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藏地节庆将祈愿与纪念留在日子里

藏族是我国节日庆典最多的民族之一。他们一年里的节日约有40个,可以说月月都在过节,有的节日甚至会持续半个月以上。这些节日有的轻松狂欢,有的神秘庄严,有的拜佛祭神,有的祈求幸福,有的表演竞技。有专门为妇女儿童举行的节日,还有为忌日,为军事活动、为重大历史事件、为重温某个社会转折时期举行的节日。40多个节日纷繁多姿,交会融贯,形成一幅恢宏壮观的藏地风俗画卷,也寄托了藏族同胞们对过往岁月的纪念与心中虔诚而美好的祝愿。

藏地节日主要分作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有藏历新年、沐浴节、望果节、林卡节等,大型的宗教节日有雪顿节、传昭大法会等。

藏地节庆将祈愿与纪念留在日子里

2011年3月5日,藏历铁兔新年初一,在这个藏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里,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巴村的村民们欢聚一堂,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传统特色鲜明】

说起藏历新年,要追溯到1027年。那时,藏族地区刚刚开始启用藏历,藏族群众便将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定为新年第一天。新年大约持续3~5天,但从藏历十二月初,各家各户便开始准备年货。有些人家在水盆里泡上青稞种子培育青苗,有些人家用酥油和白面炸成各种形状的“卡赛”,即油馃子,如耳朵状的“古过”,长形的“那夏”,圆形的“布鲁”等。临近年关时,每家都会准备好“竹索琪玛”五谷斗,接着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年画、用干面粉在灶房里撒上“八吉祥徽”等。

到了除夕之夜,藏族人家要吃面团突巴,有些面团突巴里会特意包上一些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石子代表心肠硬,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如刀,羊毛代表心肠软。若有谁碰巧吃上这种面团突巴,在吐出时会引发满堂哄笑。初一这天,家庭主妇们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摆上供桌,天蒙蒙亮时就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而后叫醒全家人,排位坐定后,长辈端来“竹索琪玛”五谷斗,每人抓取几粒向上方抛去表示祭神,最后才抓一点送进嘴里。按照传统习俗,长辈还会依次向后辈祝福“扎西德勒”,意即吉祥如意,后辈也会回敬说“扎西德勒彭松措”,意即吉祥如意功德圆满。这套仪式进行完毕,家人们才开始随意吃喝。

余下几天是亲朋好友互相走访的日子,男女老少穿上新装开始登门拜年、赠送哈达,处处洋溢着喜庆与欢乐。在新年期间,藏族群众还会在草地上跳起锅庄舞、弦子舞、演唱藏戏等,一些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亦会相继上演。

沐浴节在藏语里叫作“嘎玛日吉”,即洗澡之意。它通常在藏历的七月六日至十二日间进行,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七月一向被藏族人民视作沐浴的最佳时节,沐浴节期间,不管是城市、农村还是郊区,不管是男女老幼,藏族人家几乎是全家出动,在河边溪畔搭起帐篷铺上卡垫,摆出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美食,尽情饱餐一顿后纷纷下河洗浴。老人们会在河边洗头擦身,年轻人在河里洗澡游泳,孩子们不停嬉水,女子们也会挤入河中尽情沐浴,顺便将家里的大堆衣服、被褥带来洗涮。他们希望这个吉祥的节日能为自己带来一生的好运。

藏地节庆将祈愿与纪念留在日子里

望果节上的骑马射箭活动

作为望果节的固定仪式,骑马射箭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骑手、射手们各展其能,不在乎名次,享受的是祥和的气氛和民族传统的延续。

望果节的历史更为悠久,距今大概有1500年的历史。在藏语里,“望”指土地,“果”指转圈,合起来即是“绕着地头转圈”。这个节日在藏地非常流行,但称呼不一,如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通称“望果节”,拉孜、定日一带通称“雅吉”,工布巴拉一带通称“帮桑”。望果节一般历时1~3天,于秋收前举行。每到此时,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抬起用青稞、麦穗扎成的丰收塔,再在塔上系起哈达,敲锣打鼓地行走在田间地头与街道上,有些地方还会举办赛马、射箭与藏戏比赛。因为各地的收获季节不同,望果节的日期也略有不同,大多集中在每年八月进行,节日结束以后,勤劳的藏族人民才开始紧张而忙碌的秋收。

林卡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园林”,许多藏族同胞把林卡节称作世界欢乐日或郊宴,简言之就是逛公园。这个节日大概于每年藏历五月一日前后举行,而且节期不定,有些地方一两天即告结束,有些地方长达十多天。在节日期间,藏族群众也是全家出去,带着美酒美食与乐器等,在草坪上、古树下搭起帐篷铺上卡垫,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进行野餐与各种娱乐活动。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地尤其流行逛林卡,藏地东部某些地方的人们甚至还会跑到原始森林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藏地节庆将祈愿与纪念留在日子里

西藏哲蚌寺的雪顿节

晒佛仪式当天,桑烟四起,人山人海,大佛从30多米高的晒佛台徐徐展开,十分壮观。

【宗教色彩浓厚】

除了传统节日外,宗教节日也是藏族居民每年关注的焦点。这些宗教节日都与藏地的宗教活动息息相关,甚至还与传统节日相互交融,有些节日庆典遂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群众活动,比如雪顿节、传昭大法会等。

雪顿节源于宗教。以前,藏传佛教某些支派的教徒在山上修行结束后,家里的亲人会带着酸奶前去迎接,并在返回途中载歌载舞,后来人们便将每年藏历的七月一日及其后三四天作为雪顿节,“雪顿”在藏语里的意思即是“酸奶宴”。因为藏族群众每年都会在节日期间举办隆重的藏戏表演,所以同时也叫“藏戏节”。最隆重的雪顿节在哲蚌寺举行,节日当天,先要进行盛大的晒佛仪式。晒佛仪式一般从早上8点左右开始,10点以前需将大佛绘像顺利展开,一直到下午5点左右才会收起绘像。很多信徒与游客们若想目睹展开绘像的过程,得在天还未亮之前就在哲蚌寺占好位置。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藏区各地有名的藏戏团均会聚在拉萨罗布林卡内进行会演活动,整个场面极其热闹。

传昭大法会也叫“莫朗钦波节”或“坚安曲巴”,意即“正月十五供奉”。它是藏族地区最大的宗教节日,据说由大师宗喀巴创建。当年,宗喀巴在大昭寺举行祈愿大法会期间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变为鲜花、山石变为珍宝。为了再现梦境,他组织参会的僧人们用酥油塑造各种花卉、树木、禽兽与人物,连同百盏酥油灯一起供奉在佛像前。后来,祈愿大法会渐渐演变成今日的传昭大法会,于每年藏历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日期间举行。届时,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数万僧人都会集中到大昭寺举行盛大的酥油花展。僧人们用五色酥油捏出各种人像、动物与花卉等,或大到几尺或小到几寸,造像精美,形态逼真。许多藏族群众与外地游客都会赶来观看,并与僧人们一起进行隆重的迎佛、转经等宗教活动。

在藏族地区,其他比较著名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赛马会、白马歌会、黄龙寺庙会、楚巴次西节、牛王会、燃灯节、拜鹰节等,许多初到藏地的游客可以从这些林林总总的节日里体会到浓郁的藏族风情。

藏地节庆将祈愿与纪念留在日子里

燃灯节

燃灯节是为了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而举行的活动,于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