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藏王墓高丘厚土下的神秘王陵

伟大帝王的神秘宝藏成吉思汗陵、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云集盛唐宝藏的乾陵,还有埋藏珍贵《兰亭序》的昭陵……一座座神秘王陵像是历史遗留的千古之谜,在某段被岁月间隔的地方刻下标记。当我们将目光遥遥望向青藏高原,那片高起的土地上也有这样一座神秘王陵—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留存的藏王墓。

【西藏最大的王陵】

藏王墓位于琼结县宗山西南方的平坝上,背靠木惹山,前临雅砻河,背山面水,风水极佳。根据藏文史书《贤哲盛典》、《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等记载,它是吐蕃王朝时期第二十八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至末代赞普朗达玛等共16位藏王及王子、王妃的墓葬群,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也被葬于此地。这座墓群的修建年代约从7世纪一直延续到9世纪末,历时300多年。它东起顿卡沟口,南靠穆热山脚下,西低琼果沟口,东西长2076米,南北宽1407米,总占地面积达305万平方米,墓区平均海拔为3700米,是西藏现今保存的最大规模的王陵。

藏王墓高丘厚土下的神秘王陵

赤松德赞父子陵

琼结一带气候宜人,土地肥美,自然环境优良,历来被认为是古代藏族的发祥地。吐蕃第九代赞普布德贡杰到第十四代赞普伊肖列先后在此建起达孜、桂孜、杨孜、赤孜、孜母琼结、赤则崩都六座宫殿,组成了自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之后的第二座吐蕃王宫。可以说,琼结是吐蕃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之一。虽然松赞干布在统一西藏后迁都拉萨,但许多旧王族仍然居住在此,那些离去的赞普王族也经常回乡缅怀或在此安葬,所以琼结仍然是吐蕃王朝的大本营。

居于风水宝地的藏王墓大都是用土石夯筑垒成的高台丘墓,它们大小不一,依序排开,高出地表约10米,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倒扣着的巨大王冠。每座丘墓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上层土墩较为平坦,均为椭圆形,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夯土层的厚度大约在10~20厘米之间,有的中间插有薄薄的石板,有的露有木骨痕迹,丘墓的周边轮廓已变得很不齐整。

藏王墓究竟有多少座,至今尚难以确认。因为经过常年水土流失与风沙堆积,加上曾经奴隶起义时遭受的人为破坏,墓群已与周边丘陵相混,目前初步确定的陵墓有21座,分为东区与西区。东区主要位于顿卡沟口一带,有6座陵墓,西区主要位于穆热山北麓和琼果沟口,有15座陵墓。两列陵墓大体按照藏王世系自北而南排列,现在能够确认墓主的有9座,西侧一行的墓主是松赞干布、芒松芒赞、都松芒布结、赤松德赞、赤德祖赞,东侧一行的墓主是赤德松赞、牟茹、牟尼和姜擦拉木。在这些赞普中,牟茹和姜擦拉木因是王子还未正式即位,所以陵墓的规模较小。

藏王墓高丘厚土下的神秘王陵

藏王墓

藏王墓群分布在数里长的山坡上,给人一派敬慕肃穆之感。

除了陵墓之外,这片墓区的其他历史遗迹还有两处石碑与两只石狮子。比较完整的一块功德碑立于赤德松赞墓东侧,名为赤德松赞墓碑,它于1984年挖掘出土,其艺术价值丝毫不亚于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该墓碑通高7.18米,由碑顶、碑盖、碑身、碑座四部分组成:碑顶为一巨大的莲座宝珠;碑盖呈长方形,作四注式坡面顶,边缘向上微翘,四边绘有流云升起的图案;碑盖底部四角刻有四个造型优美的飞天;碑身全高5.6米,上小下大呈长方形柱体,碑身正面上方刻出日月形象,下方刻有横排的古藏文59行,其内容主要讲述赤德松赞一生的功绩,碑身两侧雕有两条升龙图案,碑身下端为石刻龟座。据说,这块赤德松赞墓碑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西藏唐碑。另一块石碑立在附近桥头边,碑文已风化脱落,碑顶碑身也残损多处。虽然也属赤德松赞所有,不管是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难以与前者相提并论。

那两座石狮子位于都松芒布结墓旁边,遭到损毁的面积较大,一座残缺大半,另一座一腿丢失,其他部分还算完整。石狮通高1.55米,长1.2米、宽0.76米,面向丘墓昂然坐立,威风凛凛颇为生动,一看便知属唐代石雕中的精品之作。

【传说是地下宝藏的松赞干布墓】

经过几百年风雨侵蚀,再加上所有的赞普陵墓在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奴隶起义中曾遭损毁,现在藏王墓遗留下来的只是座座衣冠冢,后人只能依据藏文史料尽力去还原当年的陵墓概况。

藏王墓里最有名的陵墓便是松赞干布墓。松赞干布墓位于钦普沟壑口靠近河边的地方,遥对穷结县城,墓门朝向西南方向,为表达对佛祖的虔诚,特意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这座陵墓建于平阔之地,外形呈四方,墓边长100米,墓高13米。传说,墓底辟有宏大的地宫,共分五处神殿,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观世音、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并藏有大量的金银、珍珠、玛瑙等随葬品,位于中央的那处神殿即是墓室主体所在。

在大墓左边地下宫殿里,埋有松赞干布征战时穿戴的金质盔甲,脚部埋有珍珠2.5藏克(1藏克约14千克),他的头部还有一尊珊瑚制成的亚杰姆神像,据说能给松赞干布带来光明;在大墓右边地下宫殿里,埋有用纯金制成的骑士与战马等,他们是松赞干布死后的侍从。当然,这些地下宝藏只停留在古书记载与口碑相传中。在陵墓开启之前,谁也不知道这座封存了1300多年的赞普之墓,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松赞干布墓的顶部也有一段历史。据藏文史料记载,墓顶正中原先建有一座祭祠,祭祠的东西南北又各建有一座小殿。祭祠内部辟有明楼20多间,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禄东赞大臣和藏文创造人吞米桑布札等人的塑像。后来祭祠遭到了严重损毁,现在人们看到的祠宇和内部塑像均是后人进行逐步修复的结果。

在吐蕃历史中,赤德松赞是仅次于松赞干布的另一位赞普。他在位20多年,生前将陵墓安排在松赞干布墓东侧。1984年,西藏文物管理委员清理发掘了著名的赤德松赞墓碑,碑文中用藏文记述他:“深谋远虑,命令严峻。国势烜赫,遍具福德,盛于往昔是尽人皆知。四方大小诸王,亦被臣服。”关于他的陵墓,因为史料匮乏古迹被毁,仅能从赤德松赞墓碑中略寻一二。

藏王墓里像赤德松赞墓这样基本属于无据可考的陵墓,占绝大多数,只有松赞干布墓在史料中留给后人许多遐想空间。登上木惹山瞭望阔大周边,不管是有名或无名,不管是高大或低平,那些连绵而起的土堆墓一任岁月流转,以静默的姿态,映衬着千百年前的繁华过往。

藏王墓高丘厚土下的神秘王陵

松赞干布墓

藏王墓高丘厚土下的神秘王陵

松赞干布祠

藏王墓高丘厚土下的神秘王陵

祠内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