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阿育王寺 珍藏佛祖真身舍利

在宁波市鄞州区的阿育王山上,有一座古寺依山傍水,群山巍峨,流水潺秀。那里因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并素有“震旦圣地”和“东南佛国”之称,这就是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 珍藏佛祖真身舍利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东部20千米处,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占地面积约为12.41万平方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育王是古印度时期摩揭陀国第三代国王,被称为“无忧王”,在其领导下,古印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阿育王也被后人尊为孔雀王朝最伟大的国王。相传,阿育王时期(前2世纪),命人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经典,并派遣僧侣四方传播佛教,还将王舍城大宝塔阿阇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84000份,“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在我国,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而宁波市鄞州区的阿育王寺内的舍利塔是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舍利塔。

古老的传说已经难以确定其真实性,现在的阿育王寺内部建筑主要成形于明、清时期。寺庙坐北朝南,整个布局结构紧凑有序,寺院沿山而建,自正门进入沿着中轴线向内依次为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和藏经楼等,东、西两侧分别设 有厢房和附属建筑。层层递进的建筑形式,使阿育王寺显得气势恢宏。

从山门进入,首先看到的便是阿耨达池,池长50米左右,宽近30米,是阿育王寺的放生池。天王殿沿池而建,正脊上有“国基巩固”四个字;檐间横匾书“天王殿”;大门上有“八吉祥地”横匾;殿内石壁上嵌有金刚经石刻18块,殿内供奉大肚弥勒、韦驮及四大天王像。过天王殿,看到的就是大雄宝殿了,大殿共7间,正脊上有“风调雨顺”及龙鱼戏珠彩色雕塑,檐间有“大雄宝殿”方额;下层檐下横匾书“觉行俱圆”,乃乾隆皇帝御书,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难尊者、阿弥陀佛及迦叶尊者雕像,两旁有十八罗汉像,后面塑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海岛图》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

用金顶琉璃瓦装饰的舍利殿是阿育王寺的主要建筑,舍利塔被安置其中。殿高约13米,殿前设屏门,大殿上檐挂有宋孝宗御书“妙胜之殿”四个烫金大字,下檐为“舍利殿”。大殿内正中高梁之上悬挂着宋高宗御题“佛顶光明之塔”,南面挂“光明庄严”横匾。大殿正中供奉着庄重的舍利塔,塔高7米,石质构造,塔内安放着七宝镶嵌的“舍利放光”佛龛,列宾王和阿育王像雕于塔下,释迦牟尼佛像端坐于塔后,宽约4米。每天入舍利殿祈福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只为一睹佛祖真身舍利的光彩,也为自己的梦想祈福。

阿育王寺 珍藏佛祖真身舍利

相依相偎的阿耨达池与天王殿

阿育王寺 珍藏佛祖真身舍利

大雄宝殿外景

阿育王寺集古建筑、绘画、雕刻、园林、文物和风景名胜等艺术文化于一身。寺内现存唐、宋、明、清、民国和现代碑 刻58块,其中以唐代范的所书的《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代苏轼撰写的《宸奎阁碑记》和张九成撰写的《妙喜泉铭》最为珍贵。舍利殿东面的开山堂旁的华严殿,为周坚白先生独资助建;堂前有净业堂,为陈庭骅先生助建。法堂藏经楼为寺中最高的楼堂,高12米,分上下两层,下为法堂,上为藏经楼,内藏清朝乾隆初年《钦赐龙藏经》刊本,计1675部,共7239卷;民国时期(1912~1949)影印本《?砂藏》,计1532部,共6362卷。此外还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日藏经》及《大藏经》等经卷。

阿育王寺的设立不仅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也为佛教东渡和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阿育王寺在我国被称为“五山之一”,在日本则被视为最重要的佛教信仰,并在日本上层社会中广为流传。阿育王寺名扬日本源自天平圣宝六年(754),唐朝僧人鉴真携佛祖真身舍利到达日本奈良,自此开创了日本佛教信仰的新篇章,鉴真也被奉为日本佛教律宗开 山祖师,被尊称为“天平之甍”,意为赞美和歌颂他做出的成就足以成为天平年代文化的脊梁。可见,阿育王寺对东亚各国的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阿育王寺 珍藏佛祖真身舍利

舍利殿外景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