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雄明清商界三百年
徽商即古徽州商人,因为古徽州又称新安,所以也称其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我国在清朝前后形成了十大商帮,徽商便是其中之一。他们引聚宗族,辛勤经营,顺应时势,经营四方,生意涉及盐业、米业、木材业、典当业和纸墨丝茶等领域,发展至鼎盛时,甚至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称雄明清商界三百多年,成为当时晋商都只能居其后的第一大商帮。
【从兴起、发展到衰败】
古徽州指今天的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地区。东晋时期,此地就出现了一些商业活动,这些人就是最早的徽商。唐宋时期,徽商已发展至省外,许多商人远行江西、福建、四川等地行商。当时的祁门茶市十分兴盛,吸引了大批商贾,纸业也日渐崛起,曾远销至四川等地。一些业界著名的商人开始出现,如祁门的程承津、程承海兄弟,因其坐拥巨资被称作“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十万公”。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掌控的商铺、客栈大约占了当时徽州府的一半,故称其为“祝半州”。
元末明初,朱元璋大军缺饷,徽商江元一次性捐银10万两。明成化年间,徽商集结成派,向经营盐业的晋商发起猛烈冲击,从对方手中夺得大片市场,其后徽商又借助盐业开启了商界的一个黄金时代。
从明代中期至清乾隆年间,徽州人已将经商视为“第一等生业”。在成年男子中,从商的人数约占七成,经营涉及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典当等行业。他们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广阔,东至淮南,西至云南、贵州,北至辽东,南至福建、广东,有不少徽商还到达日本、泰国与葡萄牙。
清乾隆以后,国力日渐式微,苛捐杂税日益加重。时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的陶澍推行各项政策,致使徽州盐商陷入经济困境,开始呈现败象。典当业、茶业、木业由于受到外资干预、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也连年亏损。再加上受到刚刚兴起的粤商、浙商的连番冲击,徽商迅速颓败下去。清末和民国时期,徽商虽有个别人物一枝独秀,却再难让徽商恢复昔日的繁华盛景。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坐落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
徽商会馆徽商会馆是旅居异地的徽商集会居住的馆舍,主要是为本帮商人提供方便、代表商人与官府交涉商业事务、筹办一些公益事业等。最早的徽商会馆是建于1560年的北京歙县会馆,它标志着徽商集团的形成。明清两代正是徽商鼎盛之时,大小会馆遍及长江南北。
【半儒半商之风】
徽州历来是文风昌盛之地,即便在商贾兴盛之时,也没有淹没此地的好学之风。相得益彰的是,文风和商贾反倒紧密整合互为所用,一方面促进了本地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又对商业活动产生了影响与推动,这从明清两代的一些富商巨贾身上就可以看出。
据说,明代歙县商人郑孔曼出门做生意都会带一箱书籍。他每到一地便会在闲暇时拜会那里的文人学士,或游山玩水,或吟诗作赋,写下了不少诗文。另一位同乡郑作也有此爱好。郑作虽是个商人,却经常在行经水路时“挟束书而弄舟”,毫无商贾之气。歙县巨富吴养春虽然家财万贯、雄资两淮,但祖宗三代都以书为伴。据史料记载,其祖父曾一次性向明王朝捐银30万两,被赐封“徵任郎光禄寺署正”,父亲与兄弟三人也纷纷效仿捐出巨额资产,再获赐封“文华殿中书舍人”,成就了当时有名的“一日五中书”。
清代的叶天赐与胡雪岩是两位著名的儒商。叶天赐生于歙县,后移居扬州,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教育成人,其人工诗词,擅书法,因为家境贫穷,后来不得不从事商业。没想到,那满腹诗书竟让这位商人“料事十不失一”,很快跃升为当地有名的富商。
胡雪岩的大名在商界无人不识,许多人甚至将其与春秋巨富陶朱公并称。他虽然出身贫寒,却善于学习,用心琢磨,从一个小小的跑堂伙计一路升至二品大员,坐拥万贯家资,成为中国近代的著名红顶商人,也为半贾半儒的徽商大贾树立起至今无可超越的标杆。
徽商大宅院
胡庆余堂药店
以宋代皇家的药典为本,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它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南北两家著名的国药老店。
【徽商老字号】
徽商在历史发展中闯出了许多老字号店铺,耳熟能详的有张小泉剪刀、胡庆余堂、胡开文墨业、曹素功墨业等。
张小泉是明末黟县人,他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练成了一手制作剪刀的好技艺,但张小泉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四处求师访友,交流技艺,终于创出嵌钢制剪的新技术。由张小泉制作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定制剪刀。现在,“张小泉”已成为国内闻名的制剪名牌。
胡庆余堂是由红顶商人胡雪岩耗费30万两白银一手创办的著名药店。这家药店以宋代皇家的药典为本,广纳名医传统良方,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等各类方剂,造福世人。一百多年来,它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与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
胡开文与曹素功是徽州墨业的两大创始人。胡开文是绩溪县人,清代乾隆年间的制墨名手。他在休宁、屯溪两地开设了“胡开文墨店”。随后几十年里,这一品牌迅速扩张,在歙县、扬州、杭州、南京、上海、长沙、汉口等地均有分店,在整个徽州制墨业中独领风骚。曹素功也是清代的制墨名家之一,他是歙县岩寺人,先后在歙县、苏州、上海等地专为上层人士定版制墨,一度被推崇为“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当曹氏”。
明清徽商集数代之力,在几百年里迅速扩张,成为中国明清商界的第一大商帮。虽然在清末时期,这支商界劲旅急剧衰败下去,但他们创下的三百年商界故事却一直影响着后世。
曹素功墨业
上海张小泉剪刀总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