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奇迹是用来形容天外力量创造出的事物,普遍指人类无法企及的高度。当遇到困难或向往美好的时候,人们习惯性地去期待奇迹的出现,期盼神话的降临。可是,在5000年历史孕育出的中华大地的江南一隅,就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城市——温州。这座以制鞋闻名海外的名城就创造了无数的神话和奇迹。
温州市位于浙江东南部地区,面积为11786平方千米,由于经济发达和机会众多,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到温州寻找工作机会,其常住人口近1千万人,外地流动人口在400万人以上,而且流动性较大。作为浙江经济的中心,温州市在经济、文化和交通方面都占有独特的优势。它濒临东海,位于东部海岸线中段,境内多条江水流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滨海城市,也是一座走在发展前列的现代都市。
江心屿全景
秀丽的岛屿上,东西双塔凌空而立,映衬着江心寺,素有“瓯江蓬莱”之称。
【历史、美景话温州】
《图经》记载,温州位于温峤岭南部,气候温润,冬暖夏凉。古时此处为瓯地,也称东瓯,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始称温州,简称“瓯”或“温”。瓯是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温州的瓯人制作的一种陶制器皿。
温州历史悠久,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100多处,出土的文物包括石犁、石镰、石斧等捕鱼和耕种器具,最早的器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00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温州属闽中郡;东汉顺帝时期,温州建为县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改永嘉郡为温州;1981年9月,温州市和温州地区合并成立温州市并实行市管县体制。时至今日,温州市包括3个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
众所周知,温州经济飞速发展,闻名海外。与之齐名的还有温州的自然景观,最负盛名的当属坐落在温州乐清市东北的雁荡山。这处被首批列为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占地面积为450平方千米,以“雁荡三绝”闻名于世。山中主峰海拔达1150米,高耸入云,深谷悠长,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等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与雁荡山相比,位于温州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国家级 重点风景区则多了几分柔美和绵长。干流长约145千米,江水蜿蜒曲折,两岸绿树成荫,景区中有银杏、华西枫杨等多种珍贵树种,还有保存至今的宋代亭台楼阁、寺庙道观等精致建筑。此外,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屿之一的江心屿,位于温州瓯江中游,面积为0.71平方千米,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等都曾游览江心屿并留下墨宝,有记载的著名诗篇近800篇,足见江心屿景致的独特和秀美。
雁荡山奇景亭子
【中国经济的风向标】
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和出产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现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温州市经济的发展不是单纯依靠某个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是凭借着多点开花的情况才取得了 今天傲人的成绩。
鹿城区是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商家云集,有“东瓯名镇”的美名,其经济发展依靠的主要是工业和服务业。工业方面,首先,鹿城区坚持贯彻“创新强工”的战略思想,加强先进制造业的平台和设备建设,扩大工业用地并投入大量资金;其次,投资和建设了多个制鞋基地,并设计和开发了创新工业园区。此外,鹿城区服务业的迅速扩张为温州全年的生产总值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重要的科技园区、财富中心和购物广场附近增加服务机构并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硬件设施,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发展。
龙湾区关注的焦点为金融贸易行业,主要与其他国家进行进出口交易。现在与龙湾区有经济来往的国家已经接近130个,包括美国、俄罗斯等大型的出口国家和欧盟,还有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的商品种类接近百种,主要以皮革制品、鞋类、服装等为主。奉行的宗旨是在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形势下,发挥价格、特色和质量上的优势。
瓯海区注重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并根据市场需求对结构进行调整,使区内的农业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大力实施“强龙工程”,即培养和鼓励30家龙头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帮助其做好销售工作,实现了农业生产和销售的一条龙产销模式。其中,最主要的5个产业分别是蔬菜、畜牧、茶叶、花卉和观光。
温州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支持,它是国家首批14个开放性沿海城市之一,也是5个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集多个角色于一身的温州,体现了中国现代经济的特色,温州走在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创新的最前端,也冲在了中国实验性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夕阳下的楠溪江
温州名菜蒜子鱼皮
温州菜又称“瓯菜”,多以近海鲜鱼与江河小水产入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轻油、轻芡、重刀工的“二轻一重”。代表名菜有“三丝敲鱼”“双味蝤蛑”“桔络鱼脑”“蒜子鱼皮”“爆墨鱼花” 等。
温州滨江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