目、金光耀眼。布达拉宫的殿堂、门厅、回廊等墙面均绘有精美的壁画,涉及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佛经故事、民俗风情、体育竞技等。唐卡是藏族人民用彩缎装裱,画在绢、布或纸上的卷轴画,布达拉宫仅唐卡就保存了近万幅,最长的一幅唐卡有几十米。其他还有木雕、浮雕、石刻、金属塑像等,那些由金汁、银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及清朝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等更是稀世珍宝。

从历经劫难的千年宫殿到绽放新颜的佛教圣地,布达拉宫走过了千年历程。千年之后,这座世界上最接近天空、与云相伴的伟大宫殿,依然坚实矗立在高原圣城上,当纯净清澈的阳光照射下来,便会焕发出动人心扉的华丽妆容。300多年前,五世达赖喇嘛曾为布达拉宫写下一句赞诗:“相等帝释美妙宫,罗刹王威城相同。”是的,它的美,犹如天上帝释的宫殿,它的庄严,堪比罗刹王的城堡,它从未离开世俗红尘,它仍然是雄冠世界的雪域明珠!

布达拉宫雄冠世界的雪域明珠

在布达拉宫进行朝拜的藏族人民

布达拉宫在藏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在布达拉宫,随处可见前来朝圣的藏族人民,那种虔诚与执着让人感动。

上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