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直盛行古今中外,世界各地庙宇林立,处处香火繁盛。浙江省也不例外,有著名的灵隐寺、天龙寺、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等。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一座古老而有影响力的寺庙——国清寺。
【天台宗的发祥地】
国清寺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城北部约3千米的地方,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总体占地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建寺初期名为天台寺,后应创建者要求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与南京栖霞寺、济南灵岩寺和当阳玉泉寺一起被誉为中国“寺院四绝”,名列我国“五山十刹”之一。
因为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所以国清寺闻名于佛教庙宇之中。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被称为汉佛教。天台宗是汉传佛教中最早出现的一个佛教宗派,是汉传佛教十三宗之一,因创始人智顗长期居住在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以它为基础衍生出来许多高度思辨并具有浓厚义理色彩的宗派,如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等。在这 种思想和形式趋于成熟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禅宗产生了。由此看来,天台宗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佛教宗派的首创者,国清寺也因为是天台宗的诞生地而在国内佛教界享有极高的盛誉。
【到眼宛如展画屏】
和很多历史悠久、意义重大的古代建筑一样,国清寺在历史的长河和岁月的交替中也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时期,依照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的设计方案开始修建国清寺,终于在隋炀帝时期宣告完工。但仅过了200年左右,就于唐会昌五年(845)毁于火灾之中,随后马上进行了寺庙重修。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为修葺好的国清寺题写了“大中国清之寺” 六个大字,现仍存于庙中摩崖石刻之上。在此后千余年的岁月中,由于战乱不断、天灾人祸等原因,国清寺又多次受到损毁和重修,但是每次都会增加一些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直至今日。
“隋代古刹”影壁墙
隋塔
塔身黄褐色,高59米余,是六面九级。砖砌塔壁,内为空心。后人对塔基进行加固,四周铺筑了台阶。
国清寺内外建筑无一不是精心之作。寺外隋塔距天台城关镇约500米左右,该塔建于隋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隋炀帝遣司马王弘为智者大师建。隋塔建造别致,除砖砌塔壁上雕琢精细的佛像外,塔顶上没有尖形塔头,塔内中空,站 在塔内,可直接看见蓝天。国清寺山门前有为祭祀七佛而建的七佛塔,入国清寺,必经为纪念唐代国清寺内的寒山、拾得和丰干三位高僧而建的寒拾亭和丰干桥。
寺中有600多间古建筑,南北向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其次还有放生池、药师殿、观音殿、方丈楼等,每一个建筑都是国清寺中独一无二的特色景观。
弥勒殿是国清寺的山门,也称门神殿,殿的门楣上写着“国清寺”三个楷体大字,殿中供奉弥勒佛金身像,从此殿进入国清寺,寺中宛如画屏的奇观景致将逐渐走进你的眼中。过钟鼓楼,就会看到一座悬挂着“雨花殿”三字横匾的殿堂,殿中供奉“四大天王”神像。继续前行会看到重檐歇山顶式建筑的大雄宝殿,殿正中供奉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航普度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罗汉坐像,这里也是寺中僧众早晚诵经之所。寺内著名的隋梅生长在大雄宝殿的右侧,至今已有1300多年,梅树高10米,冠幅7米,苍老遒劲的枝干好似千年古藤一般,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雨花殿外景
“雨花殿”之名在别的佛寺中很难见到。相传,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因此得名。
妙法堂
方丈楼位于正中轴线东侧,是一座两层建筑,楼前设聚贤堂,供僧众用餐,楼后为迎塔楼,为寺中香客住宿之所。楼前庭院以方石铺地,院中植被繁盛,花团锦簇。雕梁画栋的“修竹轩”静立于方丈楼一旁,大厅中悬挂名人字画,令人赏心悦目,陈放着的兰花细瓷餐具,显得分外高雅,极具东方韵味,这里用来招待中外来宾吃素斋。
国清寺的建筑严整对称,却又安排得灵活自如。西侧有安养堂、三圣殿、罗汉堂和妙法堂,其中三圣殿、罗汉堂建于清代中后期,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为中西合璧风格。妙法堂是一座双层建筑,上层为藏经阁,阁内珍藏着《妙法莲华经》、《大藏经》等经籍,下层是弘扬天台宗教义的“台宗讲席”。罗汉堂在妙法堂的左侧,堂中展出佛教天台宗历代祖 师造影,天台宗经典著作,还有智者大师的遗物及钦赐龙衣、白玉卧佛等文物。
寺内的名家真迹、文物古迹众多。在主建筑群后的山坡上有一座碑亭,碑亭掩映在葱郁的松林之中,亭额上写着“法乳千秋”四个金字。亭中立有三块石碑,中间的石碑高2.6米、宽1.26米、厚0.11米,碑座高0.86米、宽0.86米、厚1.86米,碑身刻有“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左侧为“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右侧为“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三座石碑的背面是日本山田是谛于1982年书写的日语题文,意为中日永远交好祈求和祝愿。在碑亭左侧,有一口古泉,名为“锡杖泉”。锡杖泉附近修建有观音殿,殿内供奉木雕贴金千手千眼观音一尊,观音的三十二个化身立于两侧,阳光洒落在大殿内,金光炫目,神圣无比。寺中还有一块王羲之所书的“鹅”字碑,“鹅”字乃一笔而成,字体龙飞凤舞,气势非凡。现存的“鹅”字右半边是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书法家曹抡选补写的,两边浑然一体。
今天的国清寺不仅在中国佛教界地位显赫,在世界佛教界也是声名远播,得到了日本、韩国以及更多佛家子弟的仰慕和朝奉,对世界佛教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有缘人来此拜访、祈福。
“鹅”字碑
法乳千秋亭
法乳千秋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亭额上“法乳千秋”四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意思为天台宗佛法如母亲的乳汁,千秋万代哺育着天台宗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