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罗平生物群

遭遇三叠纪

距今2.4亿年前,地球由二叠纪末期向三叠纪时期转变,自然的每一次变化,都伴随着生命的演化与更新。这一时期,地球遭遇了空前的物种大灭绝,也迎来了全新的三叠纪时代。在云南曲靖罗平发现的生物化石群,正是见证了远古海洋生命复苏到辐射的这段关键时期。

距今2.4亿年前,地球由二叠纪末期向三叠纪时期转变,自然的每一次变化,都伴随着生命的演化与更新。这一时期,地球遭遇了空前的物种大灭绝,也迎来了全新的三叠纪时代。在云南曲靖罗平发现的生物化石群,正是见证了远古海洋生命复苏到辐射的这段关键时期。

罗平生物群

罗平古生物化石采掘现场发现的龙鱼化石

在三叠纪时期,罗平依然是一片汪洋大海,大海在后来的造山运动中退出罗平,却在罗雄镇大洼子村,留下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群。经研究发现,它们是世界珍稀的三叠纪初期海洋生物化石。该生物群是一条罕见的完整生态链,生物门类多样齐全,海生爬行类、甲壳类、腹足类及众多植物化石保存完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生命全面复苏的三叠纪海洋面貌。

罗平地层保存有上万种古代鱼类化石与节肢动物化石,数量之多,保存完整,堪称世界奇观。化石中有一条鱼龙,身长约1米,连鱼化石中最难保存的牙齿都完好无缺,鱼鳞清晰,历历可数。种种迹象说明,罗平古生物应该是死于突发的灾难,死后又迅速被埋葬,形成化石,才能保存有这些惟妙惟肖的细节。

究竟是何原因让罗平同时成为生命灭亡的坟墓与复苏的摇篮?其独特的地理构造是主要的原因。2.418亿年前,在中国大陆逐渐抬升的地质运动下,也出现了一系列浅海凹陷,罗平就是海洋中凹陷的深水盆地之一。鱼类容易在这里繁衍生殖,使这里成为生命的避风港。然而剧烈的地质运动、海啸、火山爆发等都会带来地层的变形与断裂,使斜坡上的沉积物向凹陷处滑塌。科学家在罗平化石层中发现了5层火山灰,正是这些相隔一定高度的火山灰,证明了火山爆发的频发让众多的生命惨遭灭顶。二叠纪末期,地壳活动频繁,炙热的岩浆喷薄而出,二氧化硫等毒气和火山灰遮天蔽日,严重的“温室效应”导致植物与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它们的尸体悄无声息地沉淀在淤泥深处,慢慢地变成了化石。

罗平生物群化石层发掘的化石数量,并非越往上的层位,数量越少,而是呈不规律的交替变化,证明罗平常年处于间歇性缺氧的深水环境。科学家推算模拟出了当时的场景:当海平面下降时,该地形成为一个障壁岛,阻挡了南盘江盆地与罗平 台地水体的交流,使罗平海域处于滞流低能缺氧的状态,大量海洋生物窒息而死。由于罗平有大量的碳酸岩石沉积物,在缺氧环境中硫酸菌的还原作用,毒化了海水,使得生物进一步大量灭绝,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当海平面上升,又带来新的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生命的浩劫持续着,古生物一次次在海水中死亡与复苏,间歇式的火山爆发带来的碎石与火山灰将它们的尸体彻底埋藏,形成了罕见的古代海洋生物完整生态链。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中,曾有5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二叠纪至三叠纪时期是所有浩劫中最为惨烈的一次,95%的海洋生物与70%的陆地脊椎动物彻底灭绝。1000万年后,三叠纪时代姗姗来迟,地球缓慢而坚定地恢复生机。二叠纪时代残留下来的生命火种,在罗平一带苏醒,进化。罗平犹如地质史上的“诺亚方舟”,载着地球生灵驰向新的生命航线,罗平生物群化石,正是连接早三叠纪与晚三叠纪的桥梁。

在后来摧枯拉朽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云南的土地出现无数褶皱与断裂,令人惊奇的是,以罗平大洼子村为中心的方圆200多平方千米,却丝毫未受造山运动的破坏,使得这里的古生物化石得以保存下来。

时间无言,罗平生物群让人类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生命灭亡与重生的历史。当人类了解二叠纪时代,火山爆发带来的温室效应下生命灭绝的惨痛、三叠纪物种复苏的艰辛,这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警示,让我们反思如今愈演愈烈的气候变暖,已使得众多生物濒临灭绝。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才能避免生命大浩劫重演。

罗平生物群

含有生物化石的岩层

罗平生物群

罗平发掘出的鱼化石

上一篇:九乡峡谷
下一篇:阿庐古洞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