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闻三国的边防村庄
防川是珲春市东南部的一个边陲小村庄,也是吉林省的最低点。防川北和东与俄罗斯,南和西南与朝鲜相连。“防川”濒江临海,依山傍水,又因地处三国狭长地带,因此人们称防川是“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之地。防川也是我国离日本海最近的地方,站在防川附近的山头就可望到东南方的日本海。
防川是珲春市东南部的一个边陲小村庄,也是吉林省的最低点。防川北和东与俄罗斯,南和西南与朝鲜相连。“防川”濒江临海,依山傍水,又因地处三国狭长地带,因此人们称防川是“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之地。防川也是我国离日本海最近的地方,站在防川附近的山头就可望到东南方的日本海。
在防川东侧山坡上,是中国的边防哨所,有“东方第一哨”之称,哨所位于中俄边界山冈上,是我国最东部的边防哨所。目前,对外开放,每天都会有许多游人登上哨所的瞭望平台。
从瞭望塔上望去,远处雾气蒙蒙的日本海连着天际,近处中朝俄三国的景致尽收眼底;西南侧隔图们江与朝鲜的豆满江市相望,一片郁郁葱葱;东侧是俄罗斯的边境铁路小站包德哥尔那亚,可以清晰地看到俄罗斯边防哨所和巡逻的小路。俄、朝的两个城市由图们江上的一座铁制铁路大桥相连接,是联结俄、朝陆路贸易的唯一纽带,远望铁路大桥,位于烟波茫茫深处,气势宏伟。桥的左边是俄罗斯,左边的3个桥墩是俄罗斯建造的;而右边的其他几个桥墩是朝鲜建造的,桥的右岸就是朝鲜。桥下面的水,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图们江。在塔上一眼望去,尽是遍布湖泊沼泽的滨海平原,风光秀 丽,海鸥飞翔,防川的老百姓自豪地说,这里是“眼看三疆山川风貌,耳听三国狗吠鸡鸣,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
经过“东方第一哨”往前数千米便是“土”字界碑。“土”字牌是中俄陆地边界东起的第一座界碑,就坐落在防川村东南图们江边。清政府派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澂与俄国谈判,立下这块“土字牌”。1888年4月22日,吴大澂与巴拉诺夫等在第一次会谈时,吴大澂提出,按条约(批中俄北京条约)记文,由海口量准中国里20里处立土字牌。巴拉诺夫执意按旧图原立界牌之地不变。并且辩称,海水灌入之地,谓之海河,除去海河20里才算图们江口。吴大澂当即指出,海口即江口,二者无区别。海潮时海水灌入地不止20里,退潮时也不止20里,江口就是海滩近处。吴大澂据约力争,再三辩驳,达成了协议,推翻了巴使坚持在距江口44华里处立土字牌的无理欲望,从而争回了一些失地,将“土字牌”立在现在的地点,碑身由花岗岩凿成。石碑朝我方一面刻有“土字牌”和“光绪十二年四月立”等正楷字样。朝俄方一面刻有俄文字母“T”字。“土字牌”上字不多,但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却深深地刻印在其中。
“防川”除了历史遗迹和优美的风景之外,村内所有居民都是朝鲜族,其民族文化内涵浓郁,现仍保留着原有的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是吉林省为数不多的纯正的朝鲜族村落,也是研究和发展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现存宝典。
土字牌
防川秋景